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7 12:38

绞(拼音:jiǎo)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说文解字》小篆,但是产生时间不晚于秦代。绞的本义为将细线相交扭结而成的绳索。引申为拧、扭、缠绕,又引申为用于纱、毛线等绳索类物品的量词。古代还特指勒死,即用绳缢死犯人的刑罚。

文字溯源

会意兼形声字。“绞”字始见于《说文解字》小篆,但一些先秦著作如《论语》《左传》都出现过这个字,因此产生时间可能更早。小篆的“绞”字由“糸”和“交”构成,左部的“”本是丝的象形,此处作形旁;“交”作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交”本义为交叉、相交,用在这个字里也有表意功能,这也可能是许慎为什么把“绞”字归入交部的原因。“糸”与“交”结合表示细丝相交。隶书(图2)由小篆演变而来。楷书“交”手臂下出现断笔,与下部相合而成“父”形。现代汉字简化时,偏旁“糹”据汉代草隶简作“纟”,“绞”因此类推简化作“绞”。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交部】古巧切(jiǎo)

缢也。从交从糸。

说文解字注

“缢也”注:糸部缢下曰:缢,绞也。二篆为转注。古曰绞曰缢者,谓两绳相交,非独谓经死。礼丧服绞带者,绳带也。两绳相交而紧谓之绞。《论语》:直而无礼则绞,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马融曰:绞,剌也。郑云:急也。剌,卢达切,乖剌也。与郑义无异,急则无不乖剌者也。皇侃、陆德明乃读为讥剌,七赐反,其缪甚矣。

“从交糸”注:会意。交糸者,两丝相切也。此篆不入糸部者,重交也。交亦声。古巧切。二部。

广韵

古巧切,上巧见 ‖交声宵2部(jiǎo)

绞,缚也。又姓,出何氏《姓苑》。古巧切。十五。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部】 绞;部外笔画:6

《广韵》《正韵》古巧切。《集韵》吉巧切,并音狡。

《说文》:缢也。《玉篇》:绕也。《广韵》:缚也。《左传·哀三年》:若其有罪,绞缢以戮。注:绞,所以缢人物。

又《论语》:直而无礼则绞。何晏注:绞,绞剌也。疏:绞,剌人之非也。

又国名。《左传·桓十一年》:郑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注:绞,国名。

又姓。《广韵》:出《何氏姓苑》。

又《集韵》《韵会》并何交切,音爻。《礼·玉藻》:绞衣以裼之。注:绞,苍黄之色也。

又《礼·丧大记》:小敛布绞。注:绞,既敛所用束坚之者也。《释名》:已衣所以束之曰绞。绞,交也,交结之也。

又《集韵》居效切,音教。缯黑黄色。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纟”窄“交”宽,顶部左右旁齐平,底部“交”略低。❷“纟”第二㇜(撇折)在横中线部位。❸“交”,横笔从竖中线起笔,短撇过田字格中心,末两笔分别从横中线、竖中线起笔。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