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30 14:09
所谓组织意识,是指一个组织全体成员的共同意识、共同价值观,即一个组织的集体意识。组织意识形态不是一个抽象的孤立的实体,而是人们对于自己周围的环境即对于组织环境及其过程在观念上的反映,包括组织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它是全部组织精神生活及其过程的总概括。作为同组织存在相对应的范畴,组织意识是组织存在的反映,它本身有着复杂的结构,包括道德、制度、习惯、惯例等。 组织意识不是不同的人所特有的个人意识而是带有一定整体性、共同性的组织意识。企业中的组织意识有两种是我们常见的,包括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
企业的制度主要包括:
1.产权制度传统的自然人企业制度,出资者即为企业主人,企业主享有企业的一切权力,直接运营企业资产。现代公司制企业实行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出资者所有权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出资者拥有股权,即以股东的身份依法享有资产受益、选择管理者、参与重大决策以及转让股权等权利。企业则享有法人财产权,它表现为企业依法享有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以独立的财产对自己的经营活动负责,出资者不能对法人财产中属于自己的部分进行支配,只能运用股东权力影响企业行为,而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2.企业组织制度现代公司制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组织制度,其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权力机构、决策和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通过法律和公司章程得以确立和实施。公司组织结构一般是建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股东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企业的决策机构,总经理是董事会聘任的负责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进行全面领导的经营管理者。
3.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企业的用工制度,企业的工资制度,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企业的技术监督制度等。
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在企业管理领域中,在人们注重科学管理、人际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理论的同时,出现了一种更引入瞩目的新概念,这就是企业文化。一般说来,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并为企业成员普遍遵守和奉行的共同价值观念,包括企业的经营思想、企业精神、企业目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
企业文化热的源头在美国。在美国形成企业文化热的原因是,由于日本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短短几十年内重新崛起,成为几乎与美国势均力敌的经济大国,这位美国企业界感到极大地震惊,从而迫使他们开始重视并研究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对以往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重新进行反思,进而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并很快就形成了一股热潮,引起了企业管理的极大振荡。时至今日,企业文化热已风靡全世界。“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80年代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斯坦利M·戴利首先提出来的。威廉·大内1981年写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1982年,托马斯·J·彼得斯和小罗伯特·H·沃特曼合写的《追求卓越》,泰伦斯·狄尔和爱伦·甘乃迪合著的《公司文化》等等,均是论述企业文化的重要著作。
企业经营. 哲学企业精神 .企业目标等
企业的经营哲学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也是企业经营理念、经营哲学、指导思想。
企业精神是在企业活动中形成的,代表企业全体员工意愿的、反映企业目标和方向的、具有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意识和精神力量。企业精神常常渗透在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追求、企业群体意识、领导作风、企业风格等各方面,企业精神有利于形成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精神或理念常常通过一些精炼、浓缩、富于哲理、又简捷明快的语言表现出来。
企业目标是一种代表企业的强烈追求和奋斗方向的期望。企业作为整个社会有机体中的一个细胞、必然具有自己的预期目标和既定任务,不同的企业有自己不同的工作目标,企业目标不是单纯的,而是综合的、多层次的,由长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整体目标、部门目标、物质目标、精神目标互相作用、互相协调、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的。制定目标既要符合企业的目前实际,又要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