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30 15:22
养生术语。通过特定的方法如气功、导引、武术等以锻炼身体、防治疾病、抗衰延寿。在某些影视剧或者电影里常常出现练功修法等有关于气功的概述性词语
养生术语。通过特定的方法如气功、导引、武术等以锻炼身体、防治疾病、抗衰延寿。
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每次练功时都要强调和提醒的问题。松是指躯体和精神上的放松。静是在练功过程中,减少杂念,或以一念代万念的过程。自然,是指练功的过程不可过分着意,即要做到松静,又不可松懈。
动主要是指肢体的运动,也指气机的运行,通过动功来疏通经络、调节气机、改善机体代谢状况;而静多指没有肢体活动的练功状态,更指心境的安宁,静是以养为主的修炼过程,能使机体得到充分的调整,有积畜真气的作用。关于动静结合,在练动功时我们主张是以意识主导下的动(导引术),不提倡意识失控的动(自发动),即具体练功时要将动功和静功分开练习或锻炼。在练静功时对肢体的活动也有一个口口相传的原则即:“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
练功的基该方法即通常所说的“三调”,调形、调息、调心。“练”是指在意念的主导下实施调形、调息、调心的过程。“养”则是指间存于“练”之间的以清灵之意的照觉状态。通过“练”,促进气机运行,防止落于昏沉和松懈,间以“养”,有益于积精累气,防止过于散乱和耗损。也有人将动功归于“练”,而静功归于“养”,这已在“动静结合的原则”中提到。实际上在许多静功和动功的设计上都兼顾了练养相兼的原则。
一般来说,脐为人体的中心,是人体上下的中点。上虚即是指脐以上有空松虚灵之感;而脐以下则应是深沉稳重之态。所谓“气沉丹田”,多指意气下注于下丹田之处,气沉丹田,多配合特定的呼吸方法。所谓“息息归根”,也指气息归于下丹田。从气一元论的观点看,元气为生命之“根”,有了此“根”基于健康的一切才有了最基本的保障。气息下沉归根,是一种安详自守的状态,是人类生存质量的根本保证;如气浮聚于上,人的头颈肩背常处于紧张状态,是人处于紧张、应激状态的根源。虚其心,实其腹,还可以预防多种类型的气功偏差。
所谓练功,要素之一是时间的积累,“功夫”有时间的含意,也有功能、能力的意思,总之功效是要费时间来积累的。作为医疗气功,针对慢性病患者身体状况的转化,更是需 要一个渐变的过程。用气功来治疗疾病,实则为改变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换一种活法。而生活习惯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改变生活习惯需要有一个渐变和适应的过程,通过练功改变大脑状态,会有更大的风险,更需要让心身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俗话说:病来如山倒,治病如抽丝。练功治病也是一个“抽丝”的过程。因此,练功要下决心、要有恒心、有耐心,这是练功治疗顽症取得疗效的最基本的心理素质。
练功十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而功效较好的锻炼方法,对防治颈、肩、腰、腿病以及某些慢性疾病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练习时应做到:动作正确,用“内劲”,呼吸活动相配合。
锻炼方法如下:
防治颈、肩痛的练功法
腿直立,稍宽于肩,两手叉腰,大拇指向后,两腿尖稍外撇,双眼平视前方。
身体保持正直,头向左转至最大限度,目视左肩,然后还原成预备姿势;头向后转至最大限度,目视右肩,再还原成预备姿势。
体保持正直,抬头后仰望天空,然后还原为预备姿势;低头俯视地面,再还原为原姿势。如此做4~8次,以颈部肌肉有酸胀感为度。
腿分开直立,稍宽于宽,两脚尖稍外撇,两手虎口相对成圆形,离面部约1尺左右,眼视虎口。
手左右分开,到体侧的同时,掌变空拳,两肘关节保持在同一水平,头向左转,视线穿过空拳望远处,然后还原为预备姿势。
手左右分开,到体侧的同时,掌变空拳,两肘关节保持在同一水平,头向右转,视线穿过空拳遥望远处。然后再还原为预备姿势。如此做6~12次,到颈项、肩、背部肌肉有酸胀感,并可放射到两臂肌群,同时胸部有舒畅感为度。
脚自然站立,分开稍宽于肩,脚尖稍外撇,手握空拳,两臂肩侧屈曲,双拳稍高于肩,拳心向前。
胸收腹,两臂上举,同时两拳松开,掌心向前,抬头、目视患侧手指,然后还原为预备姿势。
动作同上,但目视方向相反,四个动作为一次,共做6~12次,至颈部有酸胀感为度。
(4)开阔胸怀
身体自然站立,双眼平视前方,呼吸自然,两腿分开,稍宽于肩,两手交叉于腹前,患侧手在前,掌心向内。
挺胸收腹,两臂交叉上举,至头顶时翻掌掌心向外,两手交叉,患侧在前,双眼仰视手背,两臂经体侧后划弧下落还原成预备姿势。两手分开时,手心向上,至体侧下时,手心向后,眼始终看患侧手。两个动作为一次,做6~12次。至颈、肩和腰有酸胀感为度。
分腿直立,稍宽于肩,双手自然垂于体侧。
两臂屈肘,经侧后成侧上举,手腕放松下垂,手背相对,肘稍高于肩。同时挺胸,眼看患者肘部。
两臂下落,同时两手成立掌,掌心相对,徐徐下按,经胸腹前至体侧,还原成预备姿势。两个动作为一次,做12~24次,至颈、肩部和两肋有酸胀感为度。
自然呼吸,分腿直立,稍宽于肩,两手自然下垂于体侧。
左臂经体侧上举成托掌,眼视手背,同时右臂屈肘,手背紧贴腰后部,然后还原为预备姿势。
右臂经体侧上举成托掌,眼视手背,同时左臂屈肘,手背紧贴腰后背,再还原为预备姿势。2个动作为一次,做6~12次,至手臂上举托掌。同侧颈、肩部有酸胀感,并觉胸部舒畅为度。
防治腰痛的练功法
(1)双手托天
分腿直立,稍宽于肩,两肘屈曲,手指交叉于上腹部,掌心向上。
上体正直,两臂上提至胸部,反掌上托,掌心向上,肘关节伸直,双眼仰视手背。两手分开,两臂经体侧后下落,还原成预备姿势。如此做6~12次,至颈和腰部产生酸胀感为度。
(2)转腰推掌
分腿直立,稍宽于肩,两手握拳置于腰部。
上体左转,右手成立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眼平视左后方,同时左肘向左后方顶出,左掌仍置于腰部,然后还原为预备姿势。
上体右转,左手立掌向前推出,眼平视右后方,同时右肘向右后方顶出,如此做6~12次,至腰、肩、颈、背有酸胀感为度。
(3)叉腰旋转
分腿直立,稍宽于肩,双手叉腰,大拇指朝前。
两腿伸直,两脚不动,双手用力推动骨盆,作顺时针方向环绕一周,然后再作逆时针方向环绕一周,环绕时幅度由小而大,逐步达到最大限度。如此做6~12次,至腰部有明显酸胀感为度。
(4)展臂弯腰
分腿直立,稍宽于肩,两手交叉于小腹前,手掌向内。
两臂前上举,挺胸收腹,眼视手背,两臂经体侧下落侧举时,上体尽量前屈,两腿伸直,两手交叉,手指尽量触地,如此6~12次,至腰部及两腿后肌群有酸胀感为度。
(5)弓步插掌
大分腿直立,双手握拳置于腰部。
上体正直左转,左膝屈曲,右腿伸直成左弓步,右手成立掌向左前上方扒掌,手指向前,然后还原为预备姿势。
上体正直右转变右弓步,左手成立掌向右前上方扒掌,手指向前,再还原为预备姿势。如此做6~12次,至肩、臂、腰、腿有酸胀感为度。
立正,手指交叉,掌心向上,置于上腹前,双手经胸前翻掌成托掌上举,眼视手背。
上体前屈,臀部后移,两膝伸直,交叉双手经体前下落,手掌向下,尽量触足背,然后还原成预备姿势。如此做6~12次,至颈、腰及两腿后侧肌群有酸胀感为度。
防治臀、腿痛的练功法
(1)左右转膝
立正,上体前屈,两手扶膝盖,目视前下方。
两腿弯曲,作逆时针方向环绕一次,然后再按顺时针方向环绕一次,两膝环绕时,幅度要尽量大,腿向后时膝关节要伸直,如此练习8~12次,至膝关节有酸胀感为度。
(2)仆步转体
大分腿直立,双手叉腰,大拇指向后。
左腿屈曲,右腿伸直,重心移向左腿成左仆步,同时上体右转45度,然后还原成预备姿势。
右仆步,同时上体左转45度,再还原为预备姿势,如此做6~12次,至双腿内侧肌群及股四头肌有酸胀感为度。
(3)俯蹲伸腿
立正,上身前屈,膝关节伸直,两手扶膝,屈膝全蹲,两肘外展,指尖相对。
两腿伸直,臀部向上,上体不动,两手掌贴足背,最后还原成预备姿势。如此练6~12次,至大腿前后肌群及膝关节有酸胀感为度。
(4)扶膝托掌
分腿直立,与肩等宽,手自然下垂。
上体前屈,右手扶左膝,左臂经体侧上举,手成托掌,虎口朝前,眼随手动,同时两膝弯曲,重心在两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