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7 11:01
《绣岭宫词》是晚唐诗人李洞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描写阳春绣岭前满眼新绿的景致和野棠花开时的芳香,流露出诗人对唐朝由盛而衰的无限惋惜之情;后两句通过一鹤发老人对太平盛世的缅怀,寄寓了诗人对时政的深沉慨叹。全诗通写景,然诗人对国运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构思奇特,寄寓遥深。
绣岭宫词①
春日迟迟春草绿②,野棠开尽飘香玉③。
绣岭宫前鹤发翁④,犹唱开元太平曲⑤。
①绣岭宫:唐宫名,位于长安风景区骊山的两侧,广栽林木花卉,并置高台飞阁,是专供唐玄宗及其后妃游幸玩乐之所。
②迟迟:和舒貌。
③野棠:指棠梨。香玉:棠梨的花瓣。香指其味,玉指其色白。
④鹤发翁:形容白发苍苍的老年人。
⑤开元:唐玄宗的年号,起自712年,迄于741年。
春光舒暖,春草吐绿,岭上遍开的棠梨在和风中纷纷飘坠,犹如凝香的碎玉洒落满地。
绣岭宫前白发苍苍的老者,口里依旧哼着开元盛世的太平歌曲。
李洞生活的晚唐时代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国势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机之中,而唐僖宗荒淫嬉戏,贪残昏朽,更甚于唐玄宗。面对这种情况,诗人借写唐玄宗的荒政误国,以此抒发对当时朝政的不满。
“春日迟迟春草绿”写游绣岭宫的季节、天气以及满眼新绿的景色。“迟迟”,可推测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在一般情况下,“春草绿”应是一种宜人之色,但用于此刻的登绣岭宫,却是荒草萋萋,听不到玉辇鸣鸾的荒凉之境。如果说这句还只是通过对背景的联想才透出了“春草绿”的时代气息,那么,这“野棠开尽飘香玉”的时代气息就更其明显了。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遂成开元盛世,后期迷于声色狗马,讨厌政事,酿成安史之乱。但这些具体过程及其前因后果是无法写到一首小诗中去的,诗人便抓住了绣岭野棠来叙述,手法新奇。“野棠”的“野”字,包含了诗人的无限感叹。“开尽”的“尽”字,道出了无限“芳树无人花自落”之慨。“飘香玉”的“飘”字,蕴藏着诗人无限惋惜之情。原为御地之树,变为无主之林;原为笙管之地,变为无人之境;弟子散尽,香玉惊风;“野”“尽”“飘”三字,写出了无限令人感慨的意境。只迷声色,不理国政,梨未成,梦已绝,君主的荒淫享乐带来了无比深重的国灾民难。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道出一位白发老人的举动。自唐玄宗的开元盛日,至唐僖宗的衰朽之朝,时历一个半世纪有余,活动在开元时代的人,自然一个也没有了。“犹唱”二字,表面似讥老人爱翻陈年老历,唱得不合时宜,实则感慨深远。诗的后两句由写景转向写人,所表达的盛衰之感更加鲜明和强烈。开元盛世与唐末艰危的国势、昏朽的朝政,无形之中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老者看似不合时宜的吟唱,无疑是对现实的辛辣讽刺和无情否定。
这首诗的新颖在于诗人写李唐的衰朽,不着一字,而以“绣岭”小景出之。诗四句全是写景,但字字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命运无限关心的真挚感情。这种寄真情于字背,寓深义于眼前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颇得游刃骚雅之妙。
明·胡应麟《诗薮》:七言绝,李、王二家外,王翰《凉州词》……陈陶《陇西行》李洞《绣岭词》卢弼《四时词》,皆乐府也。然音响自是唐人,与五言绝稍异。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草萋水绿,野棠开谢;宫前春色,不改盛时,故鹤发翁尚追其旧曲而唱之。今日荒凉情景,不言自在,妙于含蓄者;若骊山游者(按其有《翠微寺》诗,结句云:“天子不来僧又去,樵夫时倒一株松。”),感慨毕集矣。合读俱成异响。
明·邢昉《唐风定》:与“白头宫女”句同意、同工。
李洞(生卒年不详),字才江,晚唐诗人,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宗室远支。昭宗年间,三举进士不第,后游蜀,客死他乡。其诗歌作品多师法贾岛,《全唐诗》收其诗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