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7 22:37
细齿草木犀(学名:Melilotus dentatus (Waldst. et Kit.) Pers.)是豆科、草木犀属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80厘米。茎直立,圆柱形,无毛。羽状三出复叶;托叶较大,披针形至狭三角形,叶柄细,小叶长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圆,中脉从顶端伸出成细尖,上面无毛,下面稀被细柔毛,顶生小叶稍大,具较长的小叶柄。总状花序腋生,花排列疏松;苞片刺毛状,被细柔毛;花萼钟形,萼齿三角形,比萼筒短或等长;花冠黄色,旗瓣长圆形,花柱稍短于子房;荚果近圆形至卵形,先端圆,种子圆形,橄榄绿色。7-9月开花。
2019年植物智将《中国植物志》 第42(2)卷(1998)301页收载的细齿草木犀的亚种西伯利亚草木犀(Melilotus dentatus subsp. sibiricus (O. E. Schulz) Suvorov)正名为:细齿草木犀。
二年生草本,高20-50(-80)厘米。茎直立,圆柱形,具纵长细棱,无毛。羽状三出复叶;托叶较大,披针形至狭三角形,长6-12毫米,先端长锥尖,基部半戟形,具2-3尖齿或缺裂;叶柄细,通常比小叶短;小叶长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0-30毫米,宽5-13毫米,先端圆,中脉从顶端伸出成细尖,基部阔楔形或钝圆,上面无毛,下面稀被细柔毛,侧脉15-20对,平行分叉直伸出叶缘成尖齿,两面均隆起,尤在近边缘处更明显,顶生小叶稍大,具较长的小叶柄。总状花序腋生,长3-5厘米,果期伸展到8-10厘米,具花20-50朵,排列疏松;苞片刺毛状,被细柔毛;花长3-4毫米;花梗长约1.5毫米;萼钟形,长近2毫米,萼齿三角形,比萼筒短或等长;花冠黄色,旗瓣长圆形,稍长于翼瓣和龙骨瓣;子房卵状长圆形,无毛,上部渐窄至花柱,花柱稍短于子房;有胚珠2粒。荚果近圆形至卵形,长4-5毫米,宽2-2.5毫米,先端圆,表面具网状细脉纹,腹缝呈明显的龙骨状增厚,褐色;有种子1-2粒。种子圆形,径约1.5毫米,橄榄绿色。花期7-9月。
生长在西伯利亚东部、蒙古和中国北部的细齿草木犀形态不稳定。特征是下部托叶具齿裂;小叶近圆形,边缘锯齿浅而稀,甚至不明显几近全缘;花比原亚种稍大;荚果较小,通常具种子1粒。可能是细齿草木犀和草木犀的杂交种。
细齿草木犀起源于地中海地区。自然广泛分布于欧亚温带地区。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有自然分布;欧洲、俄罗斯、蒙古也有分布。生于草地、林缘及盐碱草甸。适应于湿润的低湿地区,耐旱、耐盐碱。喜生于低湿的生境,能忍耐轻盐渍化土壤。对寒冷、干旱、瘠薄、风沙都有较好的抗性。
在中国栽培的细齿草本樨是20世纪50年代初从俄罗斯引进,适于华北、西北、辽宁以及黄河流域一带种植,尤其在黄河流域、长城以南、辽南等较温暖地区生长良好,能正常开花结实。在长城以北、辽西北、河西走廊、银川、新疆北部等较寒冷地区,种子尚能成熟。在内蒙古等寒冷地区不能结籽。苗期不耐旱,对下湿重盐碱抗性较差。白粉病较重,而抗锈病能力则较强。
细齿草木犀和白花草木犀(Melilotus albus Desr.)杂交,产生Melilotus dentata (Waldst. ex Kit.) Pers.×Melilotus alba Medic. ex Desr. 杂交种。
绿肥:在细齿草木犀的主根、侧根和支根上都可着生许多根瘤,其绿色体翻埋在土壤中,易于腐烂和分解,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并维持肥效达2-3年之久。
饲用:细齿草木犀第一年根中含氮量与地上部相反,随着生育阶段而逐渐增加,特别是在分枝到生长减缓期间增加明显,即由2.113%增加到2.772磷和钾的含量在第一年生育期间变化不大。细齿草木犀是优良饲用作物,它香豆素含量较少,味较甜,适1:3性较好,是草木犀属中较好的牧草。幼嫩时为各种家畜所喜食,开花后质地变得粗糙,降低了采食率;于草调制适宜时,适口性还很高。营养品质好,据分析,在开花期粗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15.13%,粗脂肪占3.61%,粗纤维占27.84%,粗灰分占7.03%,无氮浸出物占46.39%,可消化养分为63.38%,消化能为11691.5焦耳/千克,代谢能为13311.7焦耳/千克。饲用评价上属于优等饲用作物。
其它经济:细齿草木犀还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蜜源植物、药用植物和剥麻原料。
育种材料:细齿草木犀唯产量较低,可用以作育种材料,培育香豆素含量低、品质优良的草木犀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