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阴地蕨

更新时间:2024-01-02 13:09

绒毛阴地蕨(Japanobotrychum lanuginosum (Wall. ex Hook. & Grev.) M. Nishida ex Tagawa)植株高达26厘米。不育叶柄有灰白色绒毛。叶片长18-25厘米,宽24-27厘米或更宽,下部三至四回羽状,基部一对羽片最大,三角形,长达15厘米,宽6-8厘米,末回小羽片或裂片边缘有粗大重锯齿。

形态特征

根状茎短粗,直立,有一簇粗健肉质的长根,包于鞘状的棕色托叶内的芽被有密长绒毛。总叶柄长12~18厘米,粗肥,多汁草质,干后扁平,宽达4~5毫米,有较密生的早落的灰白色长绒毛,尤以叶轴上的分枝处为多。营养叶片为五角状的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渐尖头,大小不一,一般长18~25厘米,宽24~27厘米或更大,下部3~4回羽状;侧生羽片6~8对,近于对生或基部的1~2对对生,有长柄,相距4~5厘米,斜向上方,基部一对羽片最大,三角形,长达15厘米(包括柄长2~3厘米),宽6~8厘米,渐尖头,2~3回羽状;一回小羽片8~9对,互生,有长柄,斜向上,照例为下先出,基部下方一片最大,长可达9厘米,宽5厘米,五角状三角形,渐尖头,柄长1~1.5厘米,其余各对较小,但都有明显的柄,1~2回羽状;二回小羽片仍以基部下方一片较大,为五角状三角形,渐尖头,长达3.5厘米,宽约2厘米(柄长约8毫米),基部心脏形,其余各对向上逐渐缩小,仍有短柄,一回全裂或深裂;末回小羽片或裂片为卵形或卵状三角形,无柄,边缘有粗大的重锯齿。第二对羽片较小,长圆披针形,渐尖头,基部较宽,长8~14厘米,基部宽4~5厘米,柄长1.5~2厘米,二回羽状或羽裂,一回小羽片8~10对,基部一对等大,下先出(有时上先出),阔三角形,渐尖头,基部心脏形,有短柄,上部各对逐渐缩小,均为渐尖头,以狭翅着生羽轴。第三对羽片起向上逐渐缩短,都有柄,皆为下先出。叶轴和羽轴上有长绒毛,尤以幼时为多。叶干后为绿色,薄草质。叶脉除中脉外不明显。孢子囊穗自第一和第二对羽片之间的叶轴上生出或有时由第二对羽片分枝点附近生出,比不育叶片为短,柄长5~7厘米,孢子囊穗长8~11厘米,宽5~7厘米,复圆锥状,二至三回羽状,小穗张开,疏松,有绒毛。

生长环境

生山地常绿杂木林下,海拔1800~2600米。

分布范围

产于贵州南部、广西西北部、云南台湾。也分布于喜马拉雅、缅甸越南泰国苏门答腊

主要价值

佤药】蕨箕参:根用于产后体虚,肝肾虚弱,疮毒淋巴结肿《中佤药》。

景颇药】Dilamqop:治毒蛇咬伤,痈疮小儿疳积肺结核支气管炎《德宏药录》。文站:根茎用于失眠,神经衰弱《滇药录》。

白药】肺心草,蕨叶一枝蒿:全草治感冒小儿高热百日咳小儿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咯血,淋巴结核毒蛇咬伤《大理资志》。汤支会:全草用于肺热喘咳,毒蛇咬伤。

瑶药】毛蕨鸡爪参,磨节觅:根治产后体虚,肝肾虚弱,疮毒,风毒,淋巴结肿,目中生翳《湘蓝考》。

彝药】一朵云:全草治疗虚痨咳嗽,病后声哑,疮疡肿毒,虫蛇咬伤《哀牢》。

【僳僳药】米打俄乃:全草治毒蛇咬伤,乳腺炎咽喉炎,咳嗽,肺结核,淋巴结核,产后体虚,肝肾虚弱,疮毒,百日咳等《怒江药》。

藏药】全株治肺热咳喘,毒蛇咬伤《滇省志》。佳恰阿玛:全草用于肺热咳嗽小儿惊风,咳喘,神经痛,淋巴结核,乳腺炎《藏本草》。

【拉祜药】根用于产后体虚,肝肾虚弱,风毒,淋巴结肿《拉祜医药》。达地拔:根、茎用于产后体虚,肝肾虚弱,疮毒,风毒,淋巴结肿,目中生翳《滇药录》。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