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04 01:21
《经济论》是古希腊哲学家、历史学家色诺芬创作的经济学著作,约写于公元前387至公元前371年。
《经济论》是用记录苏格拉底和克利托布勒斯、伊斯霍玛霍斯对话的形式写出来的。
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色诺芬首先借苏格拉底之口阐述了农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的最重要的职业,其次又讨论了人们应当如何用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好自己的家产。在第二部分中,色诺芬提出:主持家务是妇女的天职,家政训练应该成为女子教育中的特别项目。总的来看,色诺芬拥护自然经济,反对雅典所采取的发展商业和货币经济的方针。他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了奴隶主的经济任务,主张把奴隶主的家庭经济管理辟为一门专门学问。
公元前401年,色诺芬参加希腊雇佣军,帮助波斯王子小居鲁士夺取王位。小居鲁士战死后,色诺芬被推举为这支希腊雇佣军的首领,率部历尽艰辛到达色雷斯,后投靠斯巴达。科林斯战争期间,色诺芬和斯巴达人一起参加反对雅典的战役,因为战功卓著,斯巴达赏赐给他一块位于斯基洛斯的地产。色诺芬由此获得了经营大地产的实际经验。在斯基洛斯期间,他完成了《经济论》一书。
该书的书名,按希腊文原来的意义就是“家庭管理”的意思。古希腊奴隶制生产以奴隶主家庭为单位,奴隶在奴隶主庄园里劳动,那时的所谓经济问题,就是奴隶主阶级如何组织和管理奴隶生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列入家庭管理的范围。
色诺芬十分拥护自然经济,并且主张奴隶主对奴隶进行更有效的剥削。他在经济上的主要观点就是重视农业,提倡社会分工。色诺芬还根据市场上的供需变化,认识到供求关系会影响到社会劳动的分配,但是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他无法进行更深入的解释。另外他还认识到了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提出了商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
1.什么是财富
关于财富的含义,色诺芬认为: “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拥有”,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要有产权,因为不拥有的东西是无法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二是要对自己有用,即有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能给自己直接或间接带来满足。一个人拥有的东西,如果无用(如敌人)或不会用(如不会骑马的人拥有马,或不会吹笛子的人拥有笛子),都算不上财富,但如果能卖掉对自己无用的东西,则它们也就变成财富了。色诺芬从两个角度来看待财富——带来效用与交换。色诺芬强调,一种对自己无用的东西,“除非他卖掉它”,否则就不是财富。这就是说,可以使用或交易的东西都是财富。这种观点与现代经济学中关于商品(财富的形式之一)的定义已经没有本质差别了。
色诺芬从奴隶制自然经济出发,认为财富就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对于奴隶主来说,财富具体表现为奴隶所生产的剩余产品。
2.财富增加的途径
在如何增加财富的问题上,色诺芬谈到了三种影响财富增加的因素:分工、人才与技术。色诺芬认为,分工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很难找到精通一切技艺的工人,而且任何人也不可能变成一个精通一切技艺的专家。”在《居鲁士的教育》中,色诺芬进一步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强调一个人只要从事一种手工业,甚至只做一种最简单的工作,当然会把工作做好。色诺芬还分析了分工与市场的关系,马克思认为, “他已经知道分工的程度依存于市场范围。”
3.重农主义思想
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鄙视商业和手工业。他说: “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对于一个高尚的人来说,最好的职业和最好的学问就是人们从中取得生活必需品的农业”。他还把经济学的任务规定为只研究家庭管理和农业,认为手工业和商业都不应该包括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内。他认为手工也是一种“粗俗的技艺”,从事这种工作会毁坏人的身体和精神,因此希腊自由民不应该从事这种职业。但是他也明白,要满足奴隶主的多种需要,手工业又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他就主张让外邦人和奴隶来从事这种卑贱的工作。同样地,商业也是只应由外邦人来从事的职业。
4.对商品经济现象的研究
色诺芬虽然十分注意维护奴隶制自然经济,但他对于当时已经出现的商品经济现象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他指出物品有两种用途:直接使用和用于交换。但他强调的是物品的第一种用途,即强调商品的使用价值方面。他说:“一支笛子对于不会使用它的人来说,只有卖掉它才是财富,但是对于不会使用货币的人来说,卖掉对于自己无用的东西取得了货币仍然不是财富。”他也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了商品交换,指出商品供求的变动造成价格上下波动,这种波动又影响到社会劳动的分配。
5.货币问题
色诺芬还研究了货币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他说:“希腊银矿的增加,使开采它们的奴隶主得到大量的收入,有些人的大部分财产就是白银,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人们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如果他们拥有的白银太多,他们可以把白银储藏起来。”由此可见,色诺芬事实上已经知道,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的职能。但是色诺芬对货币作用的理解是立足于自然经济的,因此他认为货币主要是为奴隶主消费需要服务的手段。
同时,《经济论》中的很多观点也反映出时代的局限性。如鄙视手工业、过分重视农业的观点,就反映着当时奴隶经济制度的特点。再如,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待劳动分工,认为劳动分工只是使产品制造得更加精美,而不是使产品更加便宜,这种观点也反映出当时经济思想的浅薄。
《经济论》为人们了解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希腊的经济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经济论》作为古希腊的第一部专门研究经济问题的著作,对欧洲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曾起着重大影响。《经济论》中关于农业的重要性的观点,受到后来的法国的重农学派的主要代表魁奈的高度重视,他在他的主要著作《经济表》中曾把色诺芬所说的“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这一段话,作为《经济表》一书的题词。
该书受重视的一个原因是它对“经济”这个词的解释。现代经济学家认为“经济”的原意是“家什管理”(《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是指对家庭事务的管理,特别是指家庭收入的供应和管理(《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是“管理家庭的智慧”(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这些解释都源于《经济论》这本书。
色诺芬,古希腊思想家和作家,生于雅典富人家庭,受过贵族教育,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政治上,他拥护斯巴达贵族寡头政治、反对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401年,以希腊雇佣兵领袖身份参加波斯王子小居鲁士与其兄长争夺王位的战争。小居鲁土失败被杀后,色诺芬曾指挥希腊军队撤退,后投靠斯巴达王而与自己祖国为敌,因而被雅典公民大会缺席审判为终身放逐。他从斯巴达王那里获得一份领地,在奥林匹亚附近住了20年,后迁居哥林斯并最终死于那里。他著述甚多,主要有《希腊史》、《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苏格拉底言行录》、《斯巴达政体论》、《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等,内容涉及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