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1 12:00
络合碘是一种化合物,是碘和表面活性剂通过络合的方式而形成的不定型络合物。但是它们的络合能力和助溶效果不太理想。
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新材料的出现,科学家们终于研究出了新的含碘消毒剂——碘伏。 碘伏从问世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几十年来,已经有一部分人对碘伏逐渐有了一些认识,但是,这种认识还是非常模糊的,有的以为碘伏只有一种,只不过生产厂家不同而已;有的又以为碘伏和络合碘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其实这是因为人们对碘伏不太了解而产生的误解。碘伏是碘和表面活性剂通过络合的方式而形成的不定型络合物,所以也叫络合碘。
自从1812年法国的科学家率先从大海的藻类中提取了碘,碘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碘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三千分之一,基本上是不溶的,但是碘在酒精、乙醚、二硫化碳及甘油等有机溶剂中却好溶解。于是,人们把碘溶解于酒精,配成了碘酒。碘酒于1830年获得了美国药典的承认,在美国的南北战争中,碘酒为挽救伤病员的生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对碘的杀菌威力有了充分的认识。自19世纪后半期,许多人对碘作为抗菌剂的效能做出了高度评价。碘酒的使用已经有200年的历史了。
可是碘酒杀菌效果虽好,但也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那就是它腐蚀性和刺激性太强。能不能找到一种更好的含碘消毒剂,它既能保持碘的优良杀菌特性,又能克服碘酒刺激和腐蚀等特点,为此,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懈地努力着。再者,由于表面活性剂有很多种,配方和制作工艺也有很多种,因而,生成的碘伏种类繁多,有文献报道的碘伏就有100多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碘伏也有10多种,像聚乙二醇碘、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碘、聚醇醚碘、洗必泰碘等等,这些碘伏都只能以液体状态存在,稳定性差,杀菌水平低,毒副作用参差不齐,在西方发达国家早被淘汰。不同的碘伏,从理化特性到消杀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即使浓度完全一样,不同的碘伏,效果也是有很大的区别。
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大力推广使用PVP-I(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又称聚维酮碘)。PVP-I是唯一通过美国FDA,被发达国家公认并广泛采用的唯一碘伏。PVP-I也是唯一被中国卫生部列为国家基本消毒药物的碘伏。PVP-I各国科学家通过化学制备、剂型研究、结构分析、药理、毒理、药物代谢、杀菌机制及其动力学的研究,证明唯有PVP-I安全性最高,公认为唯一可供临床上广泛用作人体皮肤粘膜的消毒剂。
医护人员在临床使用中对一般碘伏的共同感受是:有黄染、粘滑、胶布不好贴,多泡沫、有的掺了酒精,刺激性比较大。一般碘伏容易产生沉淀。该类产品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如:聚乙二醇、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聚醇醚、聚乙烯醇、烷基磺酸盐、季胺盐等。这些表面活性剂在碘伏中起载体和助溶的作用,这类碘伏中有相当一部分“碘的存在形态”不具备杀菌活性而白白浪费,同时还会在皮肤上留下黄染甚至灼伤皮肤。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是一种生理学上类似人体血浆蛋白的高分子聚合物,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最好的一种。它的性质稳定,为无毒物质、无臭、无味,具有极好的成膜、粘合、解毒降毒和缓释的功效。PVP的氢键能与碘的分子紧密络合,这种分子间的络合有效降低了碘的腐蚀性和刺激性,使产品更安全。
1.卵磷脂络合碘可促进兔视网膜的组织呼吸,增进视网膜的新陈代谢。
2.卵磷脂络合碘可加速成年白兔的ERG(视网膜电流图)节律样的微小波动。在给碘剂量为18ug/kg/天时这种作用为明显,且连续治疗三个月作用增强。
3.对兔的过敏性眼色素层(葡萄膜)炎或暴发性眼色素层炎的两种实验中,都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和改善ERG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