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0 04:32
老纪特邮票指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文革”期间开始发行“文革”邮票为止,其间所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统称。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所发行的纪念邮票共计494枚、特种邮票511枚(均包括再版票、“东北贴用”票、无齿票和小型张、小全张)。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集邮爱好者很少花钱买新邮。当时的纪特邮票主要用以邮政通信,所以收集信销票相对容易些。如果按照当时集邮人数为100万计算,很多邮票的发行量都在六七百万甚至上千万,这在当时印量是很大的。即使是今天价格已涨至万元以上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在当年也是摆在邮局柜台上乏人问津。
由于老纪特票大量沉淀于通信之中,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众多邮人回过头来再去寻找老纪特新票时,才觉得其新票的存世量已少得可怜,即使是全品相的信销票,有些也要踏破铁鞋才能觅到。而像《梅兰芳舞台艺术》、《黄山风景》、《金鱼》、《牡丹》、《菊花》、《蝴蝶》等大套票,则是更难一一收齐,一些当年发行量仅2万至4万枚的小型张、小全张如今已成为难得一见的珍邮。
一提起老纪特邮票,不集邮的人可能一点也不了解,但是集邮的人却是满怀感情。
北京马甸邮币市场的老邮迷们如数家珍: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套邮票,也是第一套纪念邮;1951年10月1日发行的特1《国徽》是新中国邮票史上的第一套特种邮票;还有新中国第一套无齿票,等等。这一时期的邮票拥有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诸多第一,而且多出自优秀名家的手笔,热门题材频出,在邮迷们眼里极为珍贵。
如老纪特精品《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是新中国第一枚邮资图单独设计的小型张,主图后置背景为深黑色,衬托出杨贵妃雪白的水袖,强烈的明暗对比,展现了梅兰芳精湛的舞台艺术。之后问世的《牡丹》,则采取中国画的立轴形式,选用状元红和大金粉制作图案,描绘出牡丹雍容华贵的气质,视觉冲击力强。16枚影雕套印的《黄山》,8横8直形式刻画了玉屏峰、迎客松、清凉台、梦笔生花、石猴观海等景点,纵使未见黄山之人亦如身临其境。
老纪特票以大套票居多,其间包括在新中国发行史上创单套票枚数之最的特4《广播体操》(40枚);选题、设计、印刷俱佳的风光票特67《黄山》16枚;动物票特56《蝴蝶》20枚;花卉票特44《菊花》18枚,特61《牡丹》15枚。老纪特票中的大套票可以说给集邮爱好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欣赏起来十分过瘾。
丰富的题材、设计优美的画面,都赋予了老纪特邮票极丰富的内涵。
老纪特票发行年代久远,其题材极为广泛,设计也较为精美,但老纪特票的印刷水平和今天的邮票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曾有人说老纪特票近年来不受市场关注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的印刷质量不太好,但笔者以为,老纪特票绝大多数采用雕刻版印刷,却另有一番古朴风味。
老纪特票虽然具有题材广泛和古色古香的特点,但在目前这个炒新不炒旧的邮市中,它却明显地被人们冷落了,老纪特票中的部分品种与以后发行的一些邮票相比,其价格还明显偏低,如1954年12月30日发行的发行量为800万枚的纪30《宪法》的市场价还不到4元。
尽管老纪特票几乎快成历史文物,但目前确实有不少品种的价格还远没有升到应有的价位,而与老纪特票同一时代的第一套、第二套人民币在近几年间却不断受到市场关注,有不少品种价格还逆势上涨。笔者以为,老纪特邮票的收藏价值不容忽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收藏理念的增强,老纪特票集藏的黄金时代终究会到来,而先期在低位买进老纪特票的人也终将会获得很好的回报。
老纪特——兢兢业业的老一辈邮票设计家,在简陋的技术条件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创作出的足以令今人无地自容的方寸艺术珍品。
中国的邮票生产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半个世纪以前,没有正规的邮票工厂,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没有精良的技术设备,甚至连印刷邮票的纸张都是毛草纸,然而老一辈邮票设计工作者,用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为集邮者留下了那么多美好的回忆,梅兰芳、金鱼、菊花、蝴蝶、黄山、牡丹自不必说了。 透过几张小票的局部图,感受一下什么叫“于细微处见精神”
在此说的不是老纪特的发行量,而是老纪特的品种数量。
“特”字头邮票情况比较简单。
“特”字头邮票的志号,从特1-特75。其中:
第一,特1国徽、特2土改、特4广播体操,发行过再版票;
第二,特54儿童、特59熊猫、特60金丝猴,发行过无齿票;
第三,特61牡丹发行过小型张。
所以,“特”字头邮票的数量有:75+3+3+1=82个品种。
“纪”字头邮票情况稍微繁琐。
“纪”字头邮票的志号从纪1-纪124。其中:
第一,纪1-纪13,发行过再版票;再其中的纪1-纪8,发行过东北贴用票。
第二,纪94梅兰芳,发行过无齿票;
第三,纪33科学家、纪47纪念碑、纪50关汉卿、纪86世乒赛、纪94梅兰芳、纪106建国15周年,发行过小型张。
所以,“纪”字头邮票的数量有:124+13+8×2+1+6=160个品种。
背贴,是指在邮票的背面贴有或者贴过胶水纸。
在没有护邮袋的年代,使用胶水纸,一头贴在邮票的背面,一头贴在坐标纸上,借此来固定邮票。为了参加邮展,或者比较正规的邮票保存,常采用此法。所以,老纪特中“背贴”票还是比较常见的。
后胶,也称二胶。是指将原胶洗掉后再次刷胶。
由于早期老纪特背胶容易发黄,对于一些价格比较高的老纪特,洗掉后再刷胶是比较常见的。后胶票的价格一般是原胶全品的50-80%不等。
后刷胶一般不均匀、光泽不佳、比较厚重,齿孔间会有被胶水粘连的迹象。同样是后刷胶,效果差异也比较大。
第一类,“无胶”就是全品
在纪124+特75套老纪特中,有72套纪票和43套特票在发行出厂时就是“无胶”的,此类称为“天生无胶”。
第二类,把背胶洗掉,成了“无胶”票
1959年发行的纪67是第一套有背胶的老纪特。老纪特背胶主要有两种成分,早期的“精湖胶”和后期的“化学胶”。由于当年的保存手段比较简陋、方式比较简单,受湿度、温度等环境的影响,背胶很容易发黄(“精湖胶”比“化学胶”更易发黄),特别是在南方到了梅雨季节,更是如此。
因为背胶发黄时间久了,黄斑就会影响到邮票的正面。所以,洗掉背胶,有一些是被动的处理手段,有一些则是主动的防御措施。
“天生无胶”的老纪特
在北京邮票厂成立之前,发行的老纪特都是无胶的,在北京邮票厂成立之后,也还发行过一些。
第一套有背胶的“纪”字头邮票,是1959年9月28日发行纪67建国十周年(第一组)。此后,又发行过纪68、70、71、72、73、98,共计6套无胶。所以,在124套“纪”字头邮票中,天生无胶的有:66+6=72套,有胶的只有124-72=52套。
第一套有背胶的“特”字头邮票,是1960年6月1日发行的特38金鱼。此后,又发行过特49、53、54、55、56、58,共6套无胶。所以,在75套“特”字头邮票中,天生无胶的有:37+6=43套,有胶的只有75-43=32套。
中国集邮公司在筹建过程中,鉴于邮电部门库存1949年10月—1952年7月发行的多数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数量已少,邮电部以适当满足国内外人民需要为由,请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经核准后,再版发行了一部分纪念、特种邮票,包括纪1-13,纪东1-东8,特1、特2、特4共24套121种。
这是迄今为止新中国邮票的唯一一次再版发行,也只有这一部分邮票存在“原版”与“再版”之分。
1、政治名人专题——共14套
纪22 马克思诞生135周年
纪46 马克思诞生140周年
纪98 马克思诞生145周年
纪26 列宁逝世30周年
纪34 列宁诞生85周年
纪77 列宁诞生90周年
纪111 列宁诞生95周年
纪38 孙中山诞生85周年
纪120 孙中山诞生100周年
纪84 白求恩
纪35 恩格斯诞生135周年
纪80 恩格斯诞生140周年
纪123 毛主席的好战士刘英俊
纪27 斯大林逝世1周年
2、文化名人专题——共10套
纪11 鲁迅逝世15周年
纪91 鲁迅诞生80周年
纪122 文化**先驱鲁迅
纪25 世界文化名人
纪50 关汉卿戏曲创作七百年
纪87 詹天佑诞生100周年
纪33 古代科学家一
纪92 古代科学家二
纪93 杜甫诞生1250周年
纪94 梅兰芳舞台艺术
3、建国专题——共11套
纪4 开国纪念
纪4东 开国纪念
纪67 建国10周年(一)
纪68 建国10周年(二)
纪69 建国10周年(三)
纪70 建国10周年(四)
纪71 建国10周年(五)
纪6 开国一周年
纪6东 开国一周年
特1 国徽(1952.10.1)
纪106 建国15周年
4、建党专题——共3套
纪9 建党30周年
纪37 中共八大
纪88 建党40周年
5、军队专题——共5套
纪17 建军25周年
纪41 建军30周年
纪19 志愿军出国作战2周年
纪57 志愿军凯旋归国
特74 解放军(1965.8.1)
6、红色历程专题——共7套
纪16 **战争15周年
纪115 抗战胜利20周年
纪36 长征20周年
纪74 遵义会议25周年
纪109 遵义会议30周年
特65 **圣地——延安
特73 **摇篮——井冈山
7、工业专题——共13套
纪40 自制汽车
特28 反应堆和加速器
纪55 工业交通展览会
纪73 工业交通展览会
特32 制造远洋轮
特62 工业新产品
纪58 1958钢铁生产
特67 石油工业
特10 无缝钢管和轧钢厂
特69 化学工业
特11 技术革新
特71 工业战线妇女
特12 22万伏超高压线
8、农业专题——共6套
特2 土地改革
特20 农业合作化
特35 人民公社
特64 人民公社女社员
特66 知识青年在农村
9、经济建设专题——共10套
纪43 武汉长江大桥
特13 第一个五年计划
纪45 超额完成一五计划
特14 康藏、青藏公路
纪118 三五计划
特19 治理黄河
特5 伟大祖国—建设
特27 林业建设
特8 经济建设
特68 新安江水电站
10、首都建筑专题——共10套
纪56 北京电报大楼
特36 民族文化宫
特23 北京天文馆
特37 农业展览馆
特26 十三陵水库
特41 人民大会堂
特31 自然博物馆
特42 北京火车站
特34 首都机场
特45 军事博物馆
11、历史文物专题——共9套
特3 敦煌壁画
特21 古塔建筑
特6 敦煌壁画
特46 唐三彩
特7 古代发明
特50 古代建筑—桥
特9 古代文物
特63 殷代铜器
特16 东汉画像砖
12、民俗文化专题——共5套
特30 剪纸
特49 民间舞蹈(一)
特53 民间舞蹈(二)
特55 民间舞蹈(三)
特58 民间玩具
13、体育运动专题——共13套
体育运动会9套
纪39 一届工运会
纪72 第一届全运会
纪116 第二届全运会
纪66 25届世乒赛
纪86 26届世乒赛
纪99 27届世乒赛
纪112 28届世乒赛
纪100 新兴力量运动会
纪121 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
体育运动项目4套
特4 广播体操
特70 登山运动
特29 航空体育
特72 少儿体育
14、国际会议专题——共12套
纪3 世界工联亚澳工会会议
纪3东 世界工联亚澳工会会议
纪52 莫斯科邮电部长会议
纪53 裁军和国际合作大会
纪14 国际保卫儿童会议
纪54 国际学联五次大会
纪18 亚太区域和平会议
纪110 万隆会议
纪42 世界工会四次大会
纪113 邮电部长会议
纪49 国际民主妇女四次大会
纪119 亚非作家紧急会议
15、国际关系专题——共19套
纪8 中苏友好签约
纪8东 中苏友好签约
纪32 中苏友好签约5周年
纪75 中苏友好签约10周年
纪96 阿尔巴尼亚独立50周年
纪108 阿尔巴尼亚解放20周年
纪97 古巴**4周年
纪102 古巴**5周年
特51 支持古巴
纪78 匈牙利解放15周年
纪79 捷克解放15周年
纪101 支持越南南方
纪105 越南南方必胜
纪117 支持越南抗美
纪82 朝鲜解放15周年
纪83 越南建国15周年
纪89 蒙古**40周年
纪103 非洲自由日
特52 支持阿尔及利亚
J 票 — 指纪念邮票,是为纪念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
T 票 — 指特种邮票,是为进行某些宣传而发行的邮票。
JT 票 — 通常指的是1974 年至1991 年间邮政部门所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
票。
东北贴用”加盖邮票俗称“东贴”邮票,指新中国邮票中加盖“东北贴用”字样的邮票。
“志号”通俗一点说就是邮票的编号。邮票诞生以来,无论在外国邮票和中国邮票上,还从来没出现过志号。新中国邮票的志号伴随着祖国的历史脚步,又发生了一些演变,形成了新中国邮票独一无二的分类,这些分类已经在国内外集邮约定俗成,包括它们的名称。
“老纪特”是邮人们对新中国发行的“纪”字头邮票和“特”字头邮票的“爱称”。这里的“老”字是相对于以后的“新JT”而言的,也恰如其份地反映了“纪”“特”邮票在新中国邮票大家庭中的“老前辈”身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旧币面值邮票是建国初期新中国邮票使用的旧币面值,共发行旧币面值纪念邮票30 套,特种邮票12 套(特1-特12)、82 枚。除“老纪特”邮票外,还有旧币面值普通邮票7 组、49 枚;航空邮票1组5 枚;欠资邮票2 组14 枚;加字改值邮票10 种55 枚。
“东北贴用”加盖邮票俗称“东贴”邮票,指新中国邮票中加盖“东北贴用”字样的邮票。
“文革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中的“文”字邮票,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无志号邮票”。邮人交往中
叫的更简练:“文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给新中国邮票留下了这块“无志号”空白。“文票”票面上无志号,但“文”字邮票是有统一编号的。
“编号票”正式的名称叫编号邮票,是指“文化大革命”后期,不分纪念、特种邮票类别,而使用统一连续编号形式发行的邮票。按准确严格的含义,它们应该叫做“连续编号邮票”。
新“JT”这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集邮爱好者最关注的“重头戏”。“新JT”邮票实际上与“老纪特”一脉相承,只是字头的变化。“纪”字头改用“纪”字的治语拼音“Ji”的第一个大写字母“J”,因此称为“J”字头邮票。同样道理,原来的“特”字头改用“特”字的汉语拼音“te”的第一个大写字母“T”因此称为“T”字头邮票。
“票中票”是指将早期珍贵的或具有特殊纪念、宣传意义的邮票,作为一枚新发行邮票主图的邮票。
附捐邮票是一种在支付邮资的同时,也为其他某项事业筹款的邮票。附捐邮票的特征表现在面值上,一般采用邮政面值(大字)+附捐金额(小字)的方式。附捐金额不能充当邮资,所以附捐邮票又称“半邮政邮票”。
小本票学名“小本邮票”,卢森堡于1895 年首次发行。是一种为便于携带使用,将单一面值或多种面值的邮票印制成连票,并装订成小薄册的邮票品种,使用时按邮资撕下邮票就可以了。小本票专属于“T”字头邮票。
发行小本票的本意是为了人们方便携带使用,但由于邮票设计家们把小本票“打扮”的越来越“漂亮”,人们越
来越“舍”不得将这个小小的艺术品破了“相”,因此,这几年小本票几乎都被邮人们锁在“后宫”,很少被撕开使用。
在小型张在集邮辞典中的定义是“将一枚或数枚邮票印在一张面幅较大的纸张上,在邮票四周印有相关说明文字和图案的小开张邮票”。说白了,就是一种超大型邮票,它既可以在邮件上作邮资贴用,又可供集邮爱好者收藏。
在小全张是将一套邮票印在一张纸上,周围加上相关文字和花纹等图案的小开张邮票。小全张与小型张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要差异在图案上。小型张图案一般是单独设计的,而小全张的图案一般是将一套邮票合印在一起。因而,小全张的志号也与小型张相同,邮票志号加M。集邮爱好者也习惯把小全张与小型张视为一种类型。
“四大支柱”是一个让不集邮的人百思不解其义的集邮术语,它是对在“新JT”邮票中“鹤立鸡群”的四枚小型张小全张的“爱称”。这“四大支柱”分别是:1978 年3 月18 日发行的“J· 25”《全国科学大会》(小全张); 1979年8 月25 日发行的“J·41”《里乔内第31 届国际邮票博览会》(小型张); 1979 年11 月10 日发行的“J·42”《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香港》(小型张)和1979 年10 月3 日发行的“T·41”《从小爱科学》(小型张)。
小版张是一种尺寸规格比较小的全张邮票,四周有完整的纸边以及各种印刷标记,有些还有票边图案。新中国迄今只于1980 年9 月13 日发行过一次小版张,即“J·59”《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规格相当于普通全张的一半,这种小版张本身就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因此极受邮人喜爱,只是目前很难见到。在1990年国家的价目表上,这种小版张为500 元。普通邮票是根据日常人们交寄各类邮件纳费的需要,而发行的一般性邮票,邮人们称它叫“普票”。普通具有票幅比较小,图案比较齐全,发行量大,发售使用时间长的特点。
航空邮票是专供寄递航空邮件贴用的邮票。包裹邮票也叫“包裹印纸”。这种专供寄包裹邮件贴用的票,只在邮局收寄包裹邮件时,当场出售贴用,概不预售。
加字改值邮票是一种在票面上加印或加盖新的面值,改变原来邮票面值的邮票。欠资邮票是一种用于向收信人收取欠付邮票的专用邮票。邮票是预付邮票的凭证,而欠资邮票显然是后付的邮资了。
“军人贴用”邮票也叫“军用免费邮票”,或者干脆叫“军用邮票”。顾名思义,是专供服役军人免费或减费交寄邮件贴用的邮票。
“文革”十年中邮票志号三次变动:1967 年4 月1 日废除纪特编号,变成“文字票”,即编号不出现在邮票上,而以“文”字编号印在大张封条上。1970 年10 月废“文字票”,变成编号票,即新邮不分纪特,以流水号逐一排列。
1974 年1 月1 日废编号票,以JT 编号分而列之,即J 代表纪念,T 代表特种,基本上又回到了老纪特的形式上去。三次变动的背景有异,宣传上第一次明目张胆,而后两次却悄悄进行,个中原因耐人寻味,更值得研究。然而通过邮票认识那一段特殊的历史尤为重要。
历程首次变动处于“文革”极端的初期,红海洋汹涌澎湃,在新华社播发的“文1”邮票发行的消息中,强调了对老纪特对、“文革”前邮票发行工作的否定。这条1967 年4 月19 日的电讯稿——《庆祝北京市革委会成立〈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纪念邮票发行》的报道称:“长期以来他们(指所谓的‘走资派’)却在邮票的画面上大搞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花鸟鱼虫等等,根本不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展以来,邮票发行局的革命职工起来造了他们的反,和北京邮票厂的结合在一起,冲破重重障碍,终于成功地设计出这套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灿烂光辉的邮票。”尽管文中对废除旧志号一事只字未提,但“不破不立”、“破旧立新”等当时的时髦意念已不言而喻。
据邮电部1967 年3 月31 日下发的(67)邮票字16 号《关于取消纪特邮票编印字号的通知》称,“在此次文化大革命中,邮票发行局和邮票厂的革命职工建议取消志号,理由有四:
(1)编印志号有时会影响邮票的及时印制和发行,这与当前和今后邮票应该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并迅速及时地反映新气象新形势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2)避免因临时变动,或因邮票内容有问题而停止发行造成缺号所引起的不良政治影响;
(3)编印上述志号只利于少数集邮爱好者,而并非为广大的工农兵服务;
(4)减少印刷过程中的复杂性。基于以上理由,经研究,我们同意自即将发行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纪念邮票开始,取消上述志号。”所谓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邮票就是“文1·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因赶在北京市革委会成立而从5 月1 日提前到4 月20 日发行,并改动了邮票的名称。
由此可见当时新闻电讯和邮电部的文件在取消志号的措辞上差异明显,电讯惟恐天下不乱,极力鼓吹“造反有理”,故意对这套邮票的发行是由邮电部领导批准一事只字不提,是当时典型的“踢开党委闹革命”论调的表露。而邮电部此时的权利尽管尚在所谓的“走资派”手里,但他们惊惊颤颤,努力紧跟形势,尽力肯定“革命职工”们要求取消志号中合理的成分和革命动机。如此措辞的差异显示了当时矛盾复杂的形势和混沌的社会局面,没有经过“文革”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归根结底,当时的大气候是极力否定“文革”前17 年工作,旧纪特志号的取消是大势所趋,它不过是这场大动乱中的小插曲而已,但却在新中国邮票史上留下了最深的印记。
当问到老纪特行情如何时,很多邮迷都笑着表示:“喜欢老纪特邮票的人一拿到手,就想放到册子里,一辈子不拿出来了,就算有钱也未必买得到。” 不过,如果真的以市场价来论,老纪特邮票今年以来的升值行情就没有停止过,精品老纪特更是屡创新高。在马甸邮币市场经营多年并开办中邮网的李冠群先生向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全套老纪特邮票价格翻了一倍,年前30多万元,现在已经60多万元了。”这样的涨幅的确惊人。
从2006年开始,已经在底部徘徊了很久的老纪特票出现了十分喜人的涨势。2007年,老纪特票中的经典品种《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新品,从一年多前的20000余元升到了37000多元,成为当时市场上最昂贵的邮票之一,现在已经到了130000元。
不过,大概在2005年前,老纪特还处在被邮市遗忘的角落,价格长期滞涨。主要原因在于老纪特票发行年代久远,搜集难度较大,而邮票的种类又比较复杂,需要集邮者有一定的辨别力,从而导致其市场需求量大打折扣。2005年的邮市低迷期,老纪特板块中的不少精品,却悄然出现供不应求的趋势,其中更以《梅兰芳》小型张为最。当时在北京市场,求购《梅兰芳》小型张的买方不少,但商家基本无货供应。
如今,老纪特精品越发珍稀。虽然当时发行量不算少,但由于发行年代久远,且大量消耗于通信中,所以其新票的实际存世量已不多。即便是全品相的盖销票,有些精品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而像《梅兰芳舞台艺术》、《金鱼》、《牡丹》、《蝴蝶》等大套票,则更难一一收齐,至于一些发行量仅2至4万枚的小型张、小全张,如今已成珍邮。
另外,老纪特邮票精品是新中国邮票的佼佼者,对于资深集邮者,如果邮册中没有这些品种,未免是个遗憾。而一般集邮者,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出让这些品种
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市场供少求多的局面,使得老纪特的价格一直向上而不回头,超越了有炒作气味的其它邮票。记者比较了一下年前的老纪特票价格,全品基本上都有了30%以上的涨幅,个别翻倍,比如年前的《牡丹》小型张还在1万多元,现在已经3万元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纪特邮票的市价还会越来越高,这已是业内共识。
题材广泛、颇具韵味的老纪特邮票,其收藏价值不容忽视。也许,它现在的价格也只能算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