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更新时间:2024-09-07 11:07

《绝句》是北宋诗人石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写早春杨花初开之时,柳枝万缕千丝,淡黄若有似无,袅娜多姿,娇媚无限;而暮春时节杨花随风飘荡,纷飞离散,零落道旁。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远离家乡,奔波仕途,终日劳累,不知漂泊生涯何时才是尽头,抒发了宦游之苦和乡思旅愁的感慨喟叹。全诗由物起兴,情景交融,巧妙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刻画形象角度多变,构思新颖别致,语言含蓄精巧,有唱叹不尽之致。

作品原文

绝句

来时万缕弄轻黄⑴,去日飞球满路旁⑵。

我比杨花更飘荡⑶,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万缕:指杨柳的枝条。轻黄:鹅黄,淡黄。指杨柳初发的颜色。

⑵飞球:形容杨花(柳絮)。一作“飞毬”。

⑶飘荡:飘忽不定。

白话译文

归来之时,但见柳枝在春风中摇曳着万缕嫩黄。离去之日,杨花凋落已聚成万千绒球散落路旁。

我比杨花更加飘荡不定,毕竟杨花仅是一春繁忙。

创作背景

石懋是芜湖人,曾任密州教授。他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更加上来去匆匆,身不由己,于是面对残春季节柳絮如雪,触发了强烈的乡思,对自己的奔波游宦感慨万端,因而写下这首诗。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诗是借写杨花抒发羁旅宦游之愁。如果把自己的羁旅之感直接说出,则容易流于空洞干瘪。诗人则借助巧妙的构思,不从本身起笔,而是触物起兴,借杨花之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比拟自己往来赴任,离别家园。这就化虚为实,把羁旅愁思融化在具体的形象之中,读来情感突出,诗意盎然。

一、二两句全是写杨花。在刻画杨柳形象上,诗人有独到之处。“来时万缕弄轻黄”是说杨花初绽时万缕千丝,袅娜多姿,柔黄乍弄,娇媚无限。一个“弄”字,写柳枝随风飘舞,似在顾影自怜的无限风情,它在骀荡春风里袅娜摇曳的形状宛然眼前,刻画出动态。一个“轻”字,尽现杨花初开时的轻柔、娇嫩,给人以清新曼妙的感觉。黄是颜色,轻是重量,颜色本来无法分轻重,这里运用通感手法,把视觉和触觉这两种不同感觉打通,浅淡的颜色会引起轻的感觉,看到黄色淡到若有似无,便产生“轻黄”的感受。画面虽安闲静谧却不乏努力与新生,显示出初绽杨花青春的躁动和勃勃的生机,形神兼备。“去日飞球满路旁”是写杨花的坠落。“满路旁”表明杨花身已败落、不能自主,只能随风飘荡、零落道旁。一个“满”字,强调了已落杨花之多,更显见杨花的凄凉,也表达了诗人对杨花的同情与无奈。看似描写静态,实则包含着过去飞落、现在仍在飞落,数日内还要继续飞落这整个过程的动态。所以是寓动于静、静中有动。诗人选取杨花生命中的起点和终点来写杨花,意在表明杨花自始至终,一生都在繁忙中度过。

三、四两句由物及人,从时间上强调诗人自己飘荡、繁忙之甚,诗歌意旨也渐渐凸显。上文极力铺陈杨花的繁忙,这里则说“我比杨花更飘荡”,可谓欲抑先扬。杨花之忙,只是一春,春后便销声匿迹、安然入眠了。相比之下,诗人远离家乡,奔波仕途,身不由己,一如飘零的杨花;官场风云变幻,终日劳累奔忙却仍飘摇不定,无所傍依;这种日子已进行至此,还要继续下去,不只是“一春”飘荡,而是春春飘荡,甚至是终生飘荡。这两句充分体现出语言的含蓄,诗人不说自己,而说杨花,余味不尽,感慨深长。

用杨花作比喻,古诗词中还可找出许多例子。如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旁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把杨花比作缠绵哀感的思妇。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把杨花比作日益沦丧的国土。此诗与它们又有所不同。诗人不仅将自己的转徙生涯和飘荡的杨花作比,而且还要比出程度高低:“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结构上递进一层,使离情旅愁得到有力反衬,更显得深切感人。

全诗以比喻、对比等手法来写,层次分明,语句平易自然却含蓄精巧,显出宋诗特点。

名家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鹏:诗人抓住杨花随风飘荡、行踪无定这一特点,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飘泊生涯。诗人说自己的飘荡是长期的、无终止的,这就深进一层。诗中用字精警传神。“缕”与“飞”“弄”与“满”,“轻黄”“忙”等字,均见工力。全诗音节悠扬,有一唱三叹之致。(《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

作者简介

石懋(mào),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敏若,自号橘林,芜湖(今属安徽)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宣和元年(1119)中词科。曾官密州教授。有《橘林集》,已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