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9 13:38
维也纳(德语:Wien,英语:Vienna),是奥地利共和国的首都,奥地利9个联邦省之一和最大城市。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麓,多瑙河的南岸,东西宽29.4千米,南北长22.8千米。截至2023年底,市区面积414.87平方千米,由23个区组成。2024年7月人口约为201.87万人。官方语言为奥地利标准德语。
约公元前500年凯尔特人在建立维也纳,称其为“Vedunia”,意思是”森林河流“。公元15年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前线城市,用来防卫北边的日耳曼部落,罗马人称其为“Vindobona”,在古高卢语中意为“白色盆地”。公元881年以“维尼亚”首见记载,这个名字很可能就是“维也纳”的来源。
维也纳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起已有人居住在维也纳盆地,维也纳的几处火葬墓证实了青铜时代的瓮田文化和定居痕迹。维也纳有更早的铁器时代哈尔施塔特文化的证据,其表现为仍然清晰可见的墓葬和村庄遗址。铜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同样也在维也纳留下了人类居住的痕迹。
维也纳大约于公元五百年前建城,当时是凯尔特人的一座城镇,称其为“Vedunia”,意思是”森林河流“。公元15年,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前线城市,用来防卫北边的日耳曼部落,罗马人称其为“Vindobona”(文多波纳),在古高卢语中意为“白色盆地”,位于今天的第三区。
公元89年,皇帝图密善将第十三军团双子座从波托维奥(今斯洛文尼亚的普图伊)转移到文多波纳,多瑙河下游爆发了战争,罗马需要在潘诺尼亚增派军队来对抗达契亚人及其盟友,第十三军团的士兵建造了军团基地,该基地后来成为仍然被称为维也纳的中心。166年到180年,波希米亚的重要日耳曼部落马尔科曼尼入侵潘诺尼亚,文多波纳被占领,罗马皇帝马库斯·奥勒留重建了文多波纳。
公元193年,潘诺尼亚军队在卡农图姆(文多波纳区域行政中心位于卡农图姆)宣布省总督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为罗马帝国皇帝。280年,普罗布斯皇帝准许民众在多瑙河畔种植酿酒用的葡萄。
在三世纪上半叶,文多波纳再次重建,这是定居点黄金时代的开始。395年,文多波纳再次被马可曼尼部落的日耳曼战士洗劫一空,并再次重建了民事和军事定居点,阿兰人和东哥特人逐渐渗透到民间定居点。433年,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允许匈奴人占领文多波纳。六世纪初,潘诺尼亚和文多波纳城被兰戈巴德人接管,568 年 , 被阿瓦尔人占领,他们最终被查理曼大帝击败。
第一任公爵利奥波德一世确保维也纳独立于匈牙利人。维也纳在十字军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元881年,维也纳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公元955年,东弗兰肯国王奥托一世在莱希菲尔德战役中战胜马扎尔人,在9世纪和10世纪马扎尔扩张之后,维也纳经历了动荡时期。
巴本堡家族于976年建立了奥斯塔里希侯爵领地 (Marcha orientalis),维也纳也位于其领土之上。这块匈牙利边境上的封地后来演变为奥地利。11 世纪初,维也纳是一个主要的商业中心,12 世纪,亨利二世将他的住所搬到了维也纳,从那时起,维也纳一直是该国的首都。1156年,奥地利就升格为公国,维也纳成为公爵的所在地。
1137年,第一座圣斯德望教堂开始修建,这座教堂采用罗马式风格,于1147年落成。 大约1150年,当时也是巴伐利亚公爵的奥地利大公将他们的住所迁至维也纳,他们在维也纳建立了最古老的修道院——圣玛丽亚修道院, 这种(现在)与君主的直接接触对维也纳的形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维也纳的城墙建于1200年左右,该社区在1221年获得了第一个特权。在13世纪早期,维也纳被誉为帝国的主要城市之一。当时,维也纳已经融入了一个广泛的贸易网络。该网络利用多瑙河航线,并与威尼斯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随着“Stapelrecht”的授予,维也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根据这项特权,非本地商人必须在城内展示他们的商品进行销售,这为维也纳人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可图的中间商角色,维也纳的城市扩张和发展尤其体现在教堂数量和华丽程度的不断增加上,尽管这些教堂的基础是由巴本堡王朝奠定的,当时,即使是在城墙外的郊区,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建筑,而城市的主要动脉则成为城市发展和扩张的焦点。1246年,随着腓特烈二世之死,1276年到1283年应该被称为市民自治的鼎盛时期,最后由普哲米舍·奥特卡二世统治。
哈布斯堡王朝在维也纳有几百年的统治历史,维也纳在该时期发展成为欧洲的文化和奥地利政治中心。
1273年,哈布斯堡的鲁道夫伯爵被封为鲁道夫一世,1278年,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国王鲁道夫一世(1273年至1291年在位)在多次征讨后,在马尔费尔德战役中,战胜了巴本堡王朝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这是中世纪最大的骑士战役之一,这使他能够控制奥地利的土地,并建立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古老统治,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地利的历史。
1365年,鲁道夫四世公爵创立了维也纳大学,成为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1438年,阿尔布雷希特五世公爵当选为罗马-德国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二世),维也纳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维也纳的格塞拉也与阿尔布雷希特这个名字有关,1421和1422 年,维也纳犹太人被驱逐或杀害。腓特烈三世在与匈牙利国王匈雅提·马加什的战争中,失去了包括维也纳的几乎全部奥地利领地。
1469年,维也纳被指定为主教的所在地,圣斯蒂芬大教堂也被提升为大教堂。
自1469年奥斯曼军队首次入侵奥地利各省以来,马蒂亚斯和腓特烈之间的关系一直在恶化。1470年2月,两位统治者在维也纳会面,旨在解决他们的分歧。
1477年6月,马蒂亚斯宣布弗拉迪斯拉斯成为波希米亚的合法统治者和帝国选帝侯。马蒂亚斯立即进攻奥地利,围攻维也纳,并于1477年12月迫使皇帝接受他的条件。腓特烈承认他为波希米亚国王,并承诺支付100000 弗罗林的赔款。
1485年1月29日,匈牙利国王包围了维也纳市,维也纳市被迫于6月1日打开大门,皇帝的住所维也纳新城于1487年8月17日沦陷。
1515年,维也纳⼀次重⼤外交事件,第⼀次维也纳会议。
1529年,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围攻维也纳,奥地利人依靠中世纪时期遗留下的城墙,艰难地抵御了土耳其人的进攻,在流行病突发和冬季提前到来的情况下,土耳其人被迫撤军。土耳其人的围城暴露出了维也纳城防御的薄弱,1548年起,维也纳进行了扩建,改造成一座由11栋堡垒和1条壕沟构成的要塞,使其成为阿尔卑斯山以北最现代化的要塞。
1550年,国王费迪南一世应召将耶稣会召至维也纳,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传入哈布斯堡领地,尤其是维也纳城后,费迪南一世采取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并改革其领地内的基督教生活,在这方面,维也纳大学扮演着核心角色,作为天主教神职人员的摇篮和未来国家官员的培训中心。1533年和1537年,实施了改革法令,旨在将中世纪的大学机构转变为天主教国家大学。1773年,教皇克雷芒十四世发布法令,解散了耶稣会,也结束了维也纳耶稣会学院的历史。
1566年,维也纳在哈布斯堡王朝获得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后成为奥匈帝国的首都。
1618年,波西米亚叛军发动30年战争,叛乱分子甚至冲进了维也纳的霍夫堡,1620年,斐迪南二世大败信仰新教的波西米亚贵族,哈布斯堡王朝掀起反宗教改革的浪潮。1643年,瑞典军队威胁维也纳。
1683年,土耳其人第二次围攻维也纳,改造后的要塞保卫了维也纳长达两个月,直到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出兵相援,解除了第二次维也纳之围,也导致奥斯曼帝国开始了衰落。在经历了土耳其人的两次围攻之后,维也纳开始了辉煌的建设时代,在重建的过程中继续展现巴洛克艺术风格,贵族们纷纷在城墙内建造花园和宫殿,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王子欧根的贝尔佛第宫。1693年,奥地利雕塑家保罗·斯特鲁德尔设计,奥地利下属的大公国联合出资修建,维也纳修建了黑死病纪念柱。
1695年,美泉宫开始修建。1709 年,建造了Nächst dem Kärnthnertor剧院。1713年瘟疫流行后,在哈布斯堡领地的东部和东南部边界修建了瘟疫警戒线。
1743一1749年,维也纳的美泉宫被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御用宫廷建筑师尼古拉斯·帕卡西大肆改建。
1781年,约瑟夫二世颁布“信仰自由令”,废除了所有沉思修道院和修道会(不用于教学或护理)。1782年,教皇庇护六世来到维也纳,试图说服约瑟夫二世放弃宗教改革计划。
1804年,维也纳成为新国家奥地利帝国的首都。拿破仑战争期间,拿破仑的军队曾于 1805 年和 1809 年两次攻占维也纳。1806年8月6日,神圣罗马帝国帝国先驱报在维也纳宣布弗朗西斯二世退位。弗朗西斯二世的退位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
1814一1815年,在梅特涅的主持下,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奥地利失去了比利时的土地,但却得到了意大利北部的部分土地,维也纳会议是一系列国际会议中的第一次,被称为“欧洲协奏曲”,旨在在欧洲建立和平的力量平衡。1831年,霍乱在维也纳爆发。
1848年,维也纳也遭受了法国二月革命的冲击,3月13日爆发三月革命,迫使总理梅特涅辞年职,10月6日,维也纳爆发十月革命。维也纳是参与1848年革命最多的城市之一。
1850年,维也纳通过将郊区纳入Linienwall并将其组织成城区,启动了第一次扩张运动。
1857年,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正式下诏拆除维也纳内城城墙,取缔市内的防御空地,从1858年开始,从 Rotenturmtor 开始进行系统的拆除,大约5公里长的维也纳环城大道建成了,这是环绕维也纳市中心的19世纪宏伟林荫大道,使用的风格称为历史主义。1865年,维也纳环城大道林荫道正式完工。
1866年的普奥战争导致威尼斯的土地转向意大利统治。匈牙利人从未对他们与维也纳统治者的关系状况真正感到满意。弗朗茨·约瑟夫最终决定重新定义帝国的权力线,消除匈牙利独立,释放被束缚的军事和其他资源。
1914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同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和德国)与协约国(法国、英国和俄罗斯)作战,也与塞尔维亚、意大利和美国作战。奥地利在世界大战中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哈布斯堡王朝的解体。
1867年,匈牙利获得自治权,与奥国政府分离,奥匈帝国就此诞生,维也纳成为奥匈帝国双首都之一。
1869到1873年,维也纳建造第一条泉水管道。1873年,维也纳举办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主题为纪念约瑟夫一世执政25周年,世博会举办地选择在风光秀丽的多瑙河边。
1875年,多瑙河整治完成,以前的内城分支分叉出来,成为受管制的“多瑙河运河”。1890年,维也纳再次扩张,郊区合并,共19个区。
1897年,卡尔·卢埃格尔出任维也纳市长。1910年,卡尔·卢埃格尔逝世。卡尔·卢埃格尔的遗产一直延续到今天,他监督的能源和供水网络以及公共交通系统为当代维也纳服务奠定了基础。
1905年,维也纳第三次扩张,纳入东部社区,共21个区。1900年到1914年,维也纳建设第二维也纳泉水管道。1910年,维也纳拥有超过200万居民,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暗杀。1916年,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在维也纳逝世。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维也纳的帝国首都地位缩小到一个新的小国。
1918年11月11日,卡尔一世皇帝宣布辞职,然后离开维也纳和美泉宫,第二天,议会中的临时国民议会成立了共和国,并决定德意志奥地利将成为德意志共和国的一部分。1919 年,当维也纳第一任社会主义市长当选时,社会民主党人决定将红色维也纳打造成城市社会主义的典范。1920年10月1日,国民议会批准并颁布了奥地利共和国宪法,该宪法于1920年11月10日生效,它明确将维也纳命名为一个独立州。1920年11月18日实施的《维也纳市宪法》有一节规定维也纳联邦首都是具有自治权的地方当局,它是一个拥有自己宪法的城市,除了管理市政府的任务外,它还负责各区的管理,由市长(作为州长)和市议会(作为州议会)行使其权力,1922年1月1日起,维也纳成为组成奥地利共和国的九个自治联邦州之一。
1927年7月15日,奥地利发生全国暴乱,大火烧了“司法宫”,至少造成90人死亡,600多人受伤。
1933年,议会解散,同年 ,希特勒上台。1934年2月,内战爆发。随后,民主宪法被暂停,开始了一段教权法西斯专制政府时期,维也纳也不再有民选立法机构。1938年,德国帝国总理的希特勒进军并吞并奥地利,结束奥匈帝国的历史,建立了纳粹的独裁统治。二战时建造的6个钢筋混凝土大型防空炮台之一,现仍存在于维也纳市内。
1938年5月24日,奥地利被划分为包括维也纳在内的七个帝国行政区,10月,97个下奥地利地方社区(“大维也纳”)并入维也纳,使维也纳市区面积扩大了2倍。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被称为“水晶之夜”,开始了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维也纳市所有的犹太教堂都遭到破,唯一未受破坏的犹太教堂是中央犹太教堂,大约 6000 名犹太人被逮捕并被送往达豪。
维也纳的老市政厅,奥地利抵抗运动文献档案就设在这里,该档案馆记录了纳粹的罪行,并包含了有关奥地利极右翼和种族主义发展重要资料,文献档案数据库包含62000多名奥地利大屠杀受害者的信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维也纳的犹太人生活就永远消失了,到1951年,整个国家只剩下大约9000名犹太人。据估计,大屠杀期间有60000至70000名奥地利犹太人被杀害,1938年至1941年期间,仅有超过1942名奥地利犹太人得以逃离,这一年是第一批驱逐到死亡营的开始。维也纳最伟大、最著名的两位流亡者是科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作家斯特凡·茨威格。
1943年8月13日以后,维也纳的帝国电台用“布谷鸟鸣”向居民发布盟军空袭警报,清楚地表明了纳粹政权在空战中缺乏防御能力。仅维也纳一地就经历了55次空袭,造成8769人死亡。
1945年3月12日,维也纳遭到了特别严重的轰炸。维也纳市中心,如国家歌剧院、阿尔贝蒂娜、圣斯蒂芬大教堂、城堡剧院、艺术史博物馆和多瑙河运河都遭到了广泛破坏。1945年4月中旬,苏联军队对纳粹德国发动了最后的进攻。它于4月13日占领维也纳。1945年4月,奥地利成立第二共和国,宣布独立,事实上维也纳仍被四国盟军监管。
1945年11月,第一次市议会选举在维也纳举行,该市恢复了民主。维也纳市议会的100个席位,其中,社会党(58个席位)、人民党或保守党(36个席位)和共产党(6个席位)。
1946年,奥地利颁布的《领土变更法》确定了维也纳的范围,旨在或多或少地废除1938年的城市扩张,1954年,《领土变更法》生效,维也纳市共划分了23个区。与1938年之前的情况相比,现在形成多瑙河以北第22区和市区南端第23区的领土已成为维也纳的一部分。
1955年5月15日,苏美英法与奥地利在维也纳签订《奥地利国家条约》,宣布尊重奥地利的主权和独立,10月占领军撤出,奥地利重获独立。10月26日,奥地利国民议会通过永久中立法,宣布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不允许在其领土上设立外国军事基地。自1965年起,10月26日被定为奥地利国庆日。
1956年10月23日,《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于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大会核准,1957年7月29日生效,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设在维也纳。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与苏联党和国家元首赫鲁晓夫在维也纳的美泉宫举行首脑会议。
1962年11月,欧佩克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政府间国际组织。1965年9月欧佩克(OPEC)总部迁至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1967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DO)定址维也纳。1978年,维也纳第一条公共地下线路开通。同年7月31日至8月23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续会,通过了《1978年关于国家在条约方面的继承的维也纳公约》。
1979年8月23日,维也纳国际中心开幕,使其成为继纽约和日内瓦之后的第三个联合国城市。
自1986年起,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简称欧安会)在维也纳举行“后续会议”,商讨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水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加强各国、尤其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间常规军力透明化的问题。条约由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22国首脑于1990年11月19日在巴黎签署。
1983年9月,纪念维也纳战役,教皇若望·保禄二世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
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后,大量难民越过边境前往奥地利,维也纳迎来了新一波移民。
1995年,奥地利加入欧盟(EU),奥地利的出口增长了两倍,每年创造18500个新工作岗位。
2003年4月,在奥地利和波兰的共同主持下,来自41个欧洲国家的森林部长和欧盟的一名代表以及4个非欧洲国家和24个国际组织的代表齐聚维也纳,以“生于森林生命峰会”为口号。40个欧洲国家和欧洲共同体签署了“欧洲森林——共同利益、共同责任”维也纳宣言,并通过了五项维也纳决议。
2014年11月3至5日,各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及国家代表共聚维也纳,参加第二次联合国内陆发展中国家问题会议,通过了《内陆发展中国家2014-2024年十年维也纳行动纲领》。
2020年,维也纳成为欧盟第五城市。
维也纳位于欧洲中部,奥地利东北部,坐落在奥地利多瑙河畔,靠近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边境,东面被东阿尔卑斯山环绕,北面被小喀尔巴阡山脉环绕,位于两条欧洲轴线——多瑙河和横跨阿尔卑斯山的南北道路(琥珀路)的交汇处。介于北纬16°10'58''~16°34'43'',东经48°07'06''~48°19'23''之间,东西宽29.4千米,南北长22.8千米,城市边界长度1365千米,市区面积414.87平方千米。
维也纳的气候受西部海洋性气候和东部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过渡型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特点。由其周围的地质与天气模式的相互作用形成。北部受到小喀尔巴阡山脉的保护,西部受到维也纳森林的保护。邻近的多瑙河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气候稳定性,有助于调节温度。
维也纳夏季温暖多雨,平均高温在25至27°C之间,冬季相对干燥寒冷,平均气温约为冰点。春天多变,秋天凉爽,11月有可能下雪。全年平均温度是6℃一14℃,最热的月份是7月,气温记录一直高达38 °C,最冷的月份是1月,最低记录的温度约为-17 °C。全年降水量一般适中,局部地区变化很大,西部的维也纳森林地区是最潮湿的部分(每年700至800毫米),东部的平原是最干燥的部分(每年500至550毫米)。年降水量660毫米,且均匀分布于各月,降水日数160天,平均湿度只有64%。11 月在维也纳体验到80%的最高值。
维也纳每年的总日照时间平均为1925小时。
维也纳被认为是风力较大的地区,以西风为主,在市区的南部和东部,只有十分之一的天是无风的,而城市的北部和西部每年只有三到四天无风。
维也纳坐落在维也纳盆地内,维也纳盆地是位于东阿尔卑斯与西喀尔巴阡褶皱带之间的走滑拉分盆地,具有波西米亚和古生界至中生界双重基底,构造演化分为侏罗纪伸展断陷、白垩纪至早中新世逆冲推覆和中新世中期盆地拉分3个阶段。维也纳盆地自下而上形成3个构造层,分别为侏罗系至白垩系原地沉积层、二叠系至古近系外来推覆体沉积层和新近系沉积层。维也纳盆地发育上侏罗统泥灰岩和古近系页岩两套烃源岩,上侏罗统启莫里阶Malmian组泥灰岩是主要的烃源岩。储层分布于三叠系至新近系中新统的各个层段,其中最重要的储层为中新统浅水三角洲相砂岩,其油气储量占总储量的76%,其次为三叠系亮晶白云岩。区域盖层为新近系页岩。
维也纳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沉积物来自巴登时期(大约1640万到1300万年前)。作为盆地边缘的形成,一方面是块状、砾岩和角砾岩等块状沉积物,另一方面是石灰岩。根据与大陆的距离,盆地内部的沉积物由沙质到灰质粘土沉积物组成(例如巴登泰格尔)。
萨尔马蒂姆(大约1300万到1160万年前)的特征是棘皮形成。它由海岸附近的粗碎屑岩和沙子(以固化的形式被称为阿茨格斯多夫砂岩)以及燧石和粘土形式的细碎屑岩组成。
在潘诺尼亚(约11.6至730万年)中,盐度的进一步降低,沉积物的形成向湖沼-河流方向发展。在维也纳地区,它分为下层、中层和上层。虽然粗碎屑岩在下潘诺尼亚山脉的盆地边缘形成中也很常见,但淤泥和沙子在盆地内部占主导地位。在下潘诺尼亚和中潘诺尼亚,它主要是细沙质到粘土质淤泥(例如Inzersdorfer Tegel),其次是沙子。另一方面,在上潘诺尼亚地区,交替的淤泥和沙子以及中到粗沙子占主导地位。下层和中层 Pannonium 仅存在于 Liesing/Atzgersdorf 地区和 Wienerberg/Laaerberg 的南坡,直到 19 世纪,砖原料都是从那里提取的。上潘诺尼亚山脉并不出现在地表上,但在维也纳的东半部,它代表了多瑙河砾石的基础。因此,它们在这里也具有作为地下水库的功能。它们是沙子,应被假定为完全水饱和。这些地下水在致密的淤泥质粘土层下受到过滤,并且经常反射到第四纪地下水的水平。
从深井(如Thermalbad,Oberlaa)中可以了解到来自新近纪层或钙质阿尔卑斯底土的具有特征化学和物理特性的深水。维也纳盆地新近纪矿床的总厚度超过5,000米,沿着Schwechat Tief的构造断裂带。
维也纳境内地质构造主要为南北走向的断层和断裂,主要地层由下到上可分成阿尔卑斯山石灰岩带的固体岩石、维也纳盆地新近纪松散沉积物和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其中,阿尔卑斯山石灰岩带的固体岩石主要由砂岩和(粘土)泥灰岩(下白垩统至始新统)组成,分布在境内维也纳森林西南部和西部城区以及北部的丘陵带,维也纳盆地新近纪松散沉积物主要由沿海粗碎屑岩和砂岩以及淤泥和粘土形式的细碎屑岩组成,分布在境内维也纳盆地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主要由多瑙河及其支流(维纳瓦尔德溪流)最近的沉积物以及更新世阶地砾石(包括其黄土覆盖物)组成,广泛分布在境内。
维也纳座落在维也纳盆地中,汇聚了所有奥地利的典型地貌。其三分之二的面积位于东阿尔卑斯山脉,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及其山麓地带,北部是阿尔卑斯山麓地带,西北部是波希米亚山脉,东北部是喀尔巴阡山脉山麓地带,南部是多瑙河谷,东南部和东部是小匈牙利平原,主要地形为丘陵和平原,最低点位于洛鲍,海拔约151米,最高点位于赫尔曼斯科格尔,海拔544米。维也纳的东面是摩拉瓦河平原,东南面是多瑙河草原国家公园,西北面、西面和西南面是维也纳森林,维也纳森林西面的山岭连接着南面的冰河走廊,多瑙河流经维也纳市内。
维也纳的河流和湖泊面积共计19.1平方千米,占维也纳面积的4.6%。主要河流有多瑙河和利辛巴赫河等。
多瑙河
多瑙河是维也纳的主要河流,河流长度在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二长河。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黑林山的东坡,自西向东流经10个国家,在乌克兰中南部注入黑海,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支流廷伸至7个国家,最后在罗马尼亚东部的苏利纳注入黑海。多瑙河全长2850千米,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千米,河口年平均流量643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030亿立方米。
多瑙河从维也纳的正北流入,从正东流出,全长24千米,流域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干流长约940千米,支流维也纳河自西穿过市区流入多瑙河。多瑙河在此处平均河宽约275 m,分出一条岔河(多瑙运河)流经市中心区,至下游重与干流会合。平均河宽约275米,主要支流为维也纳河和多瑙运河。
利辛巴赫河
利辛巴赫河发源于下奥地利州的维纳瓦尔德,境内全长30千米,因流经第23区利辛而得名“利辛”,然后汇入下奥地利州的施韦夏特河,该河流水流变化大,在冬季和夏季枯水期会完全干涸,主要支流有居腾巴赫河等。
维也纳市防洪系统由堤防(含防洪墙)、分洪道、干流水库、支流滞洪区等防洪工程措施与洪水预报警报等防洪非工程措施组成,以历史最大洪水14000立方米/秒(比100年一遇洪水大35%)为防洪标准。多瑙河在维也纳市以上已建成维也纳、格拉芬斯坦、阿尔登沃尔特、罗萨次、梅尔尧、易布斯、瓦尔泽、阿勃温登、奥斯腾海姆、阿沙赫、约亨斯坦等11座水库。这些以通航、发电为主的工程,都有1亿立方米以上的库容,在汛期能拦蓄多瑙河一部分洪水,对维也纳市防洪有一定作用。流经市区的维也纳河,长约40米,流域面积约180平方千米,由暴雨造成的洪水冲进市区,对维也纳市威胁甚大。因此,在其上游兴建6座梯级拦洪堰,形成6处连续的滞洪区,在最下游一座堰上砌筑分流滚水坝,分洪至巴哈河,流至市东下游多瑙河中。
维也纳的土壤由砂质和粘质黄土层形成的深层、排水良好的土壤组成。这些土壤的渗透性适中。维也纳土壤是在灰白色的粉砂质和粘质黄土上形成的,表层肥沃,其下是钙质粘土状的冰川沉积物,大部分地区用于耕种,维也纳大部分农场都位于城市南部、北部和东部的外围地区。在维也纳的第19区(包括海利根施塔特、努斯多夫、格林辛、西弗灵和诺伊斯塔特阿姆瓦尔德),土壤中含有不同量的石灰,维也纳南部的罗达恩,穆尔和奥伯拉阿周围可以发现伦迪齐纳,棕色土壤和黑土。这些土壤适合生产强劲的白葡萄酒和奢华的红葡萄酒混酿。
维也纳的自然灾害有干旱、暴风雨、洪涝、泥石流、地震等。
2021年7月17日傍晚时分,从蒂罗尔州到萨尔茨堡州、上奥地利州,以及施泰尔马克州、下奥地利州和维也纳等奥地利大部地区遭暴雨袭击。维也纳21区、22区和3区影响尤为严重,不少地下室、街道和公共交通站被大水淹没,树木倒塌,21区更出现地面突然开裂的情况。由于洪水,新多瑙河地区已禁止游泳。截至维也纳时间7月18日上午,消防紧急服务部门统计显示,在过去24小时内处理了九百余起出警任务,这一数字目前仍在上升。民众报警的主要原因是地下室或地下通道被淹,屋顶或房门漏水。维也纳的专业救灾服务部门和Wien-Süßenbrunn 及Wien-Breitenlee志愿消费队也协助进行紧急服务。
维也纳的水资源比较丰富,维也纳5%的面积由水体组成,维也纳水源来自下奥地利州施泰里安阿尔卑斯雪山的水资源保护区,这里一共有两个水源地,一个是雪山,一个是高原泉水,面积加起来比两个维也纳还大。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维也纳一号、二号高山引水系统相继建成。前者从与维也纳相邻的下奥地利州“皇帝泉”出发,全长150千米。后者以奥地利南部施泰因马克州的萨尔察河谷为源头,全长超过180千米,串联起100多座高架水渠、水道桥以及19条地下管道。维也纳政府每年花费超过1500万欧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大多数时候维也纳全部的饮用水都是来自阿尔卑斯的山泉水,在用水高峰期或者部分管线维护期间会引入Lobau和Moosbrunn两个水厂的地下水。根据年消耗量计算,大约有5%的水来自地下水,其余全部是山泉水。截至2022年末,维也纳水库总储水量160万立方米,其中城区29个水库蓄水量为90万立方米,拥有1300多个喷,有2条高位泉管道,第一条管道的日供水量为2.2亿升,第二条管道的日供水量为2.17亿升。维也纳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宪法保护饮用水安全的城市。
截至2004年,约23%的土地面积是城市化的,17%用于农业,16.5%是树木繁茂,1.7%是葡萄园。截至2023年,维也纳土地总面积为414.87平方千米,其中建筑用地面积149.52平方千米,草地面积186.04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9.09平方千米,交通运输面积60.21平方千米。
维也纳坐落在维也纳盆地内,奥地利最重要的石油储量位于上奥地利州和下奥地利州的北阿尔卑斯山前陆盆地地区,以及该国东部的维也纳盆地。1844 年,在维也纳东部火车站附近的维也纳盆地的地质环境中首次发现了天然气。欧洲最深的天然气井是在维也纳盆地钻探的,深度约为8500米。
维也纳有2400种植物。其中,维也纳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有松树、柏树和桦树等树木,植被覆盖率约为43.2%,有林场约400公顷,木材蓄积量约99万立方米。
维也纳有两栖动物17种、爬行动物9种、野生蜜蜂456种,受保护的蝴蝶135种,蜻蜓60种,蝙蝠22种,红隼筑巢地320个,.老多瑙河中的19种鱼类。市内常出现的野生动物有野猪、狐狸、鹿、野兔、石貂、鸽子。
截至2022年末,维也纳自然保护地总面积(不包括生物圈保护区)为14.132公顷,维也纳自然保护地总面积(包括生物圈保护区)为16.789公顷,主要自然保护地为多瑙—奥恩国家公园等,主要生物圈保护区为维也纳森林。2005年6月,维也纳森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生物圈保护区。
维也纳森林生物圈保护区
维也纳森林生物圈保护区位于下奥地利州和维也纳省,总面积超过105.645公顷,2005年6月,维也纳森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生物圈保护区,是欧洲唯一一个位于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郊区的生物圈保护区,维也纳森林生物圈保护区是奥地利第二大生物圈保护区。在维也纳森林中,不同气候和地质带的相遇导致了非常多样化的栖息地和特殊种类的动植物物种,有5000多种动物和2000多种植物,有30多种森林类型,以山毛榉和橡树鹅耳枥林为主,有23种草甸类型,其中繁殖鸟类约150种。
多瑙—奥恩国家公园
多瑙一奥恩国家公园成立于1966年,1997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为二级保护区,保留了中欧最后的洪泛平原景观,位于维也纳和布拉迪斯拉发之间,多瑙河穿过多瑙-奥恩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占地96.15平方千米,横跨两个联邦省:下奥地利州和维也纳。多瑙河一奥恩国家公园拥有38千米的受保护湿地和长约36千米的自由流动的多瑙河段。有700种蕨类植物和开花植物,以50种鱼类为食高密度的翠鸟。保护区保护高度濒危的物种,如狗鱼、欧洲池塘蜻蜓、大摩羯甲虫和绿色棒尾蜻蜓。如严重濒危的黑杨树、西伯利亚鸢尾、野生葡萄藤以及遗留的水兵种群。
维也纳以多瑙河为界又分为内城、外城和郊区三部分。维也纳的居民主要分布于维也纳的西部和东部。北部和南部是维也纳的工业中心。截至2024年8月,维也纳由23个区组成,市政府厅位于环形大道西侧。
维也纳是奥地利共和国的政治中心,奥地利联邦议会、国民议会、总统府、总理府、国家政府各部委和最高司法机构在维也纳。维也纳市有重要的国际地位,联合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都在维也纳设有办公机构。
维也纳也是世界上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的第三个联合国城市,1979年维也纳国际中心在维也纳建成,维也纳成为世界会议城市。
维也纳既是市也是州,市议会就是州议会,市长同时也是维也纳州的州长。维也纳市议会有100名成员,由市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是该市最高权力机构。议会中占三分之一以上多数席位的党派派员组成市政委员会,成为市政执行机构,委员会主席即为市长,委员则相当于副市长。市政委员会有可能为一党执政,也有可能是多党联合执政。市政委员会拥有市政管理、重大项目规划、财政预算等职能,但重要决策仍需通过议会审核和批准。现任市长米夏埃尔·路德维希于2018年5月就任,于2020年10月连选连任,新任期至2025年。
奥地利实行多党制,注册登记的政党超过700个。在议会占有席位的党派有:奥地利人民党(OEVP)、奥地利社会民主党(SPOE)、奥地利自由党(FPOE)、奥地利绿党、奥地利新党(NEOS)。
现任市长米夏埃尔·路德维希于2018年5月就任,于2020年10月连选连任,新任期至2025年。副市长兼副州长为凯瑟琳·加尔,副市长兼副州长为克里斯托弗·韦德克尔。
2020年,维也纳是欧盟第五大城市,奥地利最大的城市,2023 年初,维也纳有 1,982,097 名居民。其中,34.2% 不是奥地利公民,39.3% 出生在奥地利以外,44.4% 是外国血统。大多数人来自塞尔维亚、土耳其、德国和波兰。
截至2024年7月人口约为201.87万人。截至2023年1月,维也纳人口中,男性人口占48.9%,女性人口占51.1%,平均年龄为41岁。0-14年:14.01%(男性635803/女性605065),15-24年:10.36%(男性466921/女性451248),25-54年:41.35%(男性1831704/女性1831669),55-64年:14.41%(男性635342/女性641389),65岁及以上:19.87%(男性768687人/女性991621人),出生人口19142人,死亡人口18041人,人口自然增长1101人。净移民人口49647人。人口密度为4778人/每平方千米。
维也纳主要民族为奥地利人,大多数人拥有外国血统,主要移民来源国为塞尔维亚(3.9%)、德国(2.9%)、土耳其(2.3%)、波兰(2.2%)等。截⾄2023年1⽉1⽇,维也纳已成为180个不同国籍⼈⼠的家园。截至2023年初,有1102571名维也纳人是奥地利血统,879526名维也纳人是外国血统。近年来,维也纳外籍人口最重要的原籍国几乎没有变化:到2023年初,有100199人有塞尔维亚血统,75907人来自土耳其,69265 人来自德国,55151人来自波兰。
维也纳的官方语言为奥地利标准德语,德语和奥地利德语之间有很多差异,这些差异通常只是特定的单词,语法和语言的整体逻辑是相同的。维也纳有一种特定的方言,称为维也纳德语或(德语)Wienerisch。许多维也纳居民拥有捷克、斯洛伐克或匈牙利血统,捷克语或匈牙利语这些语言(主要是捷克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维也纳德语。英语是奥地利人学习和说的第一大外语,主要景点、酒店和餐馆,这些地方的工作人员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说流利的英语,标志和书面信息通常以两种语言表示 - 德语和英语。
维也纳的主要宗教有罗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犹太教、佛教等,同时,它是奥地利罗马天主教总教区的所在地之一。截止2021年,维也纳居民的宗教信仰如下:基督教:68.2%,其中,天主教:55.2%、东正教:4.9%、新教:3.8%、其他基督教:4.3%,伊斯兰教:8.3%,无宗教:22.4%,其他宗教:1.1%(包括佛教、印度教、犹太教等)截至2021年末,维也纳有关基督教的宗教场所共有283处,其中罗马天主教的宗教场所最多,有235处;其他宗教场所共有51处。
天主教維也納教区成立于1469年1月18日,1722年6月1日成为总教区,现任主教为金羊毛骑士团骑士克里斯托弗·舍恩博恩伯爵。维也纳罗马天主教总教区是奥地利最大的教区,拥有1301.57万名天主教徒。该总教区被划分为三个地域性的副教区(下奥地利两个,维也纳一个),共有54个教区和660个堂区,有1195名牧师、170名辅理神父、242名牧灵助手和1800名宗教教师在工作。维也纳罗马天主教总教区有238座修道院。
维也纳是奥地利最重要的制造业、银行业和保险业中心,主产业为食品、电子器材、化学药品、机械、冶金、纺织、制衣等,重点发展现代工业,如电子、微电子、生物技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凸显了其多样化的经济格局。维也纳服务业占总增加值的85.5%。农业对当地增加值的贡献很小,工业和商业部门占总增加值的14.5%。贸易(占)、科学和技术服务、房地产和住房运营以及商品制造占增加值的14.7%。截至2022年底,维也纳国内⽣产总值(GDP)为1109.23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56600欧元,该市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凸显了其多样化的经济格局。
国际贸易管理局将德国、意大利和美国列为奥地利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奥地利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设备、电器、汽车、药品、塑料、钢铁和木材。奥地利生产的近一半资本货物和近一半消费品都来自维也纳。维也纳提供的特色产品包括丝绸、天鹅绒、亚麻布、瓷器、珠宝、科学和乐器、手表、餐具、皮革制品、家具、纸张和地毯。
欧洲智慧城市排名中,维也纳在2021个欧洲城市中排名最高。维也纳在欧洲创新评分榜上位列2020个欧洲城市中的第二位,欧洲未来城市和地区调查中,维也纳在2021个欧洲城市中排名第四,2020年生活质量城市排名中,维也纳在欧洲五十个城市中排名第五。这些排名将维也纳列为欧洲最智能、创新、数字化、投资和生活质量最高的城市之一。战略地位、历史重要性、文化遗产和行业都有助于增强维也纳的经济实力。
维也纳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总共有6336公顷用于农业,约占维也纳总面积的 15%。维也纳以都市农业为生,三分之一的绿地用于农业,发展有机农业,大部分农场都位于城市南部、北部和东部的外围地区,主要产品有葡萄、无花果、黄瓜、茄子、欧芹、辣椒和西红柿等。维也纳在市中心养殖蜜蜂,以国家歌剧院的屋顶和丹尼尔维也纳酒店为主要产地,大约有600名养蜂人照顾5000个蜂群。维也纳布采用水培技术,发展鱼类、蔬菜循环养殖模式,维也纳的高山泉水可为鱼类提供栖息的场所,同时也是玻璃房中植物的液体养料,主要养殖鱼类有鲶鱼和鲈鱼等。
截至2022年,维也纳在奥地利蔬菜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茄子74%,黄瓜62%,香菜40%,番茄30%,沙拉蔬菜25%。
维也纳是奥地利最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其工业特点是国有化程度高,国有企业控制了95%的基础工业和85%以上的动力工业,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制造、化工、采矿、电子和汽车发动机制造等。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制造、化工、采矿、电子和汽车发动机制造等,
维也纳形成了食品、电子器材、化学药品、机械、冶金、纺织、制衣等产业,重点发展现代工业,如电子、微电子、生物技术。维也纳是奥地利生物技术、制药、医疗器械和数字健康公司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先城市,主要产品有古菌等。截至2020年末,维也纳拥有600家,包括初创企业、中小企业、大型企业的子公司以及世界级的研究设施。该领域共有约4.1万名员工。2020年,该行业的收入约为133亿欧元,有4.2万名学生,有8000多份获得国际认可的专业出版物。每年有10至20家新初创企业成立。2021年,维也纳第二产业增值132.98亿欧元。
维也纳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发展旅游业、外贸业、商业、会展产业、金融业、医疗服务行业等。旅游业方面,维也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游客最多的国家是德国、美国、意大利和俄罗斯。截至2022年,维也纳共有酒店及类似住宿场所347家,其中5星级酒店23家,4星级酒店161家,3星级酒店149家,1~2星级酒店65家;酒店及类似住宿场所的客房36710间,酒店及类似住宿场所的床位71345张。2022年,维也纳共有游客5597133人。
外贸方面,维也纳主要出口商品到欧盟26国,其中,欧盟占70%,瑞士3%,英国3%。2020年所有外国直接投资中略⾼于百分之五⼗来⾃德国、俄罗斯和意⼤利。2021年,维也纳外贸总产值447.387亿欧元,其中出口商品总产值共227亿欧元。会展产业方面,维也纳拥有维也纳国际中心来举行国际会议,2021年,维也纳共举行了92届国际会议,国际会议对维也纳生产总值的贡献是2.25亿欧元。金融业方面,维也纳拥有奥地利唯一的一所证券交易所—维也纳证券交易所。2022年,在维也纳设⽴企业的国际公司数量⽐在奥地利其他所有联邦州设⽴企业的国际公司数量总和还多。2022年,维也纳第三产业增值778.45亿欧元。
维也纳以都市农业为生,三分之一的绿地用于农业,大部分农场都位于城市南部、北部和东部的外围地区,种植葡萄、无花果、黄瓜、茄子、欧芹、辣椒和西红柿等。农业在城市的南部边缘(第 10 区)以及城市的北部和东部(第 21 和第 22 区)进行。商业园艺集中在第 11 区和第 22 区。葡萄园位于卡伦贝格和纽斯贝格的山坡上,以及比桑贝格脚下养蜂区以国家歌剧院的屋顶和丹尼尔维也纳酒店为主要产地。
维也纳的免税区主要在维也纳国际机场,维也纳国际机场的免税购物区有70多家免税店。其中,海涅曼免税店维也纳机场 3 号航站楼,F 登机口,F-24 登机口附近。
维也纳是德语国家最⼤的⼤学城之一。维也纳的儿童保育设施密度超过92%,大约有100,000名儿童在维也纳市的基础教育和护理设施中得到照顾,其中三分之一多一点在市政设施中,0至2岁儿童的育儿率超过44%,3至5岁儿童的育儿率几乎为94%。维也纳的教育结构是四年小学,然后是八年的中学,中学阶段分为低年级和高年级,后者可获得学术或职业培训。其中,试点中学提供创造性的教学方法,特殊教育学校则为有特殊需求的人提供服务,职业预备学校为学生做好就业准备。维也纳一共有23个高等教育机构。维也纳的著名大学有维也纳大学、维也纳工业大学等。
维也纳大学是奥地利第一所大学及最高学府,也是德语国家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成立于1365年,产生27位诺贝尔奖得主。同时也是奥地利最大的大学,欧洲最大的大学之一,在校生八万人之多。维也纳大学拥有八个系,在医学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内科、实验病理学、生理学、药物学和皮肤病学。维也纳市立医院也隶属于维也纳大学。
维也纳工业大学或称维也纳技术大学,成立于1815年,是奥地利最大的自然科学技术研究及教育机构。维也纳工业大学主要院系包括规划与建筑学院、电子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数学与地理信息学院、工业化学学院等,其中计算机学院、数学与地理信息、物理与工业化学学院于2003年联合为技术自然科学学院。维也纳工业大学参与了奥地利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并建有配套的研究实验机构和试点工厂。
奥地利实行两级医疗保健系统,这意味着所有个人都接受公共资助的护理。医疗保健系统为所有公民和居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同时,奥地利还为游客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保健,包括该国的临时访客。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维也纳诞生了众多开创性的医学成就。维也纳的第一家“现代”诊所在1754年左右成立,,维也纳在1784年建立了第一家综合医院。这为世界首次著名的医学研究提供了便利。维也纳被国际上视为世界级的医疗都市。例如,维也纳医科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医疗机构和研究中心之一。目前有约8000名学生,是德语区最大的医学院,也是欧洲最具创新性和影响力的研究中心之一。 维也纳还以其医学成就而闻名。其中包括外科手术和安全舒适的分娩。维也纳私立诊所的医生可以提供简单的咨询、全面的体检计划和复杂的外科手术。维也纳所有医院不仅提供住院治疗,还提供康复和理疗项目。综合医院 (AKH)是维也纳最大的医院,拥有1900多张床位和8800多名工作人员。
维也纳总医院有300余年的历史,始建于1693年,当时可以容纳1000余人。1964年动工,1994年医院全部工程完工,维也纳总医院两幢22层85米高的医疗中央成为维也纳的地标性建筑。编制病床2200张,手术室54间,平均住院日为5.6天,员工总数约9000人,其中医师约1500人,护士约4500人,年门诊量约130万人/次,住院9.8万人,手术4.8万余例。维也纳总医院AKH及其同维也纳医科大学联合运营的大学医院在国际医院排名中位列第 30位。
维也纳广播电台FM4面向年轻人,提供包括新闻节目在内的大量英语节目。大多数奥地利电视节目都是德语的,国家公共广播公司ORF是奥地利最大的媒体供应商,主要总部和演播室位于维也纳,运营着四个全国性电视频道和十二个广播频道,以及一系列全面的网站,也提供少量其他斯拉夫语种的节目,包括匈牙利语。此外,英语国际频道可供选择。英文刊物《奥地利时报》提供了当地新闻和事件的全面概述,《维也纳评论》对当地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报道,并提供了敏锐的分析和观点,在城市各处都可以随时买到外国报纸。维也纳提供各种各样的互联网接入选择。城市各处的许多酒吧、餐厅和咖啡馆都设有免费的 Wi-Fi 热点。博物馆区等文化中心提供免费无线上网。
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每天出版的报纸《维也纳日报》。《维也纳日报》于1703年8月8日首次出版,已有320年的历史,以“传达清醒的新闻”为己任。2023年6月30日,《维也纳日报》最后一次以纸质版形式面世,今后将仅在网上提供新闻。
2022年,维也纳共申请了318项专利、27个实用模型、1459个商标、104个外观设计,在奥地利各州中排行第三。维也纳专利申请最多的公司为西门子奥地利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拥有26项专利申请,与施韦特贝格的奥地利恩格尔公司一起排名第三;顶级品牌申请最多的公司为Österreichische Lotterien GmbH,拥有25项商标申请。
维也纳大约111个博物馆、大约250个当代艺术画廊、3个歌剧厅、超过100个提供音乐与戏剧表演的舞台场所,27个电影院等,歌剧院一年有300个演出日。其中博物馆主要有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和阿尔贝蒂娜博物馆等,歌剧厅主要有国家歌剧院等,舞台场所主要有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等。截至2021年,维也纳举办了999场演出,共有394362位观众观看了演出,截至2021年,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参观人数有553800人,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参观人数有351800人,阿尔贝蒂娜博物馆参观人数有461800人。
阿尔贝蒂娜艺术博物馆坐落在维也纳市中心,博物馆由萨克森-特申公爵阿尔伯特·卡西米尔于1776年创立,阿尔贝蒂娜博物馆是全球最重要的收藏馆之一,馆内收藏着约一百万幅素描和版画。该馆藏涵盖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时期的绘画艺术。博物馆的藏品丰富,阿尔贝蒂娜宫还拥有约一百万件艺术品,包括绘画、雕塑和图像。博物馆的绘画收藏品包括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和莫奈的杰作。博物馆定期举办各种展览和教学活动,博物馆的大型图书馆收藏着书籍、目录和研究出版物。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位于维也纳环城大道中心路段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与霍夫堡皇宫相对,是全世界第四大艺术博物馆,由统治欧洲近七个世纪的哈布斯堡家族出资兴建。艺术史博物馆的众多收藏分布在几个建筑中,包括油画画廊、古典艺术收藏馆、埃及和东方艺术收藏馆,以及硬币收藏馆。其藏品的历史跨越5000年,从古埃及、古希腊时代直至18世纪末。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拥有许多在欧洲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艺术珍品,其中就包括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代艺术大师的藏品,比如提香、拉斐尔、勃鲁盖尔以及伦勃朗等人的大作。
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也叫“维也纳金色大厅”,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厅内有两个收藏馆,一间是展览,定期举行收藏品展览,供人参观。一间是档案室,其中有莫扎特和舒曼的乐稿。档案室原为勃拉姆斯的办公室,他临终前一再嘱咐,要把他珍藏的几千册音乐书籍和乐谱全部捐献给档案室。
维也纳城市马拉松是奥地利规模最大的跑步赛事。维也纳的轮滑活动,动从5月到9月,每个星期五晚上9点在英雄广场(Heldenplatz)都有周五夜滑活动。夏季有奥地利轮滑马拉松,秋季有维也纳轮滑马拉松。维也纳可以在城市内人工攀岩墙攀岩,弗莱特尔姆攀岩中心提供20多条攀岩路线,供游客攀爬弗莱特尔姆塔。阿尔卑斯俱乐部维也纳为居住在维也纳的讲英语人士提供徒步、骑行、攀岩和滑雪旅行。
2008年,第十三届欧洲足球锦标赛,于2008年6月7日至29日在奥地利及瑞士举行,维也纳成为B组小组赛奥地利2场比赛地点,成为4场淘汰赛的比赛地点,决赛在维也纳举行。
截至2022年末,维也纳有130个主要运动场地,593个学校体育馆。维也纳的主要体育馆有恩斯特·哈佩尔体育场和维也纳体育俱乐部广场等。
维也纳的普拉特体育场(1993年更名为恩斯特·哈佩尔体育场)是奥地利最大、最著名和最重要的体育场馆。作为维也纳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地,它一直是国内和国际体育赛事的焦点。不仅如此,几十年来,恩斯特·哈佩尔体育场一直是独特的摇滚和流行音乐会的举办地。它是协会、组织甚至维也纳市政部门的所在地。
维也纳的环境增长具有高度的可持续性和弹性——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支持使用可再生能源,以及加强气候适应战略来实现。维也纳市是自行车友好型城市,该城市还拥有超过50%的土地用于开放区域和1300千米的自行车道。维也纳是最具创造力和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维也纳及其周边的这些保护区不仅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并有助于形成可持续的、具有环保意识的城市氛围。
维也纳市通过其“OkoKauf Wien”项目,成功将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1.5万吨。维也纳市已连续十多年在采购商品和服务时遵循生态标准,欧盟委员会曾称赞奥科凯夫维也纳(OkoKauf Wien)是促进资源效率最有效的项目之一,“OkoKauf Wien”已成为欧盟委员会选出的三个杰出可持续采购项目之一。维也纳每年可节省约150万欧元。维也纳的两大生态管理推广项目——Okokauf Wien和EcoBusiness Vienna。维也纳市环保局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办公室拥有超过十年的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经验,并向国外合作伙伴传授相关知识和经验。维也纳市在 奥地利年联邦和省级可持续发展的最新报告中也被审计法院称赞为模范作用。
维也纳生态商务项目旨在支持维也纳私营企业和商业界实施环保和可持续的举措。自该项目启动以来,已有740多家当地企业参与其中。因此,他们总共节省了约5.57亿欧元的运营成本,同时在资源消耗(如能源、原材料和水)和废物排放方面也实现了类似的减少。“天然美食餐盘”的目标是识别那些通过环保和(有机)品质脱颖而出的菜肴,从而为维也纳的集体餐饮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天然美食餐盘”还有助于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米兰城市食品政策公约以及奥地利在维也纳的健康目标。
奥地利的社会保险由健康保险、养老金保险和意外保险组成。奥地利的社会保险机构是公法规定的法定机构。所有保险机构都是奥地利社会保险机构主要协会的成员。奥地利人开始工作,他们就自动获得保险保障,保险保护延伸到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以及养老金领取者。保险缴款是根据个人的收入计算的,社会保险缴费由用人单位扣除,并上缴给当地税务局。雇主还负责在有关社会保险办公室为雇员注册。员工一旦注册,就会收到一个社会保险号。2005年以来,所有受保人及其共同受保家庭成员都收到了所谓的电子卡。使用电子卡,可以验证保险范围。奥地利实行两级医疗保健系统,这意味着所有个人都接受公共资助的护理。医疗保健系统为所有公民和居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维也纳位于欧洲最重要的交通干线中心之一,地处多瑙河畔,是多瑙河流域的最大城市,维也纳拥有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一公共汽车、火车、有轨电车和地铁线路,维也纳公共交通经营着五条地铁线路、29 条有轨电车和 127 条公交线路,其中 24 条是夜间线路。夜线仅在凌晨 0:30 至凌晨 5 点之间运行。在周末和公众假期,维也纳地铁通宵为乘客提供服务。维也纳公共交通车队目前由 500 多辆有轨电车和 450 多辆公共汽车组成。维也纳拥有西欧国家最大的内河港口—维也纳港。维也纳拥有欧盟最大的夜间火车枢纽—维也纳中央火车站和奥地利最大的机场—维也纳国际机场。
维也纳的道路网络包括市政道路、高速公路和高速公路,并辅以自行车设施,总长度近1380千米。其中近五分之一(以及约六分之一的市政道路)位于第22区,在该地区拥有最高的自行车设施,为0.4%。主要道路有环城大道等。截至2022年末,维也纳市政道路全长2798千米、高速公路全长47千米、联邦公路全长46千米、自行车道全长1661千米。
维也纳是奥地利铁路系统的一部分,是奥地利铁路系统的枢纽,为全国各地和国外提供服务。维也纳铁路卡可适用于奥地利联邦铁路所有路线,凭维也纳铁路优惠卡,可以在任何奥地利联邦铁路线和多瑙河航务运输线上得到50%的优惠。铁路系统将维也纳中央火车站与布拉迪斯拉发、布达佩斯、卢布尔雅那、慕尼黑、布拉格、威尼斯、弗罗茨瓦夫、华沙、萨格勒布和苏黎世等欧洲城市连接起来。维也纳最大的火车站:中央火车站。截至2022年末,维也纳拥有5个火车站,主要火车站有中央火车站、火车西站、弗朗茨·约瑟夫火车站等。维也纳铁路主要由奥地利联邦铁路公司运营,有20条直达铁路线路通往德国,其中有11条夜间铁路线路。
中央火车站是维也纳最大的火车站,线路主要连接东欧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等地以及西欧的斯图加特、巴黎、威尼斯、雅典等城市。乘坐地铁到市中心大约需要10分钟。
维也纳仅有一个机场,为维也纳国际机场,也称施威夏特机场。该机场位于维也纳市中心东南18千米,是奥地利最大的机场,也是奥地利航空公司的枢纽。该机场的大型航站楼占地面积150000平方米,可起降空客A380以下的宽体飞机,拥有密集的欧洲目的地网络以及飞往亚洲、北美和非洲的长途航班。截至2022年末,由奥地利航空公司运营的全球航线网络每天覆盖130个目的地和360个航班,共有62架飞机,其中长途航线由9架波音767和波音777飞机执飞,中短程航线共有53架空客A320系列飞机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195型飞机投入使用。维也纳机场客运量持续增长。2024年上半年,维也纳机场的客运量增长了7.9%,达到14386331人次,占2019年危机前水平的98.1%。
多瑙河联接维也纳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两个首都,水运是两个首都之间主要的交通方式。从维也纳顺流航行到布达佩斯需要5小时,从布达佩斯逆流航行到维也纳则需要6小时20分钟。维也纳港集团是维也纳控股集团的一部分,经营着三个大型货运港口,包括维也纳港的基础设施及其子公司:弗洛伊德瑙港、阿尔伯恩港和洛包石油港。每年约有 1,200 艘货船在所有三个货运港口处理。主要运输矿物油产品以及道路用盐、水泥、沙子或钢铁产品等建筑材料或谷物和人造肥料等农产品。其中,维也纳港位于欧洲最重要的交通干线中心之一,距黑海约2000千米,是多瑙河流经维也纳的一个内河港,也是西欧国家最大的内河港口,可抵达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等西欧重要港口城市。
维也纳港是多瑙河流经维也纳的一个内河港,也是西欧国家最大的内河港口。占地面积为350万平方米,码头总长度为5千米,拥有起重能力从6吨到160吨的各类吊车,仓储总面积为6万平方米,粮库储藏能力为9万吨。分为三个部分,为集装箱码头,散货(汽车)码头和石油码头。维也纳港是多瑙河流域最大的集装箱港,有5000个标准箱的堆放场,是多瑙河流域一个重要的汽车贸易集散地。在港口保税区有可停放7500辆轿车的露天停车场,还有可停放2500辆轿车的库房,总计可停放轿车10000辆。
维也纳拥有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公共汽车、火车、有轨电车和地铁线路几乎可以立即到达城市的任何地方。截至2023年底,维也纳有五条地铁线路、29条有轨电车和127条公交线路,其中24条是夜间线路。夜线仅在凌晨0:30至凌晨5点之间运行。在周末和公众假期,维也纳地铁通宵为乘客提供服务。有500多辆有轨电车和450多辆公共汽车。单程票价起价为2.4欧元。
维也纳拥有丰富的文化多样性,是多元文化艺术之城和世界音乐之都,有着维也纳历史中心、拥有各种古典音乐、歌剧、美术、饮食和国际赞誉的咖啡馆。作为多元文化艺术之城,维也纳城内的建设汇聚了罗马建筑风格、哥特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等多种风格,作为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古典音乐界培养了包括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在内的作曲家,有交响乐、音乐和话剧的结合体——歌剧,以及芭蕾舞和华尔兹舞。维也纳的艺术文化在数家博物馆和画廊中发展,艺术史博物馆收藏着维米尔、伦勃朗和拉斐尔等艺术家的作品。利奥波德博物馆展出了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和埃贡·席勒等对维也纳艺术产生重大影响的奥地利艺术家的作品。维也纳饮食界将外国风味与传统奥地利饮食融为一体,维也纳咖啡馆成了维也纳文化标志。维也纳的文化结构由几个世纪以来的习俗编织而成。
维也纳是前奥匈帝国的伟大城市,饮食丰富多彩。这座城市的饮食反映了当时作为欧洲大国的文化互动,是各种口味的融合。受中东欧地区国家及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多重影响,维也纳菜肴汇聚了米饭菜肴、糕点饮食、素食主义菜肴、犹太饮食等风格多样的菜系。主要饮食有萨赫蛋糕、维也纳炸牛排、咖啡、啤酒、猪脚等。咖啡馆在维也纳还是一个文化机构,是文化标志,在维也纳知识和艺术生活的形成中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在街头小吃中,香肠是维也纳最典型的快餐,遍布全城的“Würstlstand”小吃店提供热香肠和热狗。维也纳香肠在维也纳可能被称为“法兰克福香肠”,当地人通常更喜欢Bosna(加洋葱和香料)、Burenwurst 和Käsekrainer或“Eitrige”(奶酪融化)。
维也纳是少数保留葡萄园的国际首都之一,Grüner Veltliner葡萄酒是维也纳的经典,它是奥地利种植最广泛的葡萄酒,以其干爽、清爽的口感而闻名。维也纳也有很多不含酒精的饮料,其中,奥地利软饮料Almdudler可以与可口可乐等全球知名品牌相媲美。“Spezi”是可口可乐和橙味芬达的独特混合,当地称之为Frucade。奥地利是一个十分推崇啤酒的国家,拥有 300 多家啤酒酿造商,精心酿造了1000多种啤酒。最受欢迎的啤酒包括来自Ottakringer、Stiegl、Zipfer 和 Gösser等地区啤酒厂的浓郁拉格啤酒,维也纳是奥地利最大、最著名的啤酒厂奥塔克林格 (Ottakringer) 的所在地。维也纳的供水不仅安全、清洁。
维也纳炸牛排
维也纳炸肉排是一道德国菜,由薄小牛肉排制成,裹上面包屑和煎炸。它是奥地利的国菜之一。
维也纳香肠
维也纳香肠是乳化型香肠的一种,质地细腻,外层脆嫩,内部柔软。
Grüner Veltliner葡萄酒
是维也纳的经典体验,是奥地利种植最广泛的葡萄酒,以其干爽、清爽的口感而闻名。Grüner Veltliner中的酸度和香料与奶油或脂肪菜肴完美搭配。维也纳炸肉排的传统搭配是完美的,陈年版本非常适合搭配坚硬的山地奶酪,例如格吕耶尔奶酪或阿彭策勒奶酪。
维也纳咖啡
维也纳总共有40种不同类型的咖啡。其中最受欢迎和最著名的是Wiener Melange,它于1830年左右首次提供。中文可以翻译为“马车夫咖啡”有时,配有生奶油。
维也纳的水
维也纳人的日常饮用水主要来自两个起源于阿尔卑斯山的天然水源。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维也纳一号、二号高山引水系统相继建成。前者从与维也纳相邻的下奥地利州“皇帝泉”出发,全长150公里。后者以奥地利南部施泰因马克州的萨尔察河谷为源头,全长超过180公里,串联起100多座高架水渠、水道桥以及19条地下管道。来自高山的泉水温度较低,口感偏甜。维也纳以完善的法律保护饮用水安全,输水全程都有严密监测和保护,确保没有污染物混入,因此自来水的水质可以达到“婴儿饮用标准”,卫生状况甚至超过瓶装水和使用过滤装置的效果。
多瑙河岛节是欧洲最大的露天音乐节之一,由维也纳社会党于1984年创办,距今约有40年历史,每年都在维也纳多瑙河岛上举行,举行时间为每年6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持续时间为3天。该节日免费向公众开放,表演内容为1000个不同音乐风格的乐队现场表演,从摇滚到流行音乐,汇聚了hip-hop、爵士乐、布鲁斯、传统维也纳音乐和美国乡村音乐等音乐风格,每年的演出表演都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前来。过去活动中的国际明星包括后街男孩、阿纳斯塔西亚、邦妮·泰勒、芒多·刁、丽莎·斯坦斯菲尔德等。
10月26日奥地利的公共假日。每年在首都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前的英雄广场都会举行庆祝活动,奥地利总统、政府官员、军队将领以及数千群众都会参加。国庆节当日,国家议会,总统府都会对民众开放。一些市中心的博物馆,例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门票会有不同程度的折扣。
维也纳艺术节是国际间极具影响力的重要艺术节之一,创立于1951年,该时期正值两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重建时期,故最初旨在向世人宣告“奥地利将重启,并满怀信心的面向未来”。该节日每年五月中旬开始,六月中下旬结束,持续5周,呈现的作品主要分为自制、合制和邀演作品三大类,集戏剧、表演、舞蹈、音乐、视觉艺术、装置艺术、演讲、参与、工作坊和尚无法归类的新艺术形式于一体。是奥地利的音乐圣地——维也纳最美的季节。在此期间,维也纳艺术节主办方会在当地各大剧院、场馆乃至街道广场展开各种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主题演出。艺术节上的戏剧作品、文化活动、即兴表演、经典剧目也让这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音乐之城更加迷人。
作为维也纳艺术节组成单元,“奥地利中国日”活动2022年6月22日首次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办,“奥地利中国日”以中国舞狮在多瑙河公园开场,上演了川剧变脸、古琴独奏《梅花三弄》、二胡独奏《赛马》、中国民族舞蹈《敦煌飞天》、大合唱《茉莉花》等节目。
新艺术运动在1890年至1910年间达到鼎盛时期,在维也纳,这种艺术风格也被称为分离派风格。1897年,艺术家们摆脱了传统的历史主义风格。最终,维也纳分离派建立了一个展览中心,其第一任主席是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新艺术在整个欧洲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也各不相同,维也纳以几何形式为主。维也纳新艺术运动在艺术和建筑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仍存在于博物馆和街头。
维也纳新艺术运动在绘画、家具设计和建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埃贡-席勒、奥斯卡-科科什卡、理查德-格斯特尔、弗朗茨-马奇、卡尔-莫尔、马克斯-库兹韦尔、阿尔弗雷德-罗勒是奥地利最著名的新艺术代表。在维也纳的许多博物馆(美景宫、利奥波德博物馆、维也纳博物馆、分离派、克里姆特别墅)都可以欣赏到这些画家的作品。奥地利新艺术运动的终结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维也纳有着悠久和伟大的音乐传统,涵盖了西方音乐史的重要阶段,先后可分为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以及现代音乐。
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风格开始于17世纪初的意大利罗马,先传到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后来传到奥地利、德国和俄罗斯。这种风格运用繁茂、对比、精致的装饰、深沉的音乐颜色和富丽堂皇来唤起惊奇和敬畏之感。巴洛克风格起源于意大利画家安奈贝尔·卡拉奇和卡拉瓦乔,随着塞斯蒂创作了利奥波德一世时代最著名的歌剧《Il pomo d'oro》后,巴洛克歌剧在维也纳盛行,音乐史中通常将1600-1750年这150年称为巴洛克时期,即从第一部歌剧诞生到巴赫去世。音乐逐渐从意大利向德奥转移,J·S·巴赫和亨德尔他们在1750年左右的先后离世。
古典主义音乐
18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音乐进入“古典主义”时期,这个时期时间不长,只有半个世纪左右。古典时期的音乐庄重、高雅,充满世俗生活的欢娱,海顿、莫扎特的音乐代表着古典主义最典型的风格样式。在贝多芬时期,音乐的风格酝酿着转变,贝多芬在古典主义的形式语言框架内是实现了最大的突破,他把音乐引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古典时期最重要的成果是交响曲、奏鸣曲、室内乐等,贝多芬的9部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5部钢琴协奏曲以及众多的室内乐都是古典主义器乐的巅峰之作。其中有代表性的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莫扎特的歌剧和海顿的清唱剧是古典主义声乐的最成功作品。海顿有清唱剧《创世纪》、《四季》等。莫扎特歌剧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唐·璜》等。
浪漫主义音乐
音乐的浪漫主义贯穿了整个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发端于德奥,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有奥地利的舒伯特,德国的冯·韦伯、门德尔松、舒曼,布拉姆斯、瓦格纳,法国作曲家柏辽兹,以及波兰的肖邦、匈牙利的李斯特以及意大利的威尔第。从19世纪中叶起,俄国的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柴可夫斯基,捷克的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等的音乐创作为欧洲音乐带来了新的气息。晚期浪漫主义追求强烈的音响,作品篇幅庞大而复杂,和声风格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最有影响的晚期浪漫派仍是德奥作曲家,马勒、理查·施特劳斯也是代表。维也纳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有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等,其中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被誉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现代音乐
随着“第二维也纳学派”的出现,维也纳乐派对许多作曲家和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阿诺德·勋伯格、阿尔班·贝尔格和安东·冯·韦伯恩维,勋伯格,开创了第二维也纳乐派,提出的十二音列理论。
1776年,约瑟夫二世宣布了所谓的“Spektakelfreiheit”或“Schauspielfreiheit”,维也纳出现了第一批私人和商业剧院。维也纳的商业剧院的核心是娱乐性的喜剧和讽刺剧,通常以维也纳方言表演。原始维也纳戏剧传统的最重要代表F.Raimund和J.Nestroy。奥地利戏剧史上最可耻的一章之一是凯撒庆典城市剧院,它成立于一个“雅利安人”和泛日耳曼剧院。 它与反犹太主义的基督教社会党紧密相关,二战后,经典作品重新复活——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歌剧、雷蒙德和内斯特洛伊的喜剧以及格里尔帕策和霍夫曼施塔尔的戏剧。
歌剧在1700年左右发展起来,是与宫廷歌剧相对应的资产阶级歌剧。当约瑟夫二世决定将维也纳的法国剧院(今天的布尔格剧院)改造成 “德意志民族剧院”,并在那里推广德国歌舞剧的演出时,它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上升。创作了A.萨利耶里的 “Der Rauchfangkehrer “或莫扎特的 “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 “等作品。这些作品非常清楚地展示了 “维也纳民族歌舞剧 “是如何将维也纳古老的民间戏剧传统与水歌剧和歌舞剧相结合的。最大的不同是,现在用歌曲代替了咏叹调,用口语代替了朗诵。维也纳的歌剧代表人物为莫扎特,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有:《费加罗的婚礼》(1786)、《唐•璜》(1787)、《女人心》(1790)以及《魔笛》(1791)等。
因为给 “老百姓 “看的演出剧目在名称上要与给贵族看的作品分开,所以叫 “民间剧”。他们的行动通常直接来源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剧中常有音乐、歌舞的穿插,丰富了剧目的内容。维也纳民间喜剧直接从这一类型的一个子类型发展而来,即被称为 “滑稽 “的粗俗喜剧。音乐从一开始就在这些作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最终走到了这一步,以至于很难区分简单的戏曲和闹剧。尤其是这两个剧种都是在同一个剧院里用同一个乐队演出的,部分也是用同一个演员演出的。维也纳大众剧以斐迪南·雷蒙德的魔术剧和约翰·内斯特罗伊的民间喜剧为代表,突出的特点是内容的平民化、语言的大众化以及表演的娱乐化。
芭蕾舞
皇帝斐迪南二世的妻子埃莱奥诺尔·冈萨加于1622年首次在维也纳表演芭蕾舞。紧随其后的是新艺术形式的首次开花,当时这种艺术形式仅由贵族成员实践。这个“高贵”的合奏团是由各自的皇帝亲自领导的。只有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专业舞者才被接受。直到18世纪早期,才形成了一支完全由专业舞者组成的团队。
在维也纳工作的具有国际血统的舞蹈家和编舞家中,有一些人的名字现在已成为传奇,来自意大利:桑托和多梅尼科·文图拉、加斯帕罗·安吉奥利尼、加埃塔诺·维斯特里斯、萨尔瓦多·维加诺等,来自法国: Jean Georges Noverre, Louis Duport等,来自丹麦:August Bournonville、Lucile Grahn,来自德国:Heinrich Kröller,奥地利人中:弗朗茨·希尔弗丁、范妮·埃尔斯勒、约瑟夫·哈斯雷特、格雷特·维森塔尔和埃里卡·汉卡。
华尔兹舞
维也纳舞会文化起源于200年前的维也纳会议(1814/15)。当时,欧洲正处于重组阶段,为了使谈判嘉宾的逗留更加愉快,人们举办了舞会和社交活动。当时的口号是:“会议在跳舞”。整个维也纳都随着三拍子的华尔兹舞曲摇摆起来,成为了华尔兹之都。201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维也纳华尔兹(演奏、舞蹈和歌唱)列入奥地利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897年,在绘画领域形成了维也纳分离派——“分离”的意思就是要和主流划清界限,要和传统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分离派的第一任主席是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成员包括科罗曼·莫塞尔、约瑟夫·霍夫曼、约瑟夫·马里亚·奥尔布里希、奥托·瓦格纳和埃贡·席勒等。维也纳分离派既着力于在传统艺术风格上发挥个性,又竭力寻求传统艺术与现代的融合,从而开创出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形式,代表美术家有克里姆特等,其绘画风格具有简单的几何线条所组成的装饰性图案、强调装饰色彩、运用中国绘画造型元素等特点。
维也纳1900年是欧洲文学印象主义的首都。作为对僵化形式主义和过度复杂的美学主义的抗议,文学印象主义的口号是“简单是真理的印记”。印象主义利用了语言紧凑的抒情和散文形式。它的 主要体裁包括格言、随笔、短篇小说和素描。文学印象主义的标志是将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周围的客观社会世界融为一体。外部事件往往成为探究主观情感和态度的契机。在风格上,印象主义以简洁、电报式的语言使用为特点,利用暗示、玩弄文字、尖刻的机智和幽默。代表作家有卡尔·克劳斯,彼得·阿尔滕贝格等。
罗马式风格很晚才到达维也纳,大约在1100年(在这里一直使用到大约1260年)。 当时,在今天的Backerstra ße和Sonnenfelsgasse地区建立了一个商业郊区(Kollner Hof),在今天的Weihburggasse地区建立了“Wihpurc”。直到马格瑞夫·利奥波德四世(Margrave Leopold IV)和他对维也纳的统治时期,这座城市才开始繁荣起来。1137年,最大的罗马式建筑建成,圣斯蒂芬教堂(St. Stephen’s Church)奠基。维也纳的罗马式风格为鲁普雷希特教堂的各个部分,如中殿,尤其是北侧,塔楼一直到二楼,塔楼的地基墙甚至可以追溯到罗马建筑时期。圣斯蒂芬大教堂的西线,特别是巨门和异教塔,圣迈克尔教堂的地窖,苏格兰摇篮的地下结构 。
在奥地利,哥特式建筑是由在Kollnerhof定居的商人在13世纪末引入的。哥特建筑有以下特点:窗户或门上的山形墙。山墙的斜面通常用螃蟹(“爬行花”)镶边,顶部通常有山墙花,分支—也叫尖塔—是用石头雕刻的狭窄塔楼,束柱在罗马式晚期就已经在使用,但直到哥特时期才达到完美。这些柱子由几个四分之一、半个或四分之三柱组成,吊臂系统- 中央中殿的负载被转移到桥墩。在维也纳,没有一座教堂幸存下来(例外:新哥特式的奉献教堂),在维也纳,一些哥特式非骶骨建筑被保留下来,例如Griechengasse 7的哥特式住宅楼,它是城市防御工事的一部分,现在是其中现存最古老的部分,或者Schönlaterngasse 7A的哥特式住宅楼和Sonnenfelsgasse 3的Zwölf-Apostel-Keller拱顶。Naglergasse 15 和 Naglergasse 17 的房屋也仍然保留着 15 世纪的建筑核心。
早期巴洛克时期大约从1575年持续到1650年(之前是文艺复兴时期)——在维也纳,从1600年持续到1680年,从1650年到1720年的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晚期,也被称为洛可可,从1720年到大约1770年。维也纳的早期巴洛克式建筑:多米尼卡纳尔教堂,Am Hof教堂的立面等。维也纳的巴洛克式建筑:安纳基教堂、卡尔教堂等。
从13世纪到19世纪,维也纳市仅延伸到第一区。因此,它是这座城市最古老的核心,并且仍然带有标志性的条形十字架作为其徽章。维也纳市的徽章最早记录在13世纪70年代的所谓“维也纳芬尼”上。据推测,纹章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帝国军队的旗帜。鲁道夫一世(1218年至1291年)时期军队的风暴旗设计类似。可以假设这面旗帜被认为是纹章的模型。
维也纳的印章是在鹰与徽章胸甲的结合。第一个城市印章采用了城市统治者的盾形纹章或印章,即巴本贝格鹰,该印章的使用可能与1221年授予城市权利有关。1925年规定的盾形纹章和印章在图形上进行了现代化和扩展,以包括一个盾形纹章版本,其中鹰作为十字盾牌的纹章持有者,只有维也纳的机关才允许使用这种形式的徽章。
维也纳的旗帜颜色是红色和白色,由两条等宽的水平条纹组成,上面的是红色的,下面的是白色的,高度与其长度之比是二比三。
维也纳市的市花是罗勒花(Ocimum basilicum)。市民把罗勒花看作是恢复和重建的象征,并被称为“维也纳的芳香”。维也纳是一个美食之都,奥地利传统的美食中经常用到罗勒花,特别是在奥地利烹饪中的传统调味料,例如奥地利香肠、苹果汤和传统的奥地利香草煎饺。光荣归还奥地利主权后,罗勒花还作为纪念的象征被广泛用于奥地利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活动中。罗勒花也是维也纳市的标志性元素之一,罗勒花作为维也纳市的市花,不仅代表着恢复和重建的象征,还反映了当地饮食文化的重要性。
维也纳历史中心占地371公顷,核心区基本上延伸到整个第一区(多瑙河运河河滨地区除外)以及第 3、4、7 和 9 区的相邻区域,其内包含了维也纳世界文化遗产的所有要素,包括其建筑和城市品质以及布局,以及展示了其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中世纪、巴洛克和“基础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些阶段象征着奥地利和中欧的历史。维也纳历史中心缓冲区面积为462公顷,包括 Landstraße、Alte 和 Neue Wieden、Schaumburgergrund、Magdalenengrund、Windmühle、Laimgrube、Mariahilf、Spittelberg、Sankt Ulrich、Neubau、Josefstadt、Alservorstadt 和 Roßau 的部分郊区在西部、南部和东部。在北部,缓冲区与 Brigittenauer Lände、Obere Donaustraße 和 Untere Donaustraße 接壤。这包括1900年左右的多瑙河运河法规的左岸墙以及上游的绿地。2001年12月13日,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5届会议期间,维也纳历史悠久的市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美泉宫和美泉宫公园核心区总面积约为120公顷,包括整个前巴洛克式宫殿场地,北部基本上与Wiental(Schönbrunner Schlossallee接壤,西部与Maxingstraße和Hietzing公墓接壤,南部与Am Fasangarten街接壤,东部与Gaßmannstraße和Grünbergstraße接壤。实际的城堡及其附属建筑与拥有玻璃屋和动物园的公园一样,都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曾经通往城堡的主轴线的遗迹,即今天的Schlossallee,也被包括在较窄的保护区内。缓冲区包括邻近地区12至15的部分地区,原则上从北部的Westbahn轨道延伸到南部的S-Bahn或西部和东部相邻的老城区。1996年,美泉宫和美泉宫公园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维也纳咖啡馆文化的历史与1683年维也纳围城战的结束紧密相连。在围城战期间表现出英勇行为的维也纳市民乔治·弗兰茨·科尔希茨基是第一个在维也纳获得咖啡经营许可证的人。土耳其人留下的咖啡豆是他成功的基础。维也纳第四区有一条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并在弗劳尔滕大街/科尔希茨基巷的拐角处竖立了一座雕像。 维也纳的第一家咖啡馆实际上是由亚美尼亚间谍迪奥达托开设的。他在维也纳帝国宫廷供职,他了解来自家乡的深色咖啡豆和咖啡制作艺术。维也纳第4区的乔安尼斯-迪奥达托公园是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大约1890年左右,格瑞恩施泰德咖啡馆成为一个名为“青年维也纳”的文学团体的固定聚会场所。一群杰出的年轻作家,如霍夫曼斯塔尔、卡尔·克劳斯和阿图尔·施尼茨勒,经常在咖啡馆聚会,并由此诞生了咖啡馆文学。2011年,维也纳咖啡馆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班牙骑术学校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所传统的利比扎马骑术学校,不仅是古典盛装舞步赛的中心,其总部还是维也纳的一大景点,进行公开表演,并允许参观一些训练项目,在古典盛装舞步赛方面已经有四百年的传统经验,学校领先的马匹和骑手还定期在全球巡回演出。维也纳的西班牙皇家马术学校是世界上唯一一所自文艺复兴以来始终不变地保持并继承“高中”古典马术的机构。2015年12月以来,西班牙皇家马术学校的马术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维也纳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主要景点有被誉为“城中之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维也纳历史中心一部分的霍夫堡宫,被称为“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的圣斯蒂芬大教堂和被称为“欧洲最美的巴洛克城市建筑群”的美泉宫等。
维也纳的著名景点从内城向外城依次展开,分为3层。内城即老城,素有“维也纳心脏”之称,这里街道狭窄,卵石铺路,纵横交错,两旁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塔耸立蓝天。围绕内城的内环城线,宽达50米,路边生长着各种树木,两旁有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内环城线与外环城线之间是城市的中间层,这儿是密集的商业区和住宅区,其间也有教堂、宫殿等建筑。外环城路的南面和东面是工业区,西面是别墅区、公园区、宫殿等,一直延伸到森林的边缘。座落在城市北面的多瑙公园,也是游人云集的地方。
维也纳的自然景观有维也纳森林,多瑙-奥恩国家公园、维也纳普拉特公园、多瑙岛等,人文景观有阿尔贝蒂娜博物馆,史蒂芬大教堂,霍夫堡皇宫,美泉宫,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等。
维也纳普拉特公园位于维也纳利奥波德城地区,占地 6 平方公里,由多瑙河冲积而成,地形独特。该社区以西北边缘的游乐园Wurstelprater而闻名。普拉特是郊游和休闲活动的热门场所,提供各种体育设施,包括足球、棒球、陆地曲棍球、网球、高尔夫、飞盘高尔夫、跑步、马术运动、游泳、保龄球和滑板。冬季游客可以参加滑冰、越野滑雪和雪橇运动。
鲁道夫贝德纳尔公园于 2008 年开始修建,位于维也纳的利奥波德城区,是自 1974 年以来修建的最大的公园。该公园以 1977 年至 1984 年任职的区长的名字命名,横跨前北火车站遗址的一部分。高大金属柱子涂成橙色,是公园的设计特色,公园还设有一个“树幕”,由280棵新栽的树组成。前货运站的线条与多瑙河平行,决定了公园的朝向。公园的南部设有溜冰场和街球场等设施。
维也纳的内城即老城,老城的中心是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老城内还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霍夫堡皇宫、环城大街,爵士酒吧、舞厅和艺术画廊等。维也纳的大部分旅游景点常年开放,比如美泉宫、霍夫堡皇宫、贝尔佛第宫和维也纳博物馆,游客大多选择夏季来旅游,也有不少游客在每年12月来到维也纳参加圣诞市场。哈布斯堡王朝在维也纳的美泉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而市中心的斯蒂芬大教堂则是维也纳的标志。
美泉宫曾是哈布斯堡王朝著名统帅和艺术鉴赏家欧根亲王(Prince Eugene of Savoy)的夏季住宅,由建筑师约翰·卢卡斯·冯·希尔德布兰特(Johann Lukas von Hildebrandt)建造,如今为奥地利国家美术博物馆。它由两座宫殿(上宫和下宫)组成,具有浓郁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被称为“欧洲最美的巴洛克城市建筑群”。宫内拥有各式的艺术品收藏,主要收藏着古斯塔夫·克林姆特(Gustav Klimt)、埃贡·席勒(Egon Schiele)和奥斯卡·科柯施卡(Oskar Kokoschka)的重要作品,其中上宫里面藏有19世纪和20世纪的艺术作品,最有名的是克里姆特的《吻》;下宫是中世纪艺术和巴洛克美术馆。美泉宫是欧洲最美丽的巴洛克式建筑群之一,因其历史意义、独特的建筑群和华丽的陈设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位于欧洲心脏地带的大都市和联合国全球四个办事处之一,维也纳在许多方面都积极参与国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