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间脂质

更新时间:2023-04-02 15:47

细胞间脂质 (lipids) , 属于结构性脂类, 参与表皮代谢, 起调节皮肤渗透性的重要作用。

组成与功能

表皮从内至外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角质层。物理性屏障主要定位于角质层, 其对控制表皮内外物质的渗透有重要作用, 因此又称为“渗透性屏障”。大量研究表明角质层细胞间脂质由约50%的神经酰胺、25%的胆固醇、15%的游离脂肪酸和极少量的磷脂及其他脂质组成。

1.神经酰胺

是细胞间脂质的重要成分,由鞘氨醇为骨架的鞘脂,鞘氨醇的氨基与脂肪酸通过酰胺键相连而成。神经酰胺在调节表皮的生理功能及皮肤生物活性中起重要作用。神经酰胺的酰基链长度的分布可影响脂质膜脂质的排列和密度从而影响屏障功能。研究显示,天然神经酰胺的酰基链长度通常是18-C,人工制备的 4-C 至 8-C 酰基链神经酰胺类似物的渗透功能是 6-C 酰基链类似物最大效应的 10. 8 倍,说明短链神经酰胺会降低皮肤屏障功能。Skolova等的研究中也证实,制备的具有较短酰基链(2-C,4-C 及 6-C) 的短链神经酰胺(12-C)比天然神经酰胺(18-C)更易出现皮肤屏障功能的破坏。因此,神经酰胺的长链对维持皮肤屏障正常功能是必要的。角质层中神经酰胺的含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减少。神经酰胺的减少可引起皮肤功能异常,如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的干燥皮损中神经酰胺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皮肤。

2.胆固醇

是角质层主要的类固醇物质,与其他组织相比,皮肤角质层含有丰富的胆固醇硫酸盐,对调节角质层细胞的聚合和剥离起重要作用。胆固醇硫酸盐是类固醇硫酸酯酶的底物,当类固醇硫酸酯酶基因突变时可致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鱼鳞病。

3.游离脂肪酸

角质层中以大于 20-C 直链游离脂肪酸为主,与胆固醇硫酸盐相同,两者均为带电离子基团的脂质,因此认为其参与了脂质双分子膜结构的形成。同时游离脂肪酸的分泌与表皮 pH 值有关,离子状态的游离脂肪酸是导致 pH 值变化的原因,调控 pH 值维持在 4. 0 ~ 5. 5 之间。角质层 pH 值可通过调节膜的横向结构,从而控制脂质膜的物理性质和稳定性。去质子化的游离脂肪酸影响脂质与脂质间的相互作用,如脂质域(lipid domains)的张力,使得脂质域间的连接可能出现缺陷,即膜屏障被破坏,从而发生主动性渗透。

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在维护皮肤角质层屏障功能稳定中具重要作用。当皮肤受到外界刺激或代谢出现紊乱时,上述三种角质层脂质的含量比例会发生显著改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