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1-06 23:36
维拉内拉( villanella) ,意为乡村歌曲,是一种起源于民间的歌曲体裁,成型于那不勒斯。15世纪至16世纪,维拉内拉流行于意大利,由农民和手艺人演唱。
维拉内拉,也称坎佐维拉内斯卡(canzone villanesca)或维拉内斯卡,其词干为“villa”,“乡村”之意。该体裁是一种于30年代源自那不勒斯,也称“那不勒斯歌曲”。
坎佐维拉内斯卡是该体裁早些时候的称谓,作形容词,意为“乡村风格的”,最早出现于1537年出版的一本名为“Canzoni villanesche alla napoletana”的三声部匿名作品集。之后一本是1541年出版的诺拉的作品集“Canzoni Villanesche”。
16世纪50年代,作为名词的维拉内拉开始取代之前的维拉内斯卡,最早出现于罗马出版的一本作品集的标题。
写作维拉内拉的作曲家有诺拉(乔瓦尼·多梅尼科·德·乔瓦内·达,Nola,Giovanni Domenico de Giovane da)是最早运用这一体裁的作曲家;此外还有韦基(奥拉齐奥,Vecchi,Orazzio)、多纳托(巴尔达萨雷,Donato,Baldassare),他们均为意大利作曲家。
16世纪末,以三声部为主、织体简单的维拉内拉继续被广泛创作。
维拉内拉歌词内容多样,包括讽刺、戏谑、嬉戏、爱情等主题,相对弗罗托拉,其歌词多修饰,更典雅,有时于一首歌曲中混用不同语言:依所使用方言、歌词风格、社会功用等可氛围不同类型,主要包括格雷盖斯卡(gregchesca)、朱斯蒂尼亚纳(giustiniana)、马斯凯拉塔(mascherata)、莫雷斯卡(moresca)等。其中,格雷盖斯卡属三声部歌曲,歌词混用威尼斯语和希腊语;朱斯蒂尼亚纳也是三声部歌曲,篇幅短小,常嘲弄无能、口吃的威尼斯贵族;马斯凯拉塔则用于化装舞会和游行;莫雷斯卡演唱者常扮成摩尔姑娘。
简单的和弦式织体
维拉内拉与弗罗托拉风格类似,是一种轻快的主调合唱曲,主要为贵族听众而作,音乐表现滑稽、幽默,常以短音符写成,与牧歌的严肃音乐风格形成对照,许多是嘲讽乡村生活及多愁善感的牧歌。维拉内拉字面上译为“乡村歌曲”或(“农民短歌”),但其仅有少许民间气息,通常为三声部,使用简单的和弦式织体,主要旋律位于高声部,具有吟诵性的主调特征(且吟诵突出诗词重音),此织体特征一直到16世纪末依旧盛行。
维拉内拉为上层社会接受主要源自维拉尔特和拉索的创作。1544年,维拉内拉传至威尼斯,威尼斯作曲家为其增加了第四声部,将原位于高声部的主要曲调移至男高声部,从而扩大了维拉内拉的表现范围,如维拉尔特四声部的坎佐维拉内斯卡与诺拉的三声部原作的比较。
16世纪后期,维拉内拉的声部数量达到六个,代表作曲家有费雷蒂和马伦奇奥。
平行进行之和声特色
维拉内拉突出的音乐特征是大量使用连续的平行三和弦,第三声部在音区、风格上非常清楚常作为和声低音。此外,三声部的维拉内拉常使用平行五度。
维拉内拉中的平行五度可能缘自下述因素:1.平行五度易于普通歌手演唱,最初为使人联想到“乡村”风格;2.作曲家创作维拉内拉是对彼特拉克式严肃牧歌的故意“冒犯”,是对温文尔雅牧歌的嘲讽;3.可能是模仿随意弹奏的乐器的音响效果。马伦奇奥的婚庆牧歌“Scendidal Paradiso”体现了其如何“享受”此连续五度的音响效果,而蒙特威尔第也同样以舞曲及鲜明节奏来强调五度。值得一提的是,除平行五度外维拉内拉还故意使用其它一些“粗野”的和声以体现其不雅特色。
相对称的音乐组织结构
维拉内拉是一种简单、通俗的体裁,其诗歌形式类似一系列的短八行诗(strambotti)——西西里民谣,属含十一个音节的短长格,但相邻对句间有一叠歌,如abR、abR、abR、ccR,此诗歌特征使音乐具有匀称的结构。维拉内拉的音乐轻松、活拨,与牧歌的精致形成鲜明对比,节奏规整、活跃,偶用一些舞蹈式的切分,使用短音符创作,终止式清晰,常在乐器(通常是琉特琴)伴奏下演唱。
代表人物主要参考资料来源
维拉内拉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类似的变体歌曲,如维洛塔、维拉内斯卡和法国维拉内尔。
19世纪,维拉内拉或维拉内斯卡的称呼有时用于具有农民舞曲特点的器乐曲,节拍多为6/8拍,柏辽兹、夏布里埃、杜卡都写有此类作品。
维洛塔
维洛塔(Vilota、Vilotta)是15世纪起源地民间的意大利歌曲——舞曲体裁,与维拉内拉有密切联系。最初是威尼斯的舞蹈歌曲,节奏与意大利舞曲萨尔塔累罗相接近。迭句通常用比较快的速度表演,有时会采用其他节拍。维洛塔的典型例子是《Dila da l’acquasta》,一般认为是弗·巴塔维诺所作,这是主调风格的四声部歌曲,其中男高音声部的旋律为类似复调的短片段。
此种维洛塔在意大利的牧歌发展中成为重要的环链。16世纪中叶,维洛塔从音乐实践中消失,但是其术语却保留了下来,主要用作意大利北部维拉内拉变体的称呼。
法国维拉内尔
产生于16世纪的牧人生活,是根据维拉内尔体诗歌作的歌曲,通常带有五段较短的诗节。其中亦运用迭句的形式。维拉内尔与意大利维拉内拉的区别主要在于歌词的结构。非迭句形式的维拉内尔的例子是柏辽兹声乐套曲《夏夜》(Op.7),这是为泰奥菲尔·戈蒂埃的诗谱的曲,其中第一首为《维拉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