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湖农场

更新时间:2022-01-12 20:04

江苏省练湖农场位于镇江市丹阳市西郊,是省农林厅直属单位、国家级水稻原种场。全场总面积18.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00公顷,养殖水面400公顷,果林面积75公顷。

历史发展

练湖农场所在地,原是一片沼泽凹地,西晋末,广陵相陈敏据江东,为发展农业生产,令其弟陈诣以原开家湖为基础,引西北高骊、长山84汊之水圈筑成练湖,方圆20公里。唐代永泰年间,“筑堤横截一十四里,开渎口泄水,取湖下地作田”,从此练湖地区有了农业生产。

民国37年(1948年),以束云章为主任委员的练湖农场浚垦委员会,兴工垦殖练湖,围垦5000余亩,种水稻520亩,台湾麻50亩,蔬菜2亩。解放后,改为国营练湖农场。从1952年冬起,兴修水利,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引进良种,粮食亩产稳步发展,1959年粮食亩产达301.5公斤。1971年以后,在栽培技术上又有了新的进展,1974年三麦亩产192公斤,1979年小麦亩产354公斤,相当于1949年的5.7倍。1985年,农场有耕地16431亩,从事农业生产的职工1120人,每人平均生产粮食7286公斤。37年来累计提供商品粮10473万公斤,良种1167.82万公斤。

练湖农场的稻麦良种生产久负盛名。从50年代起至90年代初,四次被定为国家级稻麦原种场。70年代以后,平均每年向社会提供稻麦良种200万公斤以上,种子远销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多次受到国务院和省、部的嘉奖,十多次荣获全国农业“模范单位”、“红旗农场”、“先进单位”称号。其种子生产设施和加工设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50年代以来,农场先后接待了包括肯尼亚总统莫伊在内的国家元首、国际友人、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计200多批、3000多人次,同时还先后派出20多名农业专家赴坦桑尼亚、肯尼亚、几内亚、喀麦隆等国家,输出农业技术,帮助发展农业生产。

未来展望

练湖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相传是因三国东吴周瑜在此操练水军而得名。古时候风光绮丽,景色宜人,被誉为“一邑名胜之地”,历为名人荟萃之所。唐代名相权德舆、诗人李白,宋文帝刘义隆、爱国诗人陆游,清乾隆帝弘历、诗人吴伟业等,都曾到此把酒赏荷,吟诗作文,为练湖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同时由于它“蓄水济运”和周边农田“灌溉之所懒”的独特水利地位,湖之兴废为历代王朝所重视。唐之韦损、明之海瑞、清之康熙、林则徐,民国之马相伯、束云章等,都曾亲历湖畔踏勘湖情,或召民整治疏浚,或集资开发以兴实业。

温暖适宜的气候,充裕的自然资源,使场里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琳琅满目。珍珠蚌、青虾、罗氏虾、螃蟹等水产品和奶牛、莱茵鹅、肉鸽、肉用犬等养殖业,以及梨、桃、早园竹、花卉、草坪、速生林等种植业名闻遐迩,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工商业已成为农场经济的大半壁江山。目前农场建有工业经济园、农业科技园和花园住宅区三个园区,有各类工商企业110余家,其中有美、日、韩、印尼等外资企业10余家。橡胶密封件、气动元件、羽绒、服装、眼镜、漆刷、螺旋藻等主打产品,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漆刷、螺旋藻等产品还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

工商业必将成为农场经济的未来支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