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镇

更新时间:2024-04-16 19:24

绵山镇,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地处介休市西南城郊,东接龙凤镇,东南与长治市沁源县王陶乡相连,南连灵石县、长治市沁源县韩洪乡,西南与灵石县两渡镇毗邻,西邻义棠镇,北依西南街道,镇人民政府距介休市区1.5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03.9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绵山镇户籍人口为32491人。

历史沿革

1949年,属第四区。

1956年,分属西新屯、大靳、兴地3个公社。

1958年,分属卫星、红旗2公社。

1959年,分属静升、城关、龙凤3个公社。

1960年,分属静升、城关、义棠3个公社。

1961年,分属龙凤、秦树、西新屯3个公社。

1962年,分属大新、秦树、西靳电3个公社。

1964年,秦树公社的兴地大队分设为兴地、冀家庄2个生产大队。

1972年,西新电公社的吴家山大队分为吴家山、坂地、大郎神、樊家湾、小山头、小畅6个大队。

1981年,西新屯公社的东河底大队分为东河底、西河底、团枣湾、柳树坪4个大队。

1984年9月,秦树公社改秦树乡;大新公社改大新乡;西新屯公社改西新电乡。

1992年1月,属介休市。

2000年4月,秦树、大新、西靳电3个乡合并为绵山镇。

2002年11月,冀家庄村并入兴地村,神湾村并入焦家堡村,大郎神、樊家湾、小山头、小畅、柳树坪、团枣湾6两村并入西靳屯村。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62年,大靳公社辖大靳、小新、万果、东欢、陶家庄、神湾、焦家堡、河村、保和、靳凌、宋家小庄11个生产大队;秦树公社辖秦树、兴地、南槐志、北槐志、长寿、四家容、马堡、侯堡、西欢、梁家村10个生产大队;西新屯公社辖南新电、城寺、西靳屯、前党峪、东河底、后党峪、吴家山、谢峪、岳家湾、东内封、西内封、常乐、董家庄、上城南、下城南15个生产大队。

1981年末,西靳电公社辖23个生产大队,大靳乡辖11个生产大队,秦树乡辖11个生产大队。

2000年4月,绵山镇辖45个村。

2002年末,绵山镇辖37个村。

2011年末,绵山镇辖西新屯、南靳电、城寺、坂地、前党峪、东河底、西河底、后党峪、大新、小靳、吴家山、万果、东欢、陶庄、焦家堡、河村、保和、靳凌、宋家小庄、秦树、兴地、南槐志、北槐志、谢峪、岳家湾、东内封、西内封、常乐、董家庄、上城南、下城南、长寿、四家窑、马堡、侯堡、西欢、梁家村37个村民委员会。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31日,绵山镇辖4个社区、20个行政村:后党峪社区、东内封社区、下城南社区、南靳屯社区、西靳屯村、谢峪村、岳家湾村、西内封、常乐村、上城南村、城寺村、坂地村、东河底村、大靳村、小靳村、东欢村、焦家堡村、靳凌村、兴地村、南槐志村、长寿村、四家窑村、马堡村、秦树村;镇人民政府驻西靳屯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绵山镇地处介休市西南城郊,东接龙凤镇,东南与长治市沁源县王陶乡相连,南连灵石县、长治市沁源县韩洪乡,西南与灵石县两渡镇毗邻,西邻义棠镇,北依西南街道,镇人民政府距介休市区1.5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03.9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绵山镇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为平原、丘陵。境内最高点位于绵山艾蒿坡南,海拔2487米;最低点位于东内封村,海拔775.5米。

自然资源

2011年,绵山镇农业耕地面积5.8万亩,人均1.9亩;可利用草地面积302亩。截至2011年末,绵山镇森林面积3.2万亩,林地面积3万亩其中防护林1.6万亩,经济林50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30万株;林木覆盖率85%,活立木蓄积量3000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绵山镇辖区总人口3035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9956人,城镇化率98.7%。另有流动人口402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0336人,占9.93%;有蒙古、彝等5个少数民族,共22人,占0.07%。2011年,绵山镇人口出生率12.9‰,人口死亡率6.3‰,人口自然增长率6.6‰。

截至2019年末,绵山镇户籍人口为3249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绵山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452元。

截至2019年末,绵山镇有工业企业42个,规模以上1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9个。

农业

2011年,绵山镇农业总产值10亿元,比上年增长4%,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30.5%。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生产粮食12300.5吨,人均405.2千克,其中小麦2303吨,玉米9203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苹果、核桃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21960头,年末存栏16552头;羊饲养量5325只,年末存栏3100只;家禽饲养量58331羽。生产肉类1985.2吨,其中猪肉1203.2吨,羊肉90.7吨,禽蛋55吨,鲜奶850.1吨。水果种植面积2100亩,产量670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其中苹果4316.9吨,梨1515.49吨。2011年,绵山镇有大型农业机械241台(辆)。

工业

2011年,绵山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职工1154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

商贸

截至2011年末,绵山镇有商业网点119个,职工275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29万元,比上年增长1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7万元,比上年增长11%。

邮电业

2011年,绵山镇邮政业务收入11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20万元。

交通运输

绵山镇境内有京昆高速公路过境。县乡级公路2条,总长35千米。2011年末,镇区道路总长度60千米;桥梁3座,总长度0.15千米。有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2条,运营总里程达20千米,公交运营车辆4辆,年客运量24万人次;出租车15辆,年客运量29.2万人次。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绵山镇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261人,专任教师8人;小学5所,在校生1020人,专任教师13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79人,专任教师8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小升初升学率99.5%,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科学技术

截至2011年末,绵山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21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56人,经营管理人才231人,技能人才413人,农村实用人才210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绵山镇有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1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人。8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绵山镇有卫生院1所;病床4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33张。专业卫生人员50人,其中执业医师20人,执业助理医师17人,注册护士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7人、执业(助理)医师0.67人、注册护士0.2人。2011年,绵山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1000人次,住院手术78台次,出院病人423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8900人,参合率97%。

社会保障

2011年,绵山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2户,人数398人,支出38.2万元,比上年增长20%,月人均80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人,支出2.5万元,与上年持平;农村五保分散供养68人,支出12.92万元,与上年持平;农村医疗救助8人次,农村临时救济150人次,支出10万元,比上年增长20%。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0人,倒塌房屋15间。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3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1万元,比上年增长10.2%。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绵山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0千米,投递点3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0.55万份、期刊0.2万册。固定电话用户9000户,移动电话用户9800户。

2011年末,绵山镇有镇区35千伏变电站(所)2座,主变压器4台,总容量1.6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5条,总长度122千米,用电负荷6千瓦。综合电压合格率100%,供电可靠率100%。

2011年末,绵山镇有园林绿地面积0.03平方千米,其中公共绿地0.016平方千米,绿化覆盖率28%。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绵山镇因境内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绵山风景名胜区而得名。

民间特色

绵山镇民间特色有介休面食、传统面艺、山西面花、担担面、碗坨子、民间社火、元宵灯会。

传统文化

清明寒食文化,中国清明寒食的古老发源地。绵山镇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至少有2500年的历史,绵山镇因南部山峦绵山而得名!

传统节日

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根脉,这是国家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定为法定节假日的初衷。

因为介子推,一种精神、一种美德,绵延了两千六百余年一直传承至今,这就是忠烈爱国的精神和孝亲敬老的美德。在2009年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李永宏指出:“忠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基石,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继承和弘扬忠孝文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志宏也对此作了精辟的阐释:“诚信文化和忠孝文化是晋商精神、太行精神、大寨精神和时代精神‘四种精神’的精髓,是推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四德’建设的很好教材。”

秦太明深有感触:“清明 (寒食)节发源地介休绵山,举办清明(寒食)文化节,并且举行一系列纪念介子推的活动,就是要传承我国这一传统的民俗节日。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介子推这种忠烈的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继续探索和挖掘这种忠烈精神的深刻内涵也是举办清明(寒食)文化节的一项主要内容。”

名胜古迹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晋国霸主晋文公名臣介子推(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千米,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清明(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

绵山步步有景,景景有典。椤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银公洞等数以百计的天然岩洞,堪称奇观。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千名游人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堪称天下第一岩。有兔桥、鹿桥、天桥、古云梯、铁索岭、慑神崖等险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述“绵山石桐水”依次开发形成了五龙瀑、水帘洞等瀑布群。大小蜂房泉数百个,悬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洌甘甜。全国柏树之冠——秦代古柏以及龙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组成了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宋、金、元等历代碑刻,以及云峰寺石佛殿、马鸣菩萨殿、明王殿和天桥须弥殿、五龙峰五龙寺的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雕塑异彩纷呈,颇具文物价值。东汉古刹铁瓦寺、三国曹魏抱腹寺、北魏鸾公岩和唐代回銮寺等诸多寺院,以及建筑面积为三万多平米的华夏第一观──大罗宫,寺庙的古老、众多和宏伟也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以及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习俗,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绵山地势险要,历来兵家必争。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绵山下雀鼠谷大败宋金刚,收降尉迟恭。一百二十回《水浒传》留下了田虎带领农民起义军与官兵对垒的故事。绵山还记载有南宋李武功、李实领导义军抗击金兵入侵的事迹。明末太原武总兵也曾依托绵山收复失地,以图再起。抗战初期,冯玉祥将军所属方振武部在绵山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抗日誓师。之后介休县长张德含、牺盟会特派员李志敏在绵山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坚持了长期的敌后游击战争。绵山又比其它名山多了一道“可藏甲上万”和爱国主义的特殊风景线。

绵山开发,开始于原始人的群居生活。道家活动开始于春秋时期,此时介之推已携母来绵山隐居。东汉建安年间,绵山已有佛教寺院──铁瓦寺。《介休金石略》载:“摩斯塔下有寺,东汉建安年建,皆铁瓦,悉铸施者姓名”,据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以后规模较大的开发建设有五次:三国曹魏时,高僧迪公考察筹划,魏明帝曹睿特诏建绵山抱腹寺;北魏高僧昙鸾于绵山抱腹寺及山之阴聚徒说法,弘扬净土宗教义,并创建鸾公岩;唐代高僧志超择地绵山,创立禅林,修炼成佛,后唐太宗李世民敕建云峰寺;元末大火后,明晋恭王朱等人主持修复云峰寺等寺院,之后历代又有增修。已经形成龙头寺、龙嵴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栖贤谷、介公岭、水涛沟、古藤谷等十四个景区。

绵山毗邻平遥古城、双林寺、镇国寺,与灵石王家大院、资寿寺联为一体;同时又是介休市区玄神楼、后土庙景区、张壁古堡、洪山源神泉及古陶瓷遗址、弘济寺景区的“龙头”,起着重要的影响辐射作用。

东岳庙位于介休市绵山镇小靳村,小靳村位于绵山脚下,这是一座堡子村,600米左右的夯土墙包围着村庄,土墙四五米高,厚有一米左右。东岳庙位于小靳村村口。坐北向南,占地31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影壁、山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正殿、后寝殿等建筑,为明、清遗构。庙内现存明清彩塑30余尊,碑碣16通。另山门、正殿、寝殿内皆有完整、精美的壁画。东岳庙整组建筑规模适中,布局紧凑,环境幽雅。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柏位于城西南15千米西欢村柏树岭上,相传为秦朝遗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秦柏树高15.06米,主干高2.6米,腰周长11.8米,根部周长16.7米,主干上分10个枝杈,每枝平均周长3。1米,最粗的东北枝周长4.75米。树冠周长54.21米,树阴覆盖面积近300平方米。枝叶繁茂,生机盎然。比陕西黄陵柏(腰周长10米)粗1.8米,有“全国柏树之王”美 据清乾隆(介休县志)记载:相传为秦时物也,旁有村曰秦树村。这株枝繁叶茂、常青永翠的古柏,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据国家公布的资料,秦柏腰围比陕西黄陵古柏(黄帝手植柏)还粗1.8米,是全国柏树之王,被誉为华夏第一柏。它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财富,是古树的活档案,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并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地方特产

绵山镇地方特产有贯馅糖,麻糖,绵山白酒,大米,大枣,酸枣仁,元胡,大叶三七,荔枝草,野山参,陈醋等

荣誉称号

2020年7月,绵山镇获得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