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8 10:03
1987年研制成功的织女一号气象探空火箭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研制成功的织女三号探空火箭,其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翻开《中国航天事业大事记》,里面有这样的记载:1988年12月25日,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
还有另一条:1991年1月22日下午6点23分,中国第一枚120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
关于“织女一号”和“织女三号”火箭,媒体没有更详尽的报道。只是有文章说,这两次发射试验,把“中国气象盲区”的帽子丢给了历史。网上的文字也不多:1988年12月5日,中国第一座用于科学研究的探空火箭发射场在海南岛西海岸建成。同年12月25日,成功发射了火箭。该发射场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靠近赤道的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其建成对中国发展空间科学和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没有更多更详尽的文字,但对于这两次发射的意义却不容质疑:首先,这是国内第一个用于科学研究的探空火箭发射场,第二,这是国内最低纬度的探空火箭发射试验。
据介绍,一般情况下,15公里以下的高空为气象探测范围,200公里以上高空,有卫星探测。唯独20到200公里的高度,没有常规手段可以探测。所以说,探空火箭是直接测量这一区间高空环境参数的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的建设,和“织女一号”、“织女三号”火箭的发射,在中国航天事业史上有着浓重的一笔。
4月初一个晴朗的上午,海南日报记者如约找到了儋州市雅星镇那个叫富克的地方。在周围村庄和农田的包围中,一个不很起眼的小院子,大门紧闭着,也没有挂什么牌子。
通完电话,身材魁梧的宛振福站长打开大门,把记者领到这座花园式的小院子里。走上一栋两层小楼的楼顶,宛站长指着围墙外约200米处的两间小房子说:火箭就在那附近发射的,那两处房子,一处是火箭的总装车间,一处是控制指挥地堡。
“织女一号”首发曾失误
宛振福站长是这两次发射的亲历者,而且从当初的选址、建设到最后发射,宛振福都全程参与。
他说当初选择地址,也费了不少工夫。原来定的是东方和儋州两个地方,但东方的地址在海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更大。儋州这里基础条件好些,加上人口密度也相对小,就选了这里。探空部1986年建成,后来进行的织女一号和二号的2次火箭发射试验,每次都发射了2发火箭,用的是固体燃料发动机。当时的火箭是先运来零件,然后就地组装。发射架是移动的,附近还设了两台车载移动雷达,采取遥测手段收集数据。雷达是自带发电机的那种,火箭则落到大海没有回收。
刚发射“织女一号”“因为没有先例,是第一次试验,所以很紧张。”宛振福说,“为准备发射,总共来了60多人,大家拥挤着住在办公楼的三楼,条件简陋而艰苦,连空调都没有。”
发射时有海南省领导前来观摩,著名科学家、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大衍院士也来了。
宛振福还回忆道,当时他们与海口的办事处联络也很费周折。由于没有固定电话和先进的无线通讯,只能用微波对讲机,借用儋州电视台的差转设备,在那里设了一个中继站,每天早晨7点和晚上7点,各通一次话。
宛振福带记者来到当时发射的地点,附近有农民在耕种。在农田的包围中,225平方米的水泥台已显陈旧,整个发射场地范围,则有6000多平方米。
“火箭升到高空以后,用肉眼还能看到吗?”海南日报记者问。
“看不到的,因为火箭并不大,直径大约30到40厘米,长度7米左右。”宛振福说。
“但我在采访农民时,有人却说,他们清楚看到火箭是以弧形轨迹落下来的。”
“那不可能,”宛振福说。但他突然好像想起什么,“对了,第一次的第一发火箭,发射比较失败,原因是气候潮湿,造成燃料湿润,推力不够。农民看到的,可能就是那一发。”他说由于当时条件还很艰苦,后来用电炉烘烤燃料,才避免了第一发的失误。
那枚失败的火箭落到几公里外农民的田里,试验人员找了2天才找到,并花200元从农民手里买了回来。
“再后来进行的发射,就非常成功。”宛振福说。
雅星村民近观火箭发射
当时的富克镇,如今已合并为雅星镇一个村委会,昔日热闹的街道,多少显得有些萧条。在街道一角,村民符光开了一家小商店,小商店背后50米处,就是探空部的地盘了。
符光说以前探空部有一位老同志跟村民很熟,常带他们进去用望远镜看星星。这些年那老同志退休了,他们就去得少了。
但说起那次发射,符光一下来了兴致,滔滔不绝讲起当时的情景。
“我当时22岁,与村里群众一样,都提前接到镇里和村干部通知,不要到地里干活,说是有危险。”符光说,大家光听说是要发射火箭,但火箭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有多大?群众并不知道。
等看到陆续来了很多车,听说还来了大领导和科学家,看到忙碌的干部和来来往往的警察,群众在这神秘的氛围里,更把村民的好奇心提到嗓子眼儿。
发射那天,符光和一些年轻人一道,顺着警察围起的警戒线走了很远,才找到一个离火箭发射点最近的地方,开始在那里一边聊天一边等。
“我看得很清楚,火箭是白色的,架在绿色的发射架上,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大,但很漂亮。”符光说,他们距离火箭只有100多米远,由于是冬天,甘蔗都砍了,所以视线也开阔。
看到那些人忙碌了很长时间,群众没有感到发射的预兆,就突然听到很大的响声,那东西“噌”地就飞上了天。发射地点留下很多烟雾,火箭开始时很快,到了空中,速度就慢下来,像一把古代的剑,越来越小。
“原来发射火箭就是这样啊!很过瘾,像放了一发超级的冲天炮。”“那么高,真是不可思议!”符光他们议论着,有人说火箭后来落到大海里。
过了不久,又进行了发射。村民照样去看,但已不像第一次那样激动了。(作者: 孙乐明 特约记者 郭树护)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