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系数

更新时间:2024-05-21 16:00

结构系数是指参与团聚化的黏粒与黏粒总量的比值,亦称结构因素。它是定量判别土壤颗粒团聚程度的一种指标,最早由德国学者法格列尔提出。在文献中K值常以百分含量表示。结构系数越大,微团聚体的水稳性越强,形成团聚体的潜在能力越大,反之则越小。应用土壤微团聚体和机械分析结果表示土壤团聚作用的方式很多。

常见的有团聚度由贝弗尔提出,即以机械分析中粒径小于0.05的含量,除以微团聚体分析中粒径大于0.05mm的含量而得;分散系数,以粒径<0.001mm的黏粒含量除以同粒径微团聚体含量而得。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中国较多采用土壤结构系数或分散系数作为评价土壤结构性的指标之一。一般黏质红壤、黑土以及富含有机胶结物的土壤结构系数较大,而有机质和黏粒含量较少的结构系数较小。荒地土壤表层的结构系数较大,随着不合理的开垦而快速下降。改善土壤管理和土壤培肥,可明显增加结构系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