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基础

更新时间:2021-11-30 18:37

《经济分析基础》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创作的数理经济学著作,于1947年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经济基础分析》全书分两部分共十二章。第一部分为第一章至第八章,主要以极值(最大化原理)的技巧叙述经济原理;第二部分为第九章至第十二章,讨论稳定条件和动态,可以概括为五大问题:均衡和优化分析、成本和生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动态经济理论。

第一章和第二章中,萨缪尔逊讨论了决定经济状态的一些主要变化因素,他特别研究了经济均衡的状态是怎样随着一部分经济变量的变化而改变的,以及这种变化的方向和变化的幅度。

第三章中着重阐述并论证了这样一个结论:均衡点的位置与极值点(极大值或极小值点)的位置,两者存在一致性。

第四章把上述理论运用到厂商的生产成本分析中去。

第五章则着重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用上述的极大原理作为分析的准则。萨缪尔森认为,极大化原理几乎体现于经济活动的每一个方面,这是个人经济行为在各个不同层次反映的结果。他指出,追求利润极大化、成本极小化为生产者的基本经济行为准则;以追求对商品消费的“偏好规模极大化”为消费者的行为准则。从这两点出发,可以导出现代经济学中经典的一系列结论:当经济达到均衡点时,产品的生产要素组合满足达到最低成本的要求;厂商实现利润极大化;边际产出率相等;各个生产要素价格与其边际产出率之比相同。

第六、第七章讨论了当存在约束条件时,均衡点的确定问题。条件极值的求解是数学中一个已相当成熟的内容,萨缪尔逊把它用于求解在预算约束下的个人消费行为,可谓恰到好处。

第八章中萨缪尔森把静态的研究对象移到福利经济学的范畴中去。他认为,社会全体成员福利的总和与某些经济变量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表为某种特殊的函数关系,这就是社会福利函数。

第九章从相对静态理论出发,提出了“相关原理”,说明了相对静态学与动态学理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萨缪尔森以凯恩斯理论为例,讨论了稳定与动态分析的关系。

第十章主要在线性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微分方程解的稳定性讨论,解决了获得微分方程的稳定解所要求满足的条件。这样做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均衡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换为微分方程解的稳定性。

第十一章结合几种基本的经济现象和常见的经济系统类型,讨论了这些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它们的其他动态性质。这里注重谈的经济体系有因果关系体系、商业循环、线性随机体系和非线性随机体系。

第十二章总结了从静态——相对静态——动态的发展过程后指出,为了进一步对经济运行进行定性研究,有必要主动地考察系统在时间过程中相对于各种外部变化所可能产生的行为反应。为此,萨缪尔森提出了建立“相对动态学”的设想。

作品目录

增订版序

增订版导言

创作背景

1941年,萨缪尔森完成了以《经济分析的基础》为主标题、以《经济理论的操作意义》为副标题的长篇论文,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该论文因被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而获得了哈佛大学戴维·韦尔斯奖。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篇论文直到1947年才得以发表。《经济分析基础》是在萨缪尔森博士论文《经济理论的操作意义》的基础上改写增补而成的。

作品思想

1、均衡体系和比较静态学

萨缪尔森认为,一般经济分析方法是从实际抽象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其间的关系。把这种方法运用在均衡分析上,以偏导式的形式得出比较均衡体系的通解。

2、成本和生产

萨缪尔森认为,厂商面临的技术约束可通过生产函数表示,因此,可通过拉格朗日乘数法求出成本最小的均衡条件。萨缪尔森还说明了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以及长期内市场外部条件对行业和产量供给的影响及长期均衡条件。

3、消费者行为理论

萨缪尔森运用数学的方法重新表述了之前的消费者理论和需求理论,提出了显示的行为,推断出消费者的偏好,得出效用函数的性质,这就是显示性偏好理论。另外,萨缪尔森还论述了货币需求不确定下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指数的经济理论、配给条件下的选择理论等特殊的消费者行为理论。

4、福利经济理论

萨缪尔森认为,研究福利经济学,应该从社会福利函数的角度入手,在帕累托最优的基础上引入收入分配的价值分析,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的福利最大化,社会福利函数取决于全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萨缪尔森推出了一般的帕累托均衡条件:对于任何一对商品,所有消费者对要素和商品的商品替代率等于生产者相应的要素和商品的转换率。

5、动态经济理论

萨缪尔森第一次提出了稳定均衡分析的一般体,第一次实际地注重动态理论的公式化,第一次有效地将静态和动态的模型分析进行整合和统一。他认为,比较动态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和调整动态学相比,比较动态分析注重分析模型内部各种起始条件以及各参数变动所导致的对均衡的影响。

作品影响

西方经济学从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用语言表达和图解式的分析方法,转变为用现代数理经济分析方法,萨缪尔森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贡献。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萨缪尔森用数学工具来检验传统经济分析的可靠性是他的主要成就。《经济分析基础》出版后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使用高深数学的风气一直盛行于西方经济学界。《经济分析基础》在西方经济学中成了一部划时代的著作,甚至有人把它奉为现代数理经济学的“圣经”。它所开创的数学形式主义与新古典理论相互综合的分析方法——新古典综合分析,在欧美经济学界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出版信息

《经济分析基础》一书于1947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初版。中译本于199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费方域、金菊平译。

作者简介

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Paul Anthony Samuelson,1915—2009),美国现代经济学家,美国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出任肯尼迪总统的经济顾问。萨缪尔森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一个波兰犹太移民家庭,1941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47年萨缪尔森成为克拉克奖的首位获得者,1970年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在学术界,他先后担任美国经济计量学会会长、美国经济学会会长以及国际经济学会会长等重要职务。其主要著作有《经济分析基础》(1947)、《经济学》(1948)、《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1958)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