纪念碑

更新时间:2021-12-09 09:05

《纪念碑》是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的话剧。该剧由查明哲执导,王颢桦、夏力薪查文浩张硕主演,于2013年8月3日在国话小剧场演出。

剧情简介

一位深受战乱之苦的女人梅加,有条件地救出了敌方士兵、死囚斯科特,迫使他找到了被其奸杀后埋葬的爱女和另外22具年轻女人的尸体,并用尸体搭建起一座揭露战争真相的纪念碑。曾经拒绝道歉的斯科特请求原谅,梅加原谅了这个杀害自己女儿的罪人,这是远比复仇要艰难的选择。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幕后制作

演员轮换

《纪念碑》是两个人的戏,导演查明哲会一次起用4个演员。因为《纪念碑》是一出1小时50分钟的戏,两个演员几乎要各自说上55分钟的台词。而且,这两个角色又复杂,非常考验体力和演技。

舞台美术

《纪念碑》中将战争废墟搬到了舞台上,用樵木和废墟、氤氲的烟雾建构起的舞台布景。一个写意抽象的布景要完成多达五个的场景,以及一年四季的背景转换。其中包括被战火烧毁坍塌的房屋,贫瘠的土地以及简陋的居所等。

排演意图

导演认为《纪念碑》是一次在废墟上的跋涉,是一次在人性荒原上的跋涉。排演该剧是出于对战争的反思、对人性的探讨。普遍意义上的战争,无论什么旗帜下的战争都是非人道的。《纪念碑》意在以充满感性的戏剧方式将战争中的人性表现出来。

获奖记录

演出信息

作品评价

《纪念碑》是两个人的戏,一个是失去女儿一心复仇的母亲,一个是在战争中变成冷酷杀人机器的男人。女人要从男人口中得出女儿被杀的真相,男人因女人而得以苟延残喘活下去。这种极简主义让故事看上去更像是一场关于人性的试验。

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一种典型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只不过这种存在主义被放在战争的大背景下来探讨,它首先要反思的还是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在战争中人的选择变成了身不由己,导演在改编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谁是正义的一方,斯科特也认为他不在乎谁胜利,重要的是活下去。这里没有对胜利、对崇高的颂扬,只是人性在高压下的扭曲变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戏在精神内核上还是延续西方对现代化后果的反思,人类早已不是曾经引以为傲的万灵之长、宇宙价值的尺度。剧尾,23件白裙冉冉升起构筑成充满象征意味的纪念碑,实际上就是人类自身恶果的触目惊心的展示。它提醒人们,人类的狂妄随时会成为灾难的导火线,像斯科特所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导演在改编时刻意淡化了时代的背景,因为战争、复仇是人类命运永恒不变的经典母题,换个国家、换个种族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除了对战争的反思,《纪念碑》同时还讨论了另外一个经典命题:宽恕。梅加从电刑椅上救下斯科特,并不是原谅他的罪恶,而是自己充当上帝开始亲自审判。开始斯科特对所谓的宽恕不屑一顾,他认为自己的罪行既不能让死人复活又不能让自己变成好人,可是当梅加对他的照顾让他的人性开始复苏之后,他意识到自己残忍的行为所造成的伤害,他跪在梅加脚下乞求原谅。而这时,这场试验的导演梅加却再也忍不住悲愤差点用铁锨杀了他。这样一正一反的对比就形成了巨大的戏剧张力。

如果是一般的复仇主题戏剧,通过梅加的手杀死斯科特即可作为故事的结尾。可是《纪念碑》并没有这样,而是让斯科特再次死而复生,让梅加从极端狂怒中清醒过来,她原谅了这个杀害自己女儿的罪人,这是远比复仇要艰难的选择。而正是这种选择让整部戏产生了一种真正的崇高感。

两个人的戏剧很难写,可是《纪念碑》在两个小时内并不让人觉得拖沓冗长,相反它一直在制造强烈的戏剧情境并让观众沉浸其中。一方面得益于演员精湛的演绎,一方面在于其将深刻反思融入日常化的台词,不故作高深又能让人体会到背后的寓意。(《北京青年报》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