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鳞

更新时间:2024-04-13 13:49

细鳞是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鱼类,别名山细鳞、铜罗鱼。体中等大小,呈长圆形,侧面略微收紧;口部倾斜,双颌等长;牙齿呈圆锥状,稍下弯,排列呈环状,外层的牙齿大。幼鱼的上颌骨达到眼睛的前缘;上颚上有牙齿。成鱼的上颌骨达到眼睛的中心,许多成体无牙齿。

形态特征

体长纺锤形,稍侧扁。头钝,头背部宽坦,中央微凸。吻不突出或微突。口端位,下颌较上颌略短,上颌骨后端达眼中央下方。上下颌、犁骨和腭骨各有1行尖齿。舌厚、游离,舌齿约10枚,排列呈“∧”型。鳞细小,侧线完全、平直。背鳍短,外缘微凹;脂鳍与臀鳍相对;腹鳍后伸不达肛门,腹鳍基部具长腋鳞;尾鳍叉状。体背部暗褐色,体侧至腹部渐呈白色,体背及两侧散布有长椭圆形黑斑,边缘为淡红色环纹,沿背鳍基及脂鳍上各具4-5个圆黑斑。

地理分布

非洲、波斯湾、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泰国、越南、中国、中国台湾及中国香港地区、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洲

分布于中国东北的图门江、鸭绿江、松花江流域,向西经辽河、滦河秦岭、额尔齐斯河流域也有分布。

上市期

10月5-月

特性

细鳞属于杂食性的鱼,与头鲈一样,下唇有小孔,昼伏夜出,一般会大量群体出没捕食。幼鱼生活在较浅水的海藻床或礁区,成鱼长大后会生活于珊瑚礁、岩礁或沙礁混合区。最大长度为83厘米,最大重量为6.9千克。口小而吻短钝而唇厚

细鳞往日与火点和黄脚鳢均于20世纪90年代跻身名鱼之列,随着海鱼品种被发掘,身价贬低。细鳞会因外形、色泽和肉质上有所不同而分类,色灰白而有微赤点的,叫白细鳞,学名为“白尾胡椒鲷”;身灰黑而有圆大赤点的,叫“黑细鳞”或“胡椒鲷”:身金黄而圆点作白色的称“金细鳞”或“金尾胡椒鲷”。最常见的品种花细鳞是金细鳞、白细鳞,肉质绵密,味道一般。至于黑细鳞和花细鳞的肉质更差。

栖息习性

通常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水温较低、水质清澈的河中。

摄食习性

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成鱼主要摄食鱼类。细鳞鱼属于肉食性鱼类,也是淡水鱼类中贪食的一种。在冰下不停止索食,水温10℃左右为食欲旺盛期,多在日出及日落时觅食。细鳞鱼摄食对象无明显的选择性,食物组成随栖息环境的饵料状况和季节有所不同,主要摄食无脊椎动物的蜉蝣幼虫、鱼、等,甚至是落入水中的昆虫和陆栖鼠类。

繁殖习性

最初性成熟年龄3-5龄。性成熟个体于2-3月产卵,产卵场多在浅水砂石底处。产卵水温低于10℃。绝对怀卵量为2670-4510粒。卵沉性,一次排完。

备注

1、幼鱼和成鱼在外观上差异极大,幼鱼时体成灰白色,具有3条暗褐色纵带,延伸至尾,随着成

长,头部具有眼带,体侧上半部则破碎成斑块及与眼睛等大的斑点,腹及臀鳍外侧呈黑色。

2、细鳞因鱼鳞细密而得名。

经济价值

该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

现存状况

由于细鳞鱼对水环境要求比较严格,而且此鱼在当地价格又十分昂贵,所以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人为的酷捕,该鱼在自治区境内的数量已急剧下降。1998年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定为“易危”级物种。2001年8月在修改《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时,已将该鱼列为禁止捕捞的水生野生动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