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12 00:15
“维梅”是英国维克斯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英国空军用作能袭击德国工业目标而研制的战略轰炸机,原型机于1917年11月30日首次试飞,仅有几架飞机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之前到达法国皇家空军部队服役。
尽管“维梅”在1919年的跨洋飞行中名声大噪,其最初实际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皇家飞行军团设计的一种战略轰炸机。
“维梅”(Vimy)原本设计为一战时可具备轰炸德国本土能力的重型轰炸机,到1918年11月11日交战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时,英国皇家空军只收到3架生产型飞机,但战后“维梅”在皇家空军服役时间很长。
在战争的最后几年,轰炸机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然而正值英国犹豫不决不知是否应该承认这一新型作战工具时,德国空军轰炸机于1917年出现在伦敦,彻底打消了英国的顾虑。类似汉得利-佩奇O/400及维克斯FB.27等轰炸机开始投入生产。
“维梅”原型机于1917年11月首飞,安装两台207马力伊斯帕诺-絮扎发动机,后来的MkⅡ型和MkⅢ型安装的分别是290马力“萨比恩.莫里”发动机和310马力的菲亚特发动机。不过直到装备了360马力罗尔斯-罗伊斯“鹰”Ⅷ型发动机的维梅MkⅣ型出现后,“维梅”才充分发挥出了自身的作战性能。由于维梅与大型的O/400相比载弹量更大,因而订单数量较大。然而,1918年停战协议签署后,只有一架最终运抵法国。战争的结束导致许多订单的取消。由于一战的结束,很多生产合同被取消,“维梅”总产量仅为300架左右。
“维梅”Mk Ⅰ型 1911年时,维克斯公司已经成为一家有巨大影响力的公司,它用有各色各样的飞机产品。其中F.B双座战斗/侦察机应用最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阶段,维克斯生产了一种大型双翼飞机,它主要是为了快速攻击柏林而设计的。F.B27型“维梅”式飞机是由雷克斯.皮尔逊为了适应汉得利佩奇V/1500型和德.哈维兰D.H10“埃门斯”的同一标准而设计的,它被新组建的独立轰炸机部队大量订购。与这两种飞机相比,“维梅”显得非常坚固,并在1918年马特尔斯郡荒原举办的飞行测试中展示出卓越的操控性能。但是到1918年10月才生产出“维梅”Mk Ⅰ产品,英国皇家空军仅仅在战役中使用了3架。
“维梅”的产品仅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正式进入起步阶段,到1919年6月,Mk Ⅰ型已充斥整个英国皇家空军。该飞机通过在20世纪20年代两次最重要的破纪录飞行而声名大振。第一次飞行所用的飞机是“维梅”Mk Ⅰ型机,去掉了所有军事设备,而附加了一个油箱,使其容量增加到3932公斤。1919年7月14日梅斯阿尔卡克和布朗驾驶该机从纽芬兰起飞,第二天上午8点40分着陆于爱尔兰的一个沼泽地,这标志着第一次成功的无间断跨越大西洋飞行。在同年年底进行另外一项飞行。当时是从11月12日到12月10日,澳大利亚的一对兄弟罗斯.史密斯上尉和基恩.史密斯中尉,随同W.H希尔斯和J.M贝内特军士驾驶该飞机飞往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港,总航程达17912千米。
20世纪20年代后期,装于“维梅”飞机上的罗尔斯.罗伊斯“鹰”式发动机的水冷系统越来越难达到服役标准。后来一些幸存的飞机决定换装420马力阿姆斯特朗.希德利.朱比特发动机或460马力布里斯托尔.朱比特星形发动机。
“维梅”Mk Ⅰ标准型大约生产了158架,随后还生产了74架其他变型机和55架维克斯“弗农”的变型机。“维梅”Ⅲ型飞机和Mk Ⅳ型机都装有罗尔斯.罗伊斯发动机。命名为“维梅”Mk Ⅱ的飞机是最混淆不清的,因为它曾以许多种不同的型号出现。更混乱的是,1923年为了尽力明晰的阐述型号,Mk Ⅲ型机和Mk Ⅳ型又被重新命名为Mk Ⅱ型。可以确定的是,“维梅”机是从1919年到1930年英国皇家空军的标准重型轰炸机。有很多英国皇家空军的飞机被送往海外被用作中东地区空中警戒之用,在这些地方它是由第48、57、70和216中队和飞行训练学院使用的。
“维梅”Mk Ⅱ型 维克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了一种“维梅”Mk Ⅱ型原型机,并有75架的订单。然而在战争结束时订单被取消,原因是新组建的皇家空军部队面临着资金的大幅度削减。1923年,英国皇家空军订购10架这样的Mk Ⅱ原型机,有时称为Mk Ⅳ型。该工厂曾计划为Mk Ⅱ型机装备美国的“自由”式发动机,但是所有的飞机都由维克斯装备罗尔斯.罗伊斯“鹰”式发动机而完成。在1923年到1924年按照Mk Ⅱ标准型又生产了15架,其中有一些后来换装了“朱比特”或“美洲虎”星形发动机。
“维梅”救护机 维梅家族的最后两种型号是装备了纳皮尔“狮”式发动机的“维梅”救护机和维克斯“维农”轰炸机/运输机。“维梅”救护机与其商业型大体相似,但是机首的装载门可以提供一个通道,可以容纳4副担架或8位病人的位置及两位护士的位置。维克斯“维农”轰炸机/运输机曾在1921年对抗伊拉克游牧部落暴动中被英国皇家空军广泛使用。“维梅”救护机大约生产了4架左右。“维农”Mk Ⅱ共以三种型号生产:其中20架Mk Ⅰ型装备了罗尔斯.罗伊斯“鹰”式发动机,25架“维农”Mk Ⅱ型装备了纳皮尔“狮”式发动机,10架Mk Ⅱ型机装有高压缩“狮”Ⅱ发动机并附带机翼油箱。所有的“维农”机在1922年3月到1927年1月在中东地区为第45和70飞行中队服役。
“维梅”商业机 1919年维克斯开始研发“维梅”的一种商业运输机,并命名为“维梅”商业机。该原型机于1919年4月首次试飞,它具有战斗机的机尾、机翼、着陆齿轮和动力装置,但是它具有一种全新的很大的机身,有一个容纳10名乘客的机舱。每日邮报许诺为其完成从开罗到开普敦的无间歇飞行的机组人员提供10000英镑奖金,由时代报组织、两名维克斯测试飞行员斯洛衫尔和福.斯基.布鲁姆上尉驾驶该机来试图完成这次旅程。它以G-EAAR注册,当它从坦喀尼喀起飞时坠毁。该原型机这次的失事并没有影响中国政府的40架订单。另外又生产了3架其他飞机,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伦敦的G-EASI,它从1920年到1934年在克罗伊登到布鲁塞尔之间运营。
随着双方新式战斗机不断推出,英军认为F.E.2D战斗机的潜力已发挥到极致,在新机尚未补充完备前 暂作为主力战斗机使用,所幸不久后战争结束。为有效利用该机剩余价值,维克斯公司将其作为大维梅运输机的过渡教练机,也称小维梅。
1919年,中国北洋政府决定购买大维梅运输机40架、小维梅教练机35架,以及爱弗罗教练机60架,另购相关发动机33部。
维克斯厂特为中国改制的35架小维梅高级教练机,编号自X-41至X-75号,每架4550英镑,这批飞机于1921年运抵中国,交由北京清河飞机工厂组装。同年4月英籍教官米吉林及坎培尔、欧狄等三人,在北洋政府聘请的英国总顾问赫特上校率领下,在清河飞行学校成立训练小组,对中国飞行学员进行训练。
1922年,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维克斯机组装及人员训练受到影响。为不使运行中断,北洋政府于10月1日成立直隶航空处,保证训练班继续进行。此时,军阀曹锟借机将已组装的20余架飞机运往保定,并成立保定航空队,委派敖景文为队长,沈德燮任航空练习班教官兼主任,培训飞行学员。1923年,曹锟贿选当上总统后,随即保定航空队改驻北京,并成立中央航空司令部,原航空练习班改为教练班,扩大招生,1924年4月改制为国立保定航校。
1924年9月浙江及西南各地军阀起兵反曹,引发战争,曹锟令南苑航校率领4架维梅教练机前往苏州助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批飞机遭受瓜分,流落沈阳、洛阳等地。1926年初,奉、吴两军在英、日两帝国的支持下讨伐冯(玉祥)军,2月冯军失利,为保存实力,将飞机全部撤往张家口,不久,战情恶化又继续西撤,将飞机拆卸装上火车运往归绥,行至集宁将飞机卸下转往平地泉机场组装时,天降冰雹,将露天停放的飞机全部砸毁。至此,这批维克斯飞机,除奉军所得外,其余全部损毁。
英国维克斯F.E.2C维梅是在F.E.2D战斗机主要结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教练机。主要安装罗.罗“鹰”式发动机,重新设计改装纵列双座舱及连动式双组驾驶设备,同时保留机上武器装挂设备。1913年8月,英国航空工程师杰夫瑞.德.哈维兰设计出一型极具前瞻性的飞机,采用短舱式支架连接尾翼组的双翼推进式布局,外侧机翼上反,左右两组桁梁尾撑连接机翼与机尾,长方形尾翼装在尾撑末端。短舱式机身前端为观察员舱,前方装有1挺7.7毫米口径活动机枪,中间为驾驶舱,位置高于前舱,确保飞行员视野良好。上翼中段设置减速板,后端为发动机舱,装用格林100马力发动机带动两叶推进式螺旋桨,前三点式油压减震式主起落架。该机获得英国军方订购12架,以供皇家飞行军团使用,型号为F.E.2A。由于格林发动机推重比太低,影响飞行性能,又改为比德穆尔120马力发动机,1915年3月首飞成功,型号改为F.E.2B。为进一步提高性能,改装250马力罗.罗公司最新研发成功的“鹰”Ⅲ发动机,型号改为F.E.2D投产。
“维梅”是等翼展双翼机布局,机身为钢管构架,前段外敷层板,后段张覆蒙布。机翼为木制双主梁式,两机翼间用张线调节、加固。从第四架开始安装罗·罗公司360马力的“鹰”VIII发动机,此后罗·罗发动机成为“维梅”轰炸机的标准动力装置。
乘员
乘员1人,领航员兼投弹手1人,炮手1人。
尺寸
机长:13.27米,翼展:20.73米,机高:4.57米,机翼面积:123.56平方米
重量
空重:3222千克,最大起飞重量:5670千克
性能
最大速度:166千米/小时,航程:1448千米,发动机:2台两台罗尔斯-罗伊斯“鹰”Ⅷ发动机,输出功率:537千瓦
武器装备
安装在机首,机尾上部,机腹或者翼梁处活动机枪架上4挺人工瞄准维克斯K0.303英寸机枪。机身内部弹舱和翼下挂架最大可携带2179千克航空炸弹。
第58飞行中队用“维梅”取代了原来装备的O/400,于1919年7月成为首支进入实战部署的“维梅”作战单位。后来又有七个中队装备了“维梅”,其中3个驻防埃及,3个驻防本土,1个驻防北爱尔兰。“维梅”后来被“弗吉尼亚”轰炸机所取代,从1924年开始到1925年全部从一线退役。
“维梅”展现出了出众的操纵性能,并可以只用一半的动力。提供比汉得利-佩奇O/400型机更大的载荷。“维梅”Mk Ⅰ型共生产了158架,于1919年7月开始交付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中队。1924年,该型机不再充当轰炸机,转而为军训和伞兵学校服务。1933年最后一架军用型的“维梅”战机从埃及阿布苏艾尔的第四飞行训练学校退役。“维梅”是第一种飞越大西洋的飞机,这次飞行于1919年由约翰.阿尔科克上校和亚瑟.怀登.布朗上尉完成。“维梅”Mk3型机由范堡罗的RAE公司生产了10架,Mk4型机由西部公司生产了25架,均采用了劳斯莱斯“鹰”式发动机,并在细节上进行了改动。
“维梅”是1919年至1930年间英国皇家空军的标准重型轰炸机,之后被维克斯公司的“弗吉尼亚”轰炸机所取代。大多数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机远赴重洋,在中东执行空中防卫任务,执行任务的主要是第45、第58、第70和第216飞行中队和第四飞行训练学校。
在航空史上,给人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改装后的“维梅”轰炸机完成过几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行,在开拓远程越洋飞行方面屡创佳绩。其中有:1919年6月中旬,英国空军上尉阿尔科克和布朗中尉以16小时27分,从北美纽芬兰横跨北大西洋直抵爱尔兰,全程约3024公里,第一次完成了自西向东中途不着陆飞越北大西洋;1919年11月,澳大利亚罗斯·史密斯和基斯·史密斯兄弟,以28天时间第一次飞英国至澳大利亚航线,距离178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