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0 18:53
统叶护可汗(?~) 西突厥汗国鼎盛时期的最高统治者(约615~627)。在位期间,北并铁勒余部,西南逾阿姆河,占领吐火罗故地,拓境至罽宾(迦毕试)北界。619年,遣使入唐,联兵抗击东突厥。统治末期,自负强盛,用政苛猛,属部歌逻禄叛离。627年,被伯父所杀。
统叶护可汗号称有控弦之士数十万,武功超过历代可汗。统叶护为了巩固突厥人在中亚的霸权,将西域诸国王纳入军事行政体制之内,授予“颉利茇”官号,另派吐屯一名驻扎监视,督征赋税。此外,又将汗国政治重心西移,置新牙于石国的千泉(托克马克附近),直接控制战略要地碎叶川和丝绸之路的热海道。对东邻的唐朝,统叶护聘问不绝 619年,首次遣使入唐,达成联兵抗击东突厥的协议。统叶护统治末期,自负强盛,用政苛猛,属部歌逻禄叛离。627年,统叶护被伯父所杀。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在此之前,突厥已经兴起。突厥是继匈奴、鲜卑、柔然之后,我国北方兴起的又一个势力强大的游牧民族。突厥的祖先最初活动于今叶尼塞河上游,是吸收九姓铁勒构成的部落联盟。也有的学者认为突厥的主体来源于鲜卑,是鲜卑的后裔,所以是黑发、黑须、黑眼睛的黄种人。后迁徙至高昌北山中,即今天山东段之博格达山附近地区。后被柔然控制,迁往金山(今阿尔泰山),成为柔然的锻奴。这时,它才以突厥的名称出现在我国历史上。
公元552年,突厥首领土门战胜铁勒、柔然后,自称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政权。土门之后,至木杆可汗时期,突厥又进一步消灭了柔然的残余势力,东败契丹,西破峻哒,北并契骨,控制了东起今辽河流域,西至今里海,南至长城北,北至今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河中粟特诸国,塔里木盆地诸城邦,乃至东方的奚、契丹、高丽都曾为其藩属。突厥设牙帐在于都斤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之北山),形成为以漠北为中心的地域辽阔的突厥汗国。
突厥是一个由许多部落和部族组成的军事联盟,主要是建立在武力征服的基础上,分散的游牧经济又导致其政治上的不稳定,统治阶级的内讧以及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极易形成分裂、割据的局面,加之隋朝的离间,所以突厥汗国建立不久,便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西突厥的始祖是土门可汗的弟弟室点密,当时号莫贺咄叶护,突厥汗国建立不久,便奉命统兵十万,往征西域。大约用了十年时间,室点密不仅征服了天山南北,以及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而且与东罗马建立了联系。因此,室点密被封为西面可汗,分管伊吾(今新疆哈密)以西至波斯东界的领土。西面可汗的牙帐夏季设在金莎岭北(今吉木萨尔境),也称北庭;冬季设在鹰莎川(今巴音布鲁克草原),也称南庭。突厥汗国境内有众多的民族。公元576年,室点密死,其子玷厥继位,号达头可汗。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以后,与突厥汗国大致以长城为界。突厥因侵犯隋朝被击败,爆发了长达20年的内战,汗国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两部分。阿尔泰山和天山以东为沙钵略(钵,音:波b6)可汗的势力,属东突厥汗国;以西为达头可汗势力,属西突厥汗国。
达头可汗曾一度统一东、西两部。公元600年和602年,达头进攻隋朝,均遭失败。后达头逃往青海投奔吐谷浑。达头之孙达曼立为处罗可汗。处罗可汗投归隋朝。射匮代立为西突厥大可汗。射匮兵强马壮,疆域东起玉门关,西至里海,牙帐设在龟兹山北三弥山(今巴音布鲁克草原西南)。
隋朝时期,西域诸国主要在西突厥的控制之下,但他们与内地仍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即派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同时又派裴矩到张掖与往来的西域商人联络,劝喻西域诸国来朝。此后,西域诸国相继至隋朝贡贸易者达三十余国。为接待西域诸国使者,隋朝还专门设置了“西域校尉”。
公元617年,李渊建立唐朝。公元618年,射匮死,其弟立为统叶护可汗。他东征西讨,统治了西域,将牙帐迁往碎叶河北的千泉(今吉尔吉斯斯坦境)。统叶护可汗册封西域各地统治者为“俟利发”,派一名突厥贵族为吐屯,监护该地,统领军队,征收赋税等。统叶护可汗在位期间,西突厥汗国处于最为兴旺发达阶段。与唐朝关系较为密切,唐僧玄奘西行取经,经过碎叶时,受到统叶护的热情接待。公元628年,统叶护被叔父贺莫咄谋杀,贺莫咄自立为俟毗可汗,突厥各部反对,而立统叶护之子为肆叶护可汗。但他不久即引起部下不满,被攻杀。肆叶护可汗死后,宗室阿史那泥孰被拥立为汗,即咄陆可汗。但两年后病逝,其弟阿史那同俄即位,为咄陆可汗,但同时东突厥逃亡来的始毕可汗之子阿史那欲谷设自立为乙毗咄陆可汗。出现了咄陆可汗和乙毗咄陆可汗并立的局面,双方以伊犁河为界。咄陆可汗与唐朝亲善。
公元639年,阿史那同俄死,侄薄布特勤立。乙毗咄陆杀薄布特勤,侵犯唐朝管辖的焉耆、伊州(今哈密)。公元640年,唐朝派大将侯君集、契必何力等西征,灭高昌隙氏王国,设西州、庭州,建安西都护府,幕府设在高昌。公元641年,唐太宗册立乙毗射匮可汗。乙毗咄陆可汗退踞西部,封阿史那贺鲁为叶护。公元646年乙毗咄。陆可汗被乙毗射匮可汗击败,向西逃奔吐火罗。阿史那贺鲁逃入唐朝境内,为唐太宗收留,安置在庭州莫贺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置瑶池都督府,以阿史那贺鲁为都督,招抚西突厥各部落。公元649年,唐太宗死,阿史那贺鲁反叛,击败乙毗射匮可汗,侵犯唐朝庭州轮台县(今乌鲁木齐)和蒲类县(今木垒县)等。公元656年唐高宗以程知节(即程咬金)为行军大总管,率兵西征,大败西突厥于鹰娑川(今巴音布鲁克草原)。公元657年,高宗以苏定方为行军大总管,率领萧嗣业等唐军将士、婆闰等回纥将士,翻越阿尔泰山由北道进军;派归附唐朝的西突厥将领阿史那弥射和阿史那布真为流沙道安抚大使,带领突厥将士沿天山北麓向西进军。两路大军讨伐阿史那贺鲁。结果,阿史那贺鲁被俘,西突厥汗国灭亡。阿史那贺鲁被高宗赦免,留长安居住。
1000年至1500年的500年中,最显著最惊人的发展是,突厥人和蒙古人从广阔的原居住地中亚向四处扩张。这些游牧民几乎占领了除遥远的边缘地区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
在这几个世纪中,游牧民的扩张明显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000-1200年)突厥人兴起。突厥人先是作为阿拔斯王朝的雇佣军,随后便统治了这个王朝。他们赋予行将灭亡的伊斯兰教世界以活力和侵略能力,并击败拜占廷和印度斯坦,将其疆土扩张到小亚细亚和印度北部。第二阶段(1200-13O0年)蒙古人入侵。蒙古人不仅吞并了中亚、东亚和俄罗斯,而且侵占了穆斯林中东,从而突然终止了穆斯林突厥人的扩张。最后一个阶段(13O0-150O年)蒙古帝国崩溃。蒙古帝国的崩溃为突厥人的复兴,为伊斯兰教突厥人再度进入基督教欧洲和印度斯坦扫清了道路。
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对我国北方和西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突厥语言成为北方和西域一部分地区的通用语言,连高昌嘹氏王国世代讲汉语的汉族居民也同时流行突厥语。高昌、龟兹、疏勒、于阗等地国王都娶过突厥公主为妻,今中亚地区开始了突厥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