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20:05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了综观经济学的开创和发展时期。由魏双凤教授创建的综观经济学继承了经济学发展的优秀传统,它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中合理的科学成果,是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机地结合的一门现代系统科学意义上的经济学。
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综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纵横有机结合、持续协调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狭义的纵向经济关系,即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其本质联系和协调发展问题;
二是广义的纵向经济关系,即微观经济、宏观经济与球观经济以及未来的宇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其本质联系和协调发展问题;
三是横向的经济关系,即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本质联系和协调发展问题。从研究内容不难看出,综观经济学对经济问题和规律的研究不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超过以往。
综观经济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世界上最早提出综观经济学这一概念的有两个人:一是澳大利亚的华裔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一是我国广东华南农业大学的魏双凤教授。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给黄有光教授《经济与改革》一书所写的序言中,认为黄有光教授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有三,其中的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综观经济学。什么是综观经济学?黄有光教授一再说明:“综观经济学模式(MesoeconomiCS)之所以称为综观,在于它借用微观、宏观与全面均衡分析的一部分综合而成。综观经济学综合三种方法,而这三种方法各有长短,不相伯仲,则综观经济学必比任何一种都好。”后来他还说明:“综观经济分析法,是于1980年前后提创的,主要文章包括Economic Journal 1980,Economica 1982,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2(包括Abayasiri-Silva与Shi之文章),及1986年出版的Mesoeconomics(中译《综观经济学》、社会科学出版社)。”从上面引文中可以看出,黄有光教授提出的综观经济学主要局限在综合分析方法的范围里。
中国魏双凤教授在1982年发表了《浅谈综观经济学》,明确提出创建综观经济学这一新的经济学科,随后又发表了多篇文章,并于1988年正式出版了《综观经济学》(英译《MAGNI—ECONOMIcs》)专著,1989年又主编出版了《综观经济学论文集》。在魏教授的专著和论文中,对综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方法、意义以及主要的经济范畴等作了简要的阐述,指出它的主要论点是综合协调、综合平衡发展经济,为这门新的经济学科奠定了初步基础。
综观经济学产生于2O世纪8O年代决非偶然。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实现有机的结合。在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停滞膨胀”的出现,使得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所建立的理论和方法,都不能作出正确和完满的解释,都难以提出解决这种复杂矛盾和困境的政策主张,需要经济理论工作者作出新的回答。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综观经济学顺从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应运问世。
一是整体性。国民经济是一个多因子、多层次构成的综合整体。综观经济学研究问题必须从经济关系全局和整体出发,而不是从局部和个体出发。它研究经济社会的发展,着重于战略性而不是战术性。着重于全局利益而不是局部利益,着重于长远利益而不是短暂利益。
二是系统性。国民经济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结构,是以国家为边界划分的社会经济系统。从其内部来看.可以分别从区域角度、部门角度和社会再生产角度来划分不同的子系统。从外部来看,不同国家的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 又形成了国际经济关系和系统。我们研究经济问题,必须进行纵横结合、时空结合的系统探究,力求避免片面性。
三是多元性。综观经济学的多元性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既有理论来源的多元性(多个不同经济学科), 又有研究方法的多元性(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的方法均包括在内):既有应用范围的多元性,又有经济效益的多元性。
四是边缘性。综观经济学是在广泛吸取传统的和现代的多种经济学科养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化新学科,其学科的边缘性质十分突出。我在《经济效益范畴的历史考案》 中说过:“综观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吸收微观、中观、宏观以及相关经济学科的合理成份而建立的一门新学说”。
五是协调性。国民经济系统的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因而综观经济学强调在分析研究和解决经济建设问题时,必须高度重视方方面面之间的关联性,使有关方面切实做到协调和配合,避免片面性决策带来的损害,以期取得最佳的整体经济效益。
综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定位和基本特点,表明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综观经济学的创立是对当代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因为它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标志着国际上的经济理论从过去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两门体系,发展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综观经济学三门体系。
第二,综观经济学对指导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为它为解决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矛盾和反差, 为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统——死——放——活——乱——统”的恶性循环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途径。
第三,综观经济学对指导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因为它是根据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与之相适应的战略思维而创立的,其主要特点就是要求经济增长与人口控制、生态平衡、资源利用(包括太空在内的广义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包括太空在内的广义环境保护)等诸方面的和谐协调发展。 第四,综观经济学还为现代经济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空间。为了适应现代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综观经济理论要求把微观经济管理与宏观经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微观经济内部管理的诸方面与宏观经济内部管理的诸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综观性的管理, 以期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将我国现代经济管理推向新的台阶。
综观经济学自20世纪8o年代创建以来,其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是:
1.先后出版了8部重要著作。其中有:《综观经济学》(魏双凤著);《综观经济学论文集》(魏双凤主编);《综观经济与市场经济》(魏双凤主编);《综观经济学》中英文精华本(魏双凤著);《综观经济学理论与应用》(魏双凤主编);《综观经营管理》(邓志阳著);《综观经济效益论》(黄铁苗著)。
2.发表了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其中有:《综观经济学的几个核心问题》(魏双凤);《运用综观经济理论增创广东发展新优势》(魏双凤);《综观经济学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学科的主流》(钟远蓄);《运用综观经济理论指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黄灼明);《综观经济学系统思维模式》(李克华);《广东综观经济调控模式探讨》(邓志阳);《综观经济学与现代经济管理》(陈钦凤);《综观经济学一一21世纪的主流经济学》(陈钦凤)等。
3.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推广应用综观经济理论。1994年“广东国际综观经济研究会”成立以来,魏双凤教授带领一批专家学者,先后多次深入工厂企业和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仅地级市就有韶关、阳江、江门、清远、东莞、珠海、河源、茂名等地,还先后在斗门、新会、清新、英德、河源、五华等市县举办了干部培训班,讲授综观经济理论及相关的经济发展理念和管理知识,为此,还专门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编写了《综观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教程》(内部出版),使综观经济理论在广大城乡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应用。
4.召开了多次学术研讨会,广泛交流和共同探索综观经济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在这期间举办的主要学术研讨会有:1994年在惠州市举行的“综观经济与市场经济学术研讨会”;1996年在南海市西樵山举行的“国际综观经济与企业综观管理学术研讨会”;1998年在广州举行?一国两制’与粤港澳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2000年在增城市举行的“广东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发展学术研讨会”等。
通过以上的学术活动和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使这门新兴学科形成了初步的理论框架,明确了主要的核心范畴(即综观经济效益和综观经济调控),提出了一系列的综观新概念(如综观系统、综观方法、综观管理、综观思维、综观人才等),为综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综观经济学在上世纪末的创建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门新学科在总体上尚处在初始阶段,远未成熟和完善。正如涂礼忠教授在《关于综观经济学发展之我见》一文中所说:“目前的综观经济学还只是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要做到理论上的系统性,结构上的科学1生,实践上的操作1生,还需要作很大努力”。
进入新世纪不久,为庆祝综观经济学创建20周年和深化这门学科的研究,广东国际综观经济研究会等单位,于2002年12月8日至10日在广州增城百花山庄举行了《21世纪经济科学主流与综观经济学术研讨会》,会上还举行了由魏双凤、黄灼明、陈钦凤主编的《21世纪经济科学主流与综观经济学》一书的首发式。这次研讨会,既是对综观经济学20年发展轨迹的回顾,更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积极响应。这次盛会对这门新兴学科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可以预见,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21世纪将形成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新经济格局,可持续发展将是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