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谷

更新时间:2023-12-23 15:14

绞谷位于“秦巴山区”,该地因盛产高品质绞股蓝而被誉为“绞谷”。

地理位置

秦巴山区(秦指秦岭山脉,巴指大巴山脉)北起秦岭北麓及伏牛山山脊,南抵大巴山脉分水岭和神农架南坡,东临豫东平原及鄂西北山地,西过甘肃的漳县、武都、文县,总土地面积7.5万km。该地是秦淮一线南北气候的分水岭地带,是地理中心带连接西北、西南的结合部,是优质水源区之一,是三江(嘉陵江、汉江、丹江)一河(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发源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汇水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该区域兼有东西南北复杂的生态环境特点,成了中国及东亚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珍稀动植物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气候特征

秦巴山区通常指中国秦岭与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位于北纬31°42′~34°45′(该纬度带也是全球动植物的最佳生长区)与东经105°46′~111°15′之间,南北跨越3个纬度,东西横穿5.5个经度,属于北亚热带气候。该地年平均气温12~15℃,7月平均气温23.4~26.7℃,1月平均气温0.0~3.6℃。年降水量709.5~1400mm,雨季4~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5%左右。另外,秦巴山区土壤类型众多,主要有黄褐土、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此外,还分布有冲积土、紫色土、石灰土等非地带性土壤

名称由来

1979年11月28日,日本的竹本常松教授(日本药用植物研究会会长、博士、被称为“绞股蓝之父”)在于广岛召开的人参讨论会上宣布,在绞股蓝中发现的4种皂甙,与部分人参皂甙的结构完全相同。从此,绞股蓝的实验研究与开发利用引起各国的广泛重视。但是,野生的绞股蓝资源十分有限,必须依靠人工栽培以满足开发利用的需要。因为有着丰富的野生绞股蓝资源和得天独厚的适宜绞股蓝生长的自然环境,秦巴山区的人们在这时就开始着手绞股蓝系统研究开发工作,先后攻克了野生驯化、无性快速繁殖、病虫害防治和科学采收等一系列人工栽培难题,彻底改变了野生绞股蓝挑剔的生长习性,使绞股蓝的人工大面积种植成为可能。据调查,绞股蓝属植物全世界共有13种,我国有11种,其中4种为我国和其他相邻的亚洲国家共有,7种为我国特有。绞股蓝在我国分布甚广,主要分布及分化中心就在秦巴山区。

1985年,产自秦巴山区的绞股蓝就开始出口日本,经德岛文理大学竹本常松教授(日本药用植物研究会会长、博士、被称为“绞股蓝之父”)、近畿(jī)大学有地教授、金泽大学小田岛教授等药学专家们化验,该地绞股蓝理化指标居世界同类产品之首,其皂甙含量高达12.2%。秦巴山区因此被认定为全球绞股蓝黄金产区,被誉为“世界绞谷”。

经济成就

20多年前,原国家科委在“星火计划”中,就把绞股蓝列为待开发的“名贵中药材”之首位。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绞股蓝不仅具有调节血脂、调节血压、抗动脉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润肠通便、降血糖、促睡眠、抗疲劳、抗肿瘤、防辐射等作用,也是延年益寿的抗衰老良药,同时还有美容、减肥、乌发等效果,而且绞股蓝的毒性研究表明其无毒性,食用后没有任何副作用。

目前,秦巴山区共有绞股蓝标准种植基地5万余亩,并创造出亩产鲜草5000公斤的奇迹,绞股蓝已成为秦巴山区的龙头产业之一。绞股蓝以其纯天然、无公害和富含微量元素走俏日本、北京、广州等市场,年销售量达数千吨,实现产值数亿元,仅此一项就为农民年人均增收几千元,成为促农增收的新亮点。近年来,以绞股蓝为原料的各种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饲料、茶等制品层出不穷,各大绞股蓝茶及其他制品企业纷纷选择在秦巴山区设立种植基地。绞股蓝已经成了秦巴山区的一张名片,山民心中的“摇钱树”、“财神爷”。

正如硅谷是众多高新技术产品的诞生地一样,“绞谷”也成了绞股蓝制品的主要诞生地和原料来源地,成了最高品质绞股蓝的代名词,秦巴山区作为“世界绞谷”的地位越来越得到稳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