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臭蛙

更新时间:2023-09-05 21:06

绿臭蛙,无尾目蛙科臭蛙属。雄蛙体长78~88mm,雌蛙体长93~131mm。头部扁平,头长略大于头宽,吻端钝圆,瞳孔横椭圆形,眼间距与上眼睑等宽;鼓膜小,约为眼径之半;犁骨齿两斜列。

形态特征

背面皮肤光滑,无背侧褶,体侧皮肤有小痣粒。指、趾具吸盘,纵径大于横径,腹侧沟均显著,第三指吸盘宽度不大于其下方指节的两倍;后肢长,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吻端,左右跟部重叠,胫长超过体长之半,无跗褶,趾间全蹼。体背面绿色,两眼间有一个白色小点,体后端棕色散有褐黑色斑点,四肢背面绿色或棕色有褐黑色横纹,股后褐黑色大花斑或碎斑甚显。繁殖期雄性胸部有“△”形白色刺团,第一指婚垫发达,无声囊,背侧有雄性线。卵径3.5 mm左右,乳白色。第26~40期蝌蚪全长36mm,头体长13mm左右,尾长为头体长的l 86%左右;头体细长而扁平,体尾橄榄棕或深棕色,散有黑褐色点斑;尾肌发达,尾鳍低或平直,尾末端钝圆;上唇无乳突,口角及下唇乳突一排,交错排列,口角部位副突少。

生物学资料

该蛙生活于海拔390~2 500m的山区流溪内。溪内石头甚多,水质清澈,流速湍急。溪两岸多为巨石和陡峭岩壁;乔木、灌丛和杂草繁茂。成蛙常栖于山涧湍急溪段,多蹲在长有苔藓、蕨类等植物的巨石或崖壁上,头迎向水面,稍有惊扰即跳人急流或深潭中。繁殖期在12月左右,雌蛙产卵于石下,约705粒左右。蝌蚪底栖,常在石下或回水凼底的腐叶下。

种群状态

该蛙分布区宽,其种群数量较多。受胁等级:无危LC。

地区分布

甘肃(文县)、山西(垣曲)、四川、重庆、贵州、湖北(丹江口、通山),湖南(桑植),广西(蒙山、兴安、资源)、广东(新丰、连州);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