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4 20:07
缑山位于洛阳市偃师区东南20公里的府店镇府南村,海拔308米,景色清秀神奇,四周平畴无际。她扼轘辕,察鄂岭,东邻中岳太少;眺水泉,望香山,西傍龙门伊阙;看马涧,观万安,南对九龙黄庙;眈恭陵,瞰伊洛,北瞻邙山黄河。清乾隆皇帝在驻跸缑山时所作《登缑山》诗中写到:“缑岭茏葱嵩岳连,传闻子晋此升仙;割来太室三分秀,望去清伊一带绵。”充分概括了缑山秀丽风光和迷人景色。
相传西王母姓缑曾在此修练,故得名缑氏山,后简称缑山。周时又称“抚父堆”,位于古缑氏镇东南约6公里,在今天河南省洛阳东南40公里处偃师区府店镇南,离嵩山距离不远。由洛阳到嵩山,必经府店镇;由嵩山到洛阳,也必过府店镇。
由于缑山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曾招徕无数文人墨客,他们在饱览缑山胜景的同时,留下了大量赞美王子晋的篇章。从东汉的蔡邕、刘向,魏晋时的阮籍,南朝的谢灵运,乃至唐代的宋之问、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李商隐,宋时的范仲淹、欧阳修、苏轼;金人元好问,以至明清时期的刘基、王铎、王士槙等,他们无不对缑山清秀神奇的仙景和升仙太子王子晋作了生动的描述和述说。
缑山(今在偃师县府店镇)之所以名闻遐迩,声播华夏,就在于因周灵王太子晋在此升仙而去。故《山海经》载:缑山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泉水出焉,上有饮鹤池。《四渎记》上则将其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并排在了第六十位。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河南府志》载:“缑山,在县南(指偃师老城)40里,孤峰突出,周灵王太子晋升仙于此。”《山拇助》云:“缑山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泉水出焉,上有饮鹤池。”虽然缑氏山海拔仅有308米,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出名确是因了两位神仙的缘故。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西王母, 据说她曾在缑山修道。因为她姓缑,故该山名缑氏山,后简称缑山。另一位是是周灵王的太子晋,又称王子乔、王子晋。
《列仙传》记载,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他爱好吹笙,喜欢吹凤凰鸣叫的声音。有一次,他在河南的伊水和洛水漫游时,遇见仙人浮丘公,他就跟仙人上了嵩山。在嵩山,他一住就是三十多年。后来,家人桓良终于在山里找到了他。他对桓良说:“请转告我的家人,七月七日那天在缑氏山上等我。”到了七月七日那天,人们来到缑氏山上,果然看见王 子乔骑着一只白鹤停在山头。他只是远远的看着人们,并不靠近大家。他举手向人们致谢意。几天后,他才骑鹤飞走。后人为了纪念他,在缑氏山和嵩山为他立了祠庙。因此,缑氏山在道家天下72福地中,被列在第60位。
春秋时代,太子升仙的这个地方叫做缑氏邑,山名还是叫缑氏山。因为周朝的王族曾被封在此地,并以“缑”作为姓,便逐渐形成了缑氏家族。唐朝武则天曾在此立碑建庙,纪念王子乔。唐时著名僧人玄奘就出生在这里。
唐之前的缑氏山还是很繁荣的,有僧、道在此修行,不过见诸史籍的很少。在鼎盛时期,山上建筑恢宏,寺庙观庵同九华、普陀、五台、峨眉四山相仿。比较著名的有纪念度王子乔升仙的浮丘公的浮丘庙和浮丘洞。
1、历史记载
汉武帝曾亲临缑氏县,并依礼登上中岳太室山举行祭祀。在到太室山前登上缑氏城看到了“仙人遗迹”。
1、据《史记·封禅书》载:“其冬,公孙卿候神河南,言见仙人迹缑氏城上,有物如雉,往来城上。天子(指汉武帝)亲幸缑氏城视迹。问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宽假,神不来。言神事,事如迂诞,积以岁乃可致也。”於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也。……三月,(汉武帝)遂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於是以三百户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东上太山(指泰山),太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太山巅。”
2、据《史记·孝武本纪》载:其冬,公孙卿候神河南,见仙人迹缑氏城上,有物若雉,往来城上。天子亲幸缑氏城视迹。问卿:“得无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求之。其道非少宽假,神不来。言神事,事如迂诞,积以岁乃可致。”於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
其春,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见天子”。天子於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毋所见,见大人迹。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是岁旱。於是天子既出毋名,乃祷万里沙,过祠泰山。还至瓠子,自临塞决河,留二日,沈祠而去。使二卿将卒塞决河,河徙二渠,复禹之故迹焉。
是时既灭南越,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至百六十岁。後世谩怠,故衰耗”。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焉。
公孙卿曰:“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观,如缑氏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楼居。”於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甘泉则作益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台,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於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夏,有芝生殿防内中。天子为塞河,兴通天台,若有光云,乃下诏曰:“甘泉防生芝九茎,赦天下,毋有复作。”
2、文学作品描写
在文学作品中关于“仙人迹”的传说描写有: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七十三回
(汉)武帝复问黄帝如何封禅?公孙卿乱说了一大篇,无非把岳宗泰岱,禅主云亭的套话,信口铺张。又把当时甘泉宫,指为黄帝时代的明庭,谓黄帝曾在明庭接见百神,后来采铜首山,铸鼎荆山,鼎成后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乘龙登天,带去后宫及大臣七十余人;还有许多小臣,要想攀髯上去,髯被扯断,统皆坠下,连黄帝所带的弓衣,亦被震落,小臣无从再攀,只得抱弓悲号,因以鼎湖名地,乌号名弓。全是牵强附会。这番言词,武帝已听过许多方士,说及大略,不过公孙卿所谈,更觉得娓娓动听,遂不禁长叹道:“朕如能学得黄帝,弃妻子也如敝屣哩!”当下拜卿(指公孙卿)为郎,使至太室候神,太室即嵩岳之一峰。既而卿入都面陈,谓缑氏城上有仙人迹,请武帝自往巡幸。上回所述驾幸缑氏,便是为了公孙卿一言。惟武帝也恐为所欺,曾向卿说道:“汝莫非效文成五利否?”卿答称人求神仙,神仙不须求人,应该宽假岁月,精诚感应,方得上迓仙人。(摘录于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七十三回)
西王母,传说中的女神。宋代《太平广记》记载,缑氏山就是西王母“修道之故地”。正是因为西王母姓缑,这座山才得名缑氏山,简称缑山。
王子晋,春秋晚期人,字子乔,周灵王之子,博学多识,生性好道。周灵王二十二年, 子晋遇到道士浮丘公,随上嵩山修道。相传,几十年后的七月七日,子晋在缑山(今府店镇南)上乘白鹤升天,远近可见。缑山周围白鹿原、葬剑冢、升仙观等诸多地名,皆缘于此。
刘彻,西汉第五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多有建树的封建帝王。他富国安民,开疆拓土,宣扬国威,是中国真正统一的确立者,把西汉推向了极盛时期。他晚年多病,疑神疑鬼,为寻长生不老药,于公元89年又一次出巡山东沿海,寻找神仙,见到的只是大浪淘沙,无望回程。归途路经缑山,登高膜拜,被太子升仙所感动,情不自禁的对大臣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刘秀,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第九世孙。28岁起兵加入绿林军,30岁当皇帝,谥光武。他削平割据,拥有天下,布衣还乡,与民同乐,情同兄弟。在朝拜中岳途径缑山,被子晋体恤民情升仙的故事所感动,说“吾治天下亦欲以柔道而行之”。即恢复奴婢的平民身份,分田给地,减刑轻税,并官省职,和谐君臣,吏民关系。是中国历史上影响频大的帝王。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曌,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景生情而撰写碑文,并亲为书丹。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作为唐代飞白书遗存中的佼佼者而被书法界推崇,今存于偃师市府店镇缑山之巅。
唐玄奘,统称三藏法师,我国唐代著名高僧,杰出的翻译家、旅行家,佛学理论家。13岁出家,28岁游学天竺,声震五印,成为全印度公认的第一流佛教大学者。45岁带着657部佛经返回祖国,并用19年时间翻译经论75部1335卷。前后半个世纪只回家一次,拜祖迁母坟。不忘再登缑山,游陈河,回味铁青。
乾隆帝,他一生勤勉为政,功绩卓著。用他的文治武功亲手勾画了清帝国的辽阔版图,是清帝国统一繁荣局面的开创者。公元1750年,他因两个儿子和皇后死亡,常起烦恼。在皇太后的劝说下,出巡游览嵩山,夜宿缑山,视察升仙观,漫步控鹤里。
杨勉斋(1886--1912年),字源懋,偃师县官庄人,人称“中州才子”。在缑山脚下建讲武学堂,培养了吴佩孚、刘茂恩等一批将才。只可惜,杨源懋先生事业未竟,英年早逝。当时杨先生的好友于佑任先生亲自写悼念文章,刻石记之,至今碑刻尚在。追忆杨先生旧事,直让人怨天妒贤才,不由得潸然泪下。
缑山夜月
缑山夜色月澄清,四野无尘花露凝。
白鹤不迷仙岛路,碧云空锁滑王城。
光摇古殿松楸老,字灭残碑涧户明。
可惜翠裘相拟似,教人徒忆凤笙鸣。
题解:此诗写晴夜月下缑山上的情思。缑山,在今府店镇南,太室西侧,少室北麓,为一拔地而起的孤峰,乃道教72福地之一,老子也曾于此布道,又名“青牛观”。据传,周灵王太子晋在此控鹤升仙,山上有女皇武则天手书的升仙太子碑。
凤吹笙曲
唐·李白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王子晋庙
唐 白居易
子晋庙前山月明,人闻往往夜吹笙。
奉使嵩山经缑山
唐·宋之问
侵晨发洛城,城中歌吹声。
毕景之缑岭,岭上烟霞生。
草树饶野意,山川多古情。
大隐德所薄,归来可退耕。
缑山子晋祠以下陪太尉钱相公游嵩山七章
宋朝 梅尧臣
王子居玉京,故山空寂寞。
犹闻朔月笙,尚想宾天鹤。
翠柏深古坛,丹霞留迥壑。
芝庭谁款扉,旌旗穿林薄。
王子晋赞
南北朝谢灵运
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
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
王子复清旷,区中实哗嚣。
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繙。
鹊桥仙·缑山仙子
北宋 苏轼
缑山仙子, 高情云渺, 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 举手谢、 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 银河微浪, 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 风雨散、 飘然何处?
缑山置酒
金朝 元好问
灵宫肃清晓,细柏含古春。人言王子乔,鹤驭此上宾。
西望洛阳城,大路通平津。行人细如蚁,扰扰争红尘。
蓬莱风涛深,鬓毛日夜新。殷勤一杯酒,愧尔云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