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醉金迷

更新时间:2023-01-04 22:38

纸醉金迷(拼音:zhǐ zuì jīn mí)是一个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宋·陶谷清异录·居室》 。

成语出处

宋·陶谷《清异录·居室》:“(癕医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纸光莹白,金彩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憇,令人金迷纸醉。’”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纸醉金迷”。

成语故事

唐昭宗即位时,各地割据的藩镇趁着平定农民起义的机会纷纷扩大自己的实力,唐朝中央政府已经名存实亡,因而唐昭宗根本没有实权。后来,唐昭宗被当时最大的藩镇朱温所控制。朱温为了灭亡唐朝,自己做皇帝,先杀掉宫里所有宦官,之后又不顾大臣的反对迁都洛阳,接着镇压各地反对他的藩镇。

唐昭宗在位时,有个专治毒疮的医生名叫孟斧。他医术高明,用的药又是偏方、秘方,与其他医生治疗的用药毒疮全然不同,疗效很好,因此,宫中如有人生了毒疮,唐昭宗就召他进宫医治。

过了几年,中原发生战乱,孟斧便举家迁往四川居住。由于他在长安时经常进宫,对宫中的装饰环境非常熟悉,而他又非常有钱,因此在购置新屋后,将其中的一个小房间按照宫中的样子布置起来。

这房间小巧玲珑,窗户明亮,室内的柜橱、桌子、椅子、茶几等家具,全部贴上一层薄薄的金箔。灿烂的阳光透进窗口,照射在这些用金箔包着的器具上,只见满屋金光闪耀,光彩夺目,令人眼花缭乱。

每次有亲威或朋友来,孟斧都要请他们参观这个房间,使他们大开眼界,赞叹不已。这些亲友离开孟斧家后,回去都会对别人说:“在孟斧的那个贴金箔的小房间里待一会儿,真能使人纸醉金迷!

成语寓意

成语中名医的“纸醉金迷”,当然只具有象征意义,也是对社会的一种折射。当时国家正处于官逼民反、社会动荡的季世,而那时的唐朝统治者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腐化生活,全不以民众的生存为计,那就实在不可理喻了。一个“纸醉金迷”的王朝的必然归宿,也只能是灭亡。成语告诉人们,一个人的志气,在纸醉金迷的状态下,很容易被消磨殆尽,唯有淡泊名利的人才是智者。

成语运用

“纸醉金迷”的原意是指被光芒四射的金纸所迷住,比喻使人沉醉的繁华富丽的境况;常用于形容豪华奢靡的享乐生活。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杨沫《青春之歌》:“你对那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很有兴趣吗?但是在我看来,这只是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堕落的魔窟。”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丁玲《生活・创作・修养》:“这些作品,其主题好像是歌颂革命,暴露黑暗,但它给人的印象却常是使人陶醉在一些纸醉金迷的生活中。”

杨朔《樱花雨》:“我来到日本不久,听的不多,见的不广,但在那五光十色、纸醉金迷的纷乱生活中,有些事物给我的刺激特别深。”

成语辨析

纸醉金迷—朝歌夜弦

“纸醉金迷”与“朝歌夜弦”意义相近,都指沉迷于豪华奢靡的享乐生活。区别在于“纸醉金迷”侧重于宫室华丽奢侈的生活,“朝歌夜弦”则是侧重于歌舞生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