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18 17:19
绿色营是为保护滇金丝猴成立的组织,1996年创立,创始人是唐锡阳。
为了保护滇西北的一片原始森林和林中生活的滇金丝猴,一群热爱自然的年轻人在环保作家唐锡阳、沈孝辉的带领下,踏上了远赴云南的路。这便是第一届大学生绿色营。在环保界、科学界、舆论界的大力支持下,第一届绿色营取得了很大成功,保住了这片原始森林及林中的滇金丝猴,更重要的是这批年轻人受到了锻炼,绿色营和中国一些民间环保团体的环保活动标志着中国民众绿色意识的觉醒,并在对政府的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
夏天,为了保护滇西北的一片原始森林和林中生活的滇金丝猴,一群热爱自然的年轻人在环保作家唐锡阳、沈孝辉的带领下,踏上了远赴云南的路。这便是第一届大学生绿色营。
唐锡阳的美籍妻子马霞同样也是绿色营的发起人之一。在她身患癌症、生命弥留之际,还坚决支持和鼓励他的丈夫远征云南。并第一个拿出一万元,启动了绿色营的行动。就在绿色营出发的当天早上,马霞永远的离开人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绿色营送行。而她的伟大精神和在绿色营开营仪式上做的那番讲话,将永远影响和感染着每一届绿色营营员。
在宋健和中央许多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支持下,在环保界、科学界、舆论界的大力支持下,第一届绿色营取得了很大成功,保住了这片原始森林及林中的滇金丝猴,更重要的是这批年轻人受到了锻炼,找到了大学生参与环保的一种模式,所以以后绿色营每年都办,每年选拔一批关注环保的大学生,每年选择一个环保焦点,每年选择一个有典型意义的地方。
学习、民主、吃苦、感恩。
保护滇金丝猴,1996年奔赴云南德钦。云南德钦县一带的原始森林面临遭到砍伐的命运,那里栖息着200余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为此,一群热血青年决心组建一支绿色的队伍赴滇西北抢救原始林、抢救金丝猴,这就是第一届绿色营。营员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有关生态、社会、经济的调查研究,并将信息及时反馈于社会,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最终促使当地林业转产,挽救了200只无辜可爱的小生灵——滇金丝猴。此举受到美国《新闻周刊》的评价:“绿色营和中国一些民间环保团体的环保活动标志着中国民众绿色意识的觉醒,并在对政府的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
保护原始森林,1997年奔赴西藏东南。绿色营奔赴西藏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对那里的生物多样性及自然状况进行了考察,并深入调查了当地原始林的生长及保护情况。当地藏民淳朴的民风和虔诚的宗教信仰冲击了每一位营员的心,科学与宗教、现代与传统、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成为此行营员争论的焦点。探讨如何找到人与自然的契合点,当地居民传统生活模式中所蕴涵的环保理念给了大家新的启迪。
保护湿地生态,1998年奔赴东北三江平原。当时“湿地”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学习湿地、宣传湿地、保护湿地正是此行的基本任务。营员们踩稀泥、淌浑水,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对湿地的了解不再只限于书本,而是有了感性认识,对于“地球之肾”调节气候、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的功能更是有了深刻了解。绿色营以行动获得湿地的第一手资料,以此为据提出了湿地保护的理念,推动了全社会对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视。
探究生态旅游,1999年奔赴新疆北部哈纳斯。1999年是“国际生态旅游年”,绿色营对我国生态旅游地之一——北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开发现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营员们关注新疆北部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现状,澄清了当地借“生态旅游”名义搞破坏生态环境的事实,积极与当地政府接触,并寻求生态旅游的真正含义以及自然保护与生态旅游的最佳结合点,此举引起社会对现存生态旅游状况的深刻反思。
关注西部生态,2000年奔赴新疆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人类进入千年之际,沙漠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绿色营以关注西部生态为主题,以胡杨林为中心考察了新疆南部沙漠化现状和当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情况,发现了隐藏起来的管理不利、执法不严、体制不顺这些导致环境破坏的根源。
保护亚洲象,2001年奔赴云南思茅地区。一改以往疲于旅途奔波的作风,具体到一个定点——云南思茅,协助IFAW做一些环境教育工作,关注亚洲象保护与社区发展。这一次活动没有唐老师带队,完全由我们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所以有人说这次思茅之行将是绿色营的转型的标志,为绿色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再有一个特点是这一年赞助少,所以与以往各届相比,这次绿色营办得很节俭。另外,在活动期间,营员们提前选出了2002届筹备委员,绿色营的换届工作得到了平稳的过渡。
保护沿海湿地生态和鸟类,2002年奔赴辽宁沿海滩涂。对水污染和黑嘴鸥的繁殖地进行了考察,加强公众对湿地和鸟类保护的重视。
尊重人文传统、保护湿地草原,2003年奔赴四川若尔盖地区。对湿地荒漠化、草地退化现状和长江黄河上游重要地区的水资源破坏现状进行了考察;同时,了解藏族文化,与当地居民共同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点及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
珍惜热带资源、关注海洋生态,2004年奔赴海南。在海南的保护区内部,了解并调查了红树林、珊瑚礁、热带雨林的生存现状,探索了海洋生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与保护。
古有丝绸之路,今访河西走廊,2005年奔赴甘肃。在最具有对照性的两个地点,白水江和民勤,作为暑期考察的目的地,就真正走进这一片久被遗忘的西北大陆,找寻自然原始而质朴的震撼。
重返白马雪山,探访保护区十年变迁,2006年重返云南。恰逢绿色营成立十周年,重返第一届绿色营去过的白马雪山,重走第一届绿色营走过的路,探访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十年来的变迁,追寻那个梦开始的地方。
2007年夏天,绿色营奔赴吉林长白山,开展第一期自然讲解员训练营。绿色营开始自然教育领域的探索,开展自然体验活动,训练自然讲解员。
2008年,绿色营继续探索自然教育的发展道路,建立了自然观察体验营,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厦门、昆明等定点观察试点城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自然体验推广活动,其中,北京小组的圆明园黑天鹅守护暨定点观察项目成功开展,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2008至2014,六年的时间里,除最初建立的定点小组逐渐发展成熟以外,长沙、哈尔滨、西安、兰州等地的自然教育推广也被推动着,拥有可观的前景。
2008年夏天,绿色营在广东南岭开展了第二期自然讲解员训练营。
2009年夏天,绿色营在贵州茂兰开展了第三期自然讲解员训练营。
2010年夏天,绿色营在福建武夷山开展了第四期自然讲解员训练营。
2011年夏天,绿色营在重庆金佛山开展第五期自然讲解员训练营。
2012年夏天,绿色营在云南金沙江开展了自然保育训练营。
2013年夏天,绿色营在海南省和湖南省八大公山开展了第六、七期自然讲解员训练营。
唐锡阳(1930年1月30日-2022年11月3日),湖南汨罗人。 195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分配到北京日报,任编辑、记者。1957年被划为右派,文革中其妻子受株连,被红卫兵打死。1980年获平反,调北京自然博物馆创办《大自然》杂志,任主编。以后就集中精力考察全国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有关自然保护的文章,并出版了专著《自然保护区探胜》。此书1987年获全国地理科普读物优秀奖,并列入向全国青少年的推荐书目;其中《又有五只朱鹮起飞了》还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以后又相继出版了蒙古文本《天鹅之歌》和在台湾出版的《珍禽异兽跟踪记》。 1982年唐锡阳在西双版纳考察的时候, 结识了美籍文教专家马霞Marcia B. Marks,共同的理想使他们结合在一起,并开始了热爱自然、 为自然保护事业而奋斗的生活。在马霞的帮助下,唐在纽约出版了《 Living Treasures》,因此获得一些国际环保组织和朋友的帮助,在1989年至1992年之间,夫妇俩先后考察了前苏联、德国、瑞士、法国、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以及香港的50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经过这一系列不平常的绿色旅程之后,他们潜心写作三年,共同出版了《环球绿色行》。这里记录了中国第一代环保活动家唐锡阳及其美籍妻子马霞 Marcia B. Marks 长达二十年的绿色旅程,也包含着他俩不同人生的经历、体验和汇合。应该说,这些不是写作出来的,不是拍摄出来的,不是编制出来的,而是用他们的辛勤、思想、感悟和生命谱写出来的。 唐锡阳虽已年届古稀,仍通过他的著作、绿色营活动、各地巡回演讲,和广大的绿色朋友保持联系。
丹顶鹤衔橄榄枝象征保护野生动植物,圆形象征齐心协力,扎根于自然,有智慧地保护自然,播下绿色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