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舱症候群

更新时间:2024-07-31 10:09

经济舱症候群,一般经济舱的座位非常狭小,很容易造成血栓,而引发呼吸困难,此现象称之为“经济舱症候群”。

由来

经济舱症候群(ECONOMY CLASS SYNDROME)

这个片语早在 1998 年 4 月就已出现在华盛顿邮报的报导中,但 2000 年 11 月初一名 28 岁妇女自澳洲搭机飞抵伦敦希斯洛机场 (Heathrow Airport) 时竟猝死在入境厅,使得 economy class syndrome (经济舱症候群) 再度成为新闻报导的焦点。这是一种静脉炎 (phlebitis),肇因於长时间坐在狭窄拥挤的空间,如飞机的经济舱座位,无法移动双脚而造成小腿血栓 -- 经济舱票价比较便宜,但座位空间比商务舱 (business class) 来得狭窄许多,相对于头等舱 (first class)来说 --一旦双脚再度移动,血栓可能转移到心脏或肺部,而造成猝死。医学界人士呼吁航空业者应明确提出旅客可以遵循的预防措施和建议以避免这问题的发生,如登机前服用阿斯匹林、飞行途中活动筋骨及多喝水和饮料。机舱不良的通风亦被若干医学界人士指为经济舱症候群的致因之一。航空公司表示,这是个错误或使用不当的片语,因为这种静脉炎不只是发生在经济舱乘客的身上而已,商务舱的乘客亦不能完全免疫。然而,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 Roderik Kraaijenhagen 及其同僚在英国医学期刊刺络针(Lancet) 上撰文指出,他们并未发现到这种症候群的证据,而它的危险性系被先前的研究过份夸大了。

危害

经济舱因为座位狭小,发生这个问题的比率也相对比较高,再加上飞行期间,不断吸入重新过滤的干燥空气,而使得血液变得浓稠,因此比较容易产生血栓塞,严重者会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是造成中风或死亡。

提醒注意

在不影响其他乘客的情形之下,做做体操,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经济舱症候群”的发生机率。

办公室“经济舱症候群”需注意的危险因子

1、“低度危险因子”,包括40岁以上、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3日内接受手术如内视镜、皮肤科、眼科手术。

2、“中度危险因子”有下肢静脉瘤、口服避孕药、产后;

3、“高度危险因子”包括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病史或家族史、先天性血栓形成体质。

群体

1、过去有血栓病史的人;

2、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

3、下肢血管内壁曾经受伤的病人;

4、孕妇或刚生产后,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的人;

5、最近接受足部手术或是足部骨折的病人;

6、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的病人;

7、肥胖者;

8、吸烟者。

预防

一、是“水份补充”,尤其长处于空调环境中,首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努力补充水份,每小时最好补充200CC的水,避免酒精及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咖啡因利尿),偶尔来1杯运动饮料根据研究报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时透过补充水份的行为改变坐姿

二、是“脚的运动”,1小时要做3到5分钟的脚部运动包括脚尖、脚指及膝盖运动。

三、登上交通工具后切勿只顾坐着和睡觉;自行开车时应2—3小时下车活动筋骨,搭机时则定时起身活动。

案例

2024年2月,东莞3人返工时患“经济舱综合征”身亡。2月19日,广州日报报道了《坐车40个小时回到东莞,一下车竟肺栓塞送进了ICU!》,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让“经济舱综合征”这个看似陌生的疾病进入了大众视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