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南楼坠燕

更新时间:2024-07-03 20:28

《绛都春·南楼坠燕》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悼亡词。此词上片写作者追忆旧日与杭妾相聚并哀叹自己的羁旅异乡;下片写作者在京口见到与亡妾相似之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联想,抒发感慨,表达对亡妾思念极深而不得见的凄婉之情。全词以景托情,笔意曲折,既有融情入景,也有缘情设景,景中蕴情,意象密丽,情感深挚,具有蕴藉深厚之美。

作品原文

绛都春⑴

燕亡久矣,京口适见似人,怅怨有感。

南楼坠燕⑵。又灯晕夜凉,疏帘空卷。叶吹暮喧,花露晨晞秋光短。当时明月娉婷伴⑶。怅客路、幽扃俱远⑷。雾鬟依约⑸,除非照影,镜空不见。

别馆⑹。秋娘乍识⑺,似人处、最在双波凝盼。旧色旧香,闲雨闲云情终浅。丹青谁画真真面⑻,便只作、梅花频看。更愁花变梨霙⑼,又随梦散。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绛都春:词牌名。《梦窗词集》入“仙吕调”。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六仄韵。第二句第一字是领格,宜用去声字。

⑵坠燕:典出《绿珠传》:西晋时期著名歌女绿珠为感激石崇之厚恩,跳楼自杀以保节。

⑶扃(jiōng):门户。

⑷娉(pīng)婷:形容女子婀娜多姿、情态美好。伴:一本作“畔”。

⑸雾鬟(huán):指年轻女子发鬟蓬松、美丽。杜甫诗《月夜》在月下思念他远别之妻有“香雾云鬟湿”之句。

⑹别馆:西晋绿珠坠楼时在“金谷别馆”。

⑺秋娘:杜秋娘,后泛指美姬。乍识:刚一见面。

⑻丹青:颜料,代指画。谁:一本作“难”。真真:唐《松窗杂记》:“唐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软障,图一妇人,甚丽。颜谓画工曰:‘世无其人也,如可令生,余愿纳之为妻。’画工曰:‘余神画也,此女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昼夜不歇,即必应之,应则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

⑼梨霙(yīng):雪花。

白话译文

爱妾去世已经很久了,在京口忽然遇到一个与爱妾很像的人,于是生发了许多惆怅遗憾的感触。

爱妾去世很久了,在暮夜,我又一次对昏灯、傍卷帘悼念亡灵。爱妾之薄命就像秋风吹落叶,昏鸦闹疏林,残荷沾晨露。当时相聚在杭城共度明月良宵的情景历历在目,而现今我却是孤身在京口为客,与爱妾已是幽明异路了。对于亡妾的音容笑貌,如今想起来,因为已隔多年,就像重雾遮隔那样模糊不清,更何况这里又没有她的画像,只有昔日伊梳洗用的镜子作为纪念摆在台子上,但也是不见伊之人形了。

在京口别馆中,忽然碰见了一位歌伎,她的长相乍见之下恰如亡妾复生,特别是她双目凝盼时的容颜,真是像极了。但终究不是我真的爱妾啊。对旧人的怀念仍旧是铭刻心头,我对这个初次相识的歌伎在感情上总觉得相交太浅。不知道有哪一位名家高手能挥毫试作丹青,像画真真似的画出我亡妾的真实面容,并使她死而复生?如今我没有画像,就只好将这位“似人”的歌伎权作我的爱妾,细细地审视以聊解相思意吧。但只愁这“望梅止渴”终非长久之计,这歌伎一旦离去,岂非像雪花消融、幻梦惊醒一样,成了一场空欢喜?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悼念亡妾的。吴文英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时曾娶有一妾,早亡。此时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他忽然遇到一个与其亡妾相貌、外形都极相似的歌妓,使他万分怅惋,增加对故妾的怀念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夏承焘《梦窗词集后笺》:“杭妾亡于遣苏妾之后,苏妾遣于淳祐四年(1244)。游京口,当在晚年矣。周岸登谓‘燕是妾名’。今按《探芳信》序云:‘时方庵至嘉兴,索旧燕同载。’知用燕姞事,非真名也。”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南楼坠燕。又灯晕夜凉,疏帘空卷。”古代文人多以燕喻姬妾,取其轻盈娇小之意。写分别时又往往以燕上下飞舞而起兴,因为词人与其妾是死别,所以用“坠燕”起兴。这里用石崇爱妾绿珠坠楼殉情的典故。“灯晕”二句写词人居室的情况。因秋夜凉,雾气重,灯晕越发明显。在这凄凉的夜中,词人高卷疏帘等待故人归来,故人却始终没有出现,但也正因为帘子卷起才看见了“南楼坠燕”,文理极密。“叶吹暮喧,花露晨晞光短”二句从眼前情景联想到人事。晚风吹动树叶发出阵阵喧响,由此词人进一步联想到“花露”,早晨的露水本是可以滋润这枯叶的,但“花露”早就干了,因为秋季的白日是比较短的。从“花露易晞”自然而然引起了对短暂人生的联想,进而引出对亡妾的哀悼。“当时明月娉婷伴,怅客路、幽扃俱远。”此三句为痛悼亡灵。上面的风叶枯坠、花露易晞,本来已经引出其妾早亡,但到此笔锋一顿,追忆共同生活时的欢乐。有此娉婷佳人相依相伴,在明月下畅述深情,这是无比欢乐之事,而如今两人阴阳隔绝,不能再会。“怅客路幽扃俱远”是从双方来写,一是自己客居他乡,距家遥远;一是亡妾长眠九泉之下,墓门紧闭,距离人间更是无限遥远。两个“远”合在一起,使词人尤增凄楚悲苦之感。“雾鬟依约,除非照影,镜空不见”三句写对亡妾的思念。“雾鬟”句是承“明日”而来的,词人想象亡妾在月下姗姗归来。但她皆竟已离人间,所以尽管她能“环佩归来”,但照之于镜,毕竟是有影无形的。这不仅照应上面的“幽扃俱远”,而且这个结尾扫除了一切痴想,并和起句相呼应。

整个上片,无论是叙事还是写景,都集中表达了作者对亡妾的悼念之情。下片则主要写在京口见到与亡妾相似的妓女以及由此所产生的联想,进一步表达了对旧人的思念。

“别馆”点明自己在京口作客,又承上片末句“镜空不见”,扫除了一切幻象之后,自然地把笔锋转到现实中自己面前所对之人。第一眼词人就觉得她与亡妾有相似之处。他仔细回想究竟在哪里相似,经过认真思考才认定是她双眸注视自己时的神态。“凝盼”是描写京口之人,更是写亡妾。这个大胆热情的动作,给词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旧色旧香,闲雨闲云情终浅”,二句言想起故人的旧色旧香,而眼前这种邂逅相逢的露水夫妻毕竟情浅。这是承接“双波凝盼”而来,意思是说尽管她们神态极为相似,但词人对她们两人的感情是绝不相同的。“丹青谁画真真画,便只作梅花频看”,借描写自己的痴想,抒发对亡妾的怀念。词人觉得自己和这个“京口似人”虽然情浅,但不妨请一位丹青高手为她写真画像,然后把这幅写真当作梅花一样频频欣赏。这是承接“情浅”句而来,意思是说作夫妻虽然情浅,但是他还是愿意常看见她的“面”,因为看到这幅画上颜容就想到了亡妾。“更愁花变梨霙,又随梦散”二句是说恐怕连这“京口似人”也难得常见。“更愁”句承接上韵“频看”,言恐怕梅花似雪,转眼消散,有如梦境消失。这是更进一步的写法。言即使想常看梅花也不可得。意为此“京口似人”虽然很像亡妾,但在这风雪严寒的社会恐亦不能久存。这两句表面上说恐怕与此“京口似人”不能常见,实际上还是哀悼亡妾,言连常见似亡妾者以求一时安慰也不可得。

总而言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生活中的一个小小插曲。上片以“南楼坠燕”起,以“镜空不见”收,写对亡妾思念极深而不得见的凄婉之情。下片借偶遇之人抒发怀旧之情,更是一韵一顿,笔意曲折,在结尾处达到高潮,这也是此词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此词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以景托情。既有融情入景,如“灯晕夜凉,疏帘空卷”,“叶吹暮喧,花露晨晞”,也有缘情设景,景中蕴情,如“雾鬟依约”、“镜空不见”、“花变梨霙”等,意象虽密丽,但情感的深挚使词具有蕴藉深厚之美。正如清人周济所说:“吴文英之流,莫不蕴藉深厚,而才艳思力,各骋一途,以极其致。”(《介存斋论词杂著》)

名家评论

陈洵《海绡说词》:“坠燕”,去妾也(应作亡妾)。已成往事,故曰“又”。“叶吹”十一字,言我朝暮只如此过。从“夜凉”再展一步,然后以“当时”句提起,“客路”句跌落。“雾鬟”三句,一步一转,收合“明月娉婷”。“别馆”正对“南楼”,乍识似人,从不见转出。“旧色旧香”,又似真见,“闲雨闲云情终浅”,则又不如不见矣。层层脱换,然后以“真真难画”,只作花看收结。笔力直破馀地。

杨铁夫《梦窗词选笺释》:此为忆姬之作,题因明言之。五韵,已反逼,六韵,再逼,俱为换头作势,此等歇拍最可学。十二韵,推进一层,更恐似人者又不久留,奈何。

刘永济微睇室说词》:陈洵说:“‘南楼坠燕’从姫去时说起,一留:‘疏帘空卷’,待其归而不归,一留;‘叶吹’二句,空中著笔,又一留;忆当时,怅恨路远,‘雾依约’复‘明月娉婷’,‘镜空不见’复‘疏帘空卷’,笔笔断,笔笔续,而脉络井井,字字可循。”杨铁夫以此词“坠燕”指亡妓,似矣,而又以“客路”指楚妓。则大误。今按此因在京口见似亡妓者而兴感,与去妾无关更无所谓楚妓。“似人”字出《庄子·徐无鬼》篇:“见似人而喜”。

作者简介

吴文英,宋代词人。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绍定(宋理宗年号,1228—1233)中入苏州仓幕。曾任吴濳浙东安抚使幕僚,复为荣王府门客。出入贾似道史宅之史弥远之子)之门。知音律,能自度曲。词名极重,以绵丽为尚,思深语丽,多从李贺诗中来。有《梦窗甲乙丙丁稿》传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