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

更新时间:2024-08-28 15:50

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现吐鲁番市)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曾是游牧民族,其生活习俗与其他游牧民族是一样的,有着久远的制作和使用毛毡的历史。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细君公主远嫁于乌孙汗王为妻,在伊犁草原生活了三年后留下了一首诗:“吾家嫁我今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隆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描绘出了游牧民族的居住在毡房的情景。制毡是游牧民族的一大发明,毛毡主要用于搭建毡房、铺炕、制靴制帽和一些生产用品。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以后,回鹘人西迁进入塔里木盆地周缘地区,改游牧为农耕。但定居后的维吾尔人仍然大量饲养牛羊,大量制作和使用畜产品,而且维吾尔人传统上睡实心大土炕,毛毡因其柔软隔潮、保暖,成为最好的铺炕材料,个别情况下也被作为装饰品挂在墙上。按维吾尔人的风俗,对于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和物品都要进行精心的装饰。使用最多的毛毡当然在必须装饰之列,这就产生了制作花毡的技艺。

清代时维吾尔族人创制出的木模截印和木滚印花技艺最为独特。

工艺特征

花毡

维吾尔族花毡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非常高,使得维吾尔族制花毡的艺匠们研究花毯的制作技艺。根据制作技术的不同,花毡分为绣花毡、补花毡、擀花毡、印花毡、彩绘花毡等品种。

维吾尔族花毡的纹样及印花布纹样约有百余种,其中既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寿”字纹、回文、博古纹,也有阿拉伯风格的几何和花卉纹样及维吾尔族独特的日常用品和生产工具纹样,有窗棂壁龛城堞、飞禽走兽等变形纹样组成,还有伊斯兰教风格的净壶、圣龛等纹样,甚至还有古代西域流传的一些纹样。

印花布

维吾尔族民间印花布,是维吾尔族典型的手工艺品。它的最大特色是把手工的独创的印染技术和民族风格的图案融为一体,具有装饰趣味和浓重的乡土气息。

维吾尔民间印花布是维吾尔族典型的手工艺品。它最大的特色就是纯手工的、独创的印染技术和民族风格的图案融为一体的风格。维吾尔民间印花布在工艺形式上分模戳多色印花和镂版单色印花两类。从制作到纹样造型、布局、构图,具有强烈的维吾尔民族风格。图案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多种物象。人们长期使用彩印花布作为棉袍衬里、腰巾罩单、窗帘、门帘、尘垫套壁挂、礼拜单、墙围布和炕围布。

两种工艺中流传最广、使用最多、历史最久的是木模截印技艺。镂版蓝印花布虽采用内地传统的印花布方法,但多采用民族特点的纹样。

工艺流程

花毡

新疆民间制毡方法如是:先将芨芨草帘铺于地上,把洗净的羊毛摊在上面,以柳条拍打使之均匀后漉以沸汤。再驱赶驴、马拉着石滚在上面来回碾压成毡;或煎烧沸汤,将羊毛投人其中搓洗,俟其粘合,以木板定物式,铺绒其上,运轴赶成毡。所制之毡,白、黑为本色,其余皆染色。

印花布

维吾尔民间印花布主要有模戳多色印花和镂版单色印花两种。模戳多色印花,是将纹样覆画于梨木或核桃木上,以木模立槎制纹,雕刻成凹凸分明的图案,然后用此模戳蘸黑色染液(面汤浸泡铁锈着液)印出黑色纹样。一个模戳就是一个单独纹样。用一个单独纹样模戳可以拓印形式多样的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纹样,形成一个组合的整体图案。然后,再用不同的填色模戳和用毛笔、毛刷蘸上其他各种染液,按其纹样所需加以拓涂而形成色泽绚丽的多色印花布。传统的染料为植物质和矿物质染料,均用土法制染。而镂版单色印花,是将纹样覆画于厚纸板或铁皮上,镂空花纹成为印版。印染时将镂版置于白布之上,用灰浆(石膏粉配以面粉和少量的鸡蛋清)涂抹于镂空花纹处,灰浆即黏着于布上。取去镂版,待灰浆干后,将布放人染液中浸染、晾干,剥去灰粉,即现出色、白相间的印花来。两种工艺中流传最广、使用最多、历史最久的是木模截印技艺。镂版蓝印花布虽采用内地传统的印花布方法,但多采用民族特点的纹样。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纹样图案丰富、色彩鲜艳,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及外来文化汉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有着很高的人文和艺术价值。

维吾尔族花毡和印花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蕴含了维吾尔族人民基于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的文化观念,充分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是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精华。

传承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的居住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方式也发生相应的改变,由此导致花毡逐渐消失,新疆城乡居民大多已搬进新居,也不再需要墙围布、炕围布,彩印花布在维吾尔族生活中的用途正在减少,在市场上已乏人问津。在此情势下,花毡和彩印花布艺人纷纷改行转业,他们的子孙也不再继承这一古老的技艺。在世的老艺人大多已到暮年,古老的手工技艺面临着人亡艺绝的局面,急需抢救和保护。

传承人物

牙生·阿不都热合曼,男,维吾尔族,1957年生,新疆和田人。2006年5月20日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申报。

尧尔达西·阿洪,男,维吾尔族,1948年生,新疆洛浦人。2006年5月20日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申报。

木斯勒木江·恰尔甫汗,2014年07月16日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申报。

吾吉阿西木·吾舒尔,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申报。

保护措施

2016年3月12日至4月1日,“花毡技艺传承人群”首期培训项目在新疆大学实施,参加“花毡技艺传承人群”首期培训班的有50名学员。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项目保护单位新疆大漠土艺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社会荣誉

2010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哈萨克妇女热依哈·托呼达尔制作的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花毡,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吉尼斯之最——面积最大的哈萨克族刺绣花毡”认证证书。

重要展览

2005年,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牙生·阿不都热合曼随新疆展团展示了花毡制作技艺。

2010年9月,在第十九届乌洽会上,维吾尔族毡、印花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会展。

2016年9月20日,在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化年展中,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在其中得到展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