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头万城

更新时间:2022-06-19 22:31

得土安老城(丹吉尔-得土安大区Tanger - Tétouan),从八世纪起,缔头万城(Tétouan)就是伊斯兰时期的一座特别重要的城池,是连接摩洛哥和安大路西亚的主要通道。在经过西班牙的再次征服之后,这个城市由遭受到西班牙人洗劫的难民所重新建设。这个地方在建筑和艺术上都很出色,深受安大路西亚的影响。缔头万城虽然是摩洛哥最小的阿拉伯人聚居区之一,但无疑也是最完整的,而且没有受到后来外部影响的的地方。

遗产信息

遗产名称:缔头万城

英文名称:The Medina of TéTouan(Formerly knownas Titawin)

批准时间:1997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 (ii)(iv)(v)

地理位置:N35 34 14.988 W5 22 0.012

遗产面积 : 6.5 ha

遗产编号:837

遗产描述

缔头万城(Medina of Tétouan (formerly known as Titawin))位于摩洛哥中部偏东地区,北距首都拉巴特155千米,兴建于公元670年。公元800年—909年,阿格拉比德王朝在此定都。缔头万城内街巷曲折、店铺林立,有80余座清真寺,100余处陵寝,数十座蓄水池和穹顶室内市场。缔头万城的城墙底部厚1.2米,地基以上厚0.6米,长达5000米。城墙之外还可以发现许多防御措施,例如西南角的星形堡垒。总共有七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大门通向城市内部。缔头万城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级降低,这构成了本城的一大特色。没有一座建筑的高度超过三层,只有尖塔高过了大部分建筑,这使得整个城市具有一种伊斯兰教的气氛。缔头万城建造于摩洛哥历史上的一个非常时期,当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城市都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占领时,缔头万城充当了避难所的角色,尽管许多考古遗迹表明,对这一地点的占领可追溯到前史阶段或伊斯兰时期,缔头万成在休达解体后的中世纪末期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286年,苏丹阿布在摩洛哥城内建立起一个要塞,以封锁休达城,该城在14世纪初期开始扩展,但却在一个世纪以后毁灭在西班牙人手中,15世纪后叶,来自安达路西斯的难民重建了这座城市。

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 (ii)(iv)(v),缔头万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报告》

遴选依据标准(ii):缔头万城见证了安大路西亚文明在中世纪末期对西方穆斯林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建筑、不朽艺术和城市规划的发展上。

世遗评价

在公元8世纪开始的伊斯兰时期,缔头万城是一座具有特别意义的城市,因为它是连接摩洛哥和安大路西亚的主要通道。在经过西班牙的再次征服之后,这个城市由遭到西班牙人流放的安大路西亚难民重建,该城的建筑和艺术风格都非常有特点,深受安大路西亚的影响。缔头万城虽然是摩洛哥最小的阿拉伯人聚居区之一,但无疑也是最完整而且没有受到后期外部影响的城市。

城市简介

位于摩洛哥中部偏东地区,丹吉尔-得土安-胡塞马大区(Tanger - Tétouan - Al Hoceima),北距首都155公里。公元670年兴建,公元800~909年,阿格拉比德王朝在此定都。城内街巷曲折、店铺林立,有80余座清真寺,100余处陵寝,数十座蓄水池和穹顶室内市场。著名建筑有缔头万城清真寺和阿格拉比德大蓄水池等。缔头万城属于摩洛哥东北部城市。在阿特拉斯山脉东南坡的冲积平原上,东北距苏塞48公里。人口7.2万(1984)。公元670年建立的古城,800~909年为柏柏尔人阿格拉拜王朝都城,曾发展成北非重要政治、商业、宗教和文化中心之一。有宏大的清真寺。羊毛、皮革、谷物、橄榄油集散地。以精制皮革、手工编织、地毯、铜器等闻名。旅游业颇盛。缔头万城是一座古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座圣城,是一座充满神奇的梦幻之城。

建造历史

缔头万城建造于摩洛哥历史上的一个非常时期,当地中海沿岸的所有 城市都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占领时,缔头万城充当了避难所的角色。由于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而成了连接两个文明和两个大陆的纽带。尽管许多考古遗迹表明,对这一地点的占领可追溯到前史阶段或伊斯兰时期,缔头万成在休达解体后的中世纪末期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286年,苏丹阿布在摩洛哥城内建立起一个要塞,以封锁休达城。该城在14世纪初期开始扩展,但却在一个世纪以后毁灭在西班牙人手中。15世纪后叶,来自安达路西斯的难民重建了这座城市。

摩洛哥城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出现在16世纪中叶,那时,它的西南部已经延伸到麦地那城。后来,被西班牙驱逐而来的穆斯林又将麦地那城进一步向西北方向扩展。麦地那现在的版图完成于18世纪中叶。那时,统治者在城内修建了许多堡垒。

古城布局

缔头万城的城墙底部厚1.2米,地基以上厚0.6米,长达5000米。城墙之外还可以发现许多防御措施,例如西南角的星形堡垒。总共有七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大门通向城市内部。 麦地那城内街道呈十字形交错,并与不同的大门连接,通向旅店、澡堂或公共浴室、清真寺等宗教场所,也通向商人和工匠区。狭窄的小巷从大街开始,直通到私人住宅。数不清的过道、凉棚和走廊使得缔头万城的布局更加丰富。麦地那城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级降低,这构成了本城的一大特色。没有一座建筑的高度超过三层,只有尖塔高过了大部分建筑,这使得整个城市具有一种伊斯兰教的气氛。许多工匠作坊以及杰出的建筑物都完好的保存下来,使得这个地方在建筑和艺术上独具特色,深受安大路西亚的影响。缔头万城虽然是摩洛哥最小的阿拉伯人聚居区之一,但无疑也是最完整的,而且没有受到后来来自外部的干扰。

重要建筑

从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此处即有人居住。到青铜时代之初( 约前3000),这里开始向城市过渡,出现护城的堡垒、街道、神庙和稠密的房屋。此后受到埃及文化的强烈影响,涌入埃及的各种产品并成为埃及在地中海东岸获取木材的重要港口。青铜时代晚期,腓尼基人发明了文字,便刻有已知最早的腓尼基铭文埃赫伦石棺。约公元前1000年后,缔头万城的地位逐渐为西顿和推罗取代。以后该城先后附属于亚述和波斯。公元前332年,城市被亚历山大占领后迅速希腊化。在罗马时代,它依然保持繁荣,并兴建了罗马式的露天剧院、浴场和神殿。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势力到达缔头万城,城市衰落。1103年,十字军占领该城,并建立城堡。1189年,又为埃及阿尤布王朝萨拉丁王所攻占。

雄伟的十字军城堡

曾是季比莱特(十字军对比布鲁斯的称谓)大教堂的那座12世纪罗马式施洗者圣约翰教堂中典雅的洗礼堂的装饰在提醒着人们,该城一度曾在热那亚人的统治之下。不远处,巨大拱座支撑的一座小型正教教堂,则可以追溯到拜占廷时代。

壮丽的十字军城堡坐落在埃及法蒂玛王朝建于9世纪的一座建筑物的遗址上,高耸的主体俯视着全城。建城堡用的石块取自腓尼基和罗马的纪念性建筑物。这座始建于12世纪,在随后的数百年间不断修葺改建过的堡垒,有多个巨大的拱形大厅。对于这一由几个古城镇交错、叠置而成的古代城市正在进行考古发掘,从城堡主楼的制高点极目远眺,占地辽阔的发掘点尽收眼底。

首批地中海城市之一

得土安老城占地十余公顷。法国作家暨历史学家欧风斯特·勒南曾于1860年间对之进行了第一次发掘,不过,揭开这一城市数千年历史面纱的,则是法国考古学家皮埃尔·蒙泰于1920至1924年间悉心从事并由其接班人莫里斯·迪南继续完成的事业。

除了其时代可追溯到7千纪至5千纪以前的带有海贝壳印模装饰的陶瓶外,迪南还发现了埋在红铜时代住所里的巨大的骨灰瓮和储存谷物、食品的坛坛罐罐,以及武器和珠宝。最早的住所只是草棚;直到4千纪结束时才开始出现建有石墙的住宅。第一份名实相符的城市规划布局--有多层住宅、排水系统和城墙--显示出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影响。由市中心开始,一条狭窄的街道曲曲弯弯穿城而过;由此街道又延伸出一条条小巷,蜿蜒曲折于一幢幢住宅之间。一段26米长的城墙残留至今。城墙别出心裁地由一截截四米见方的墩柱作内墙面支撑。只是在朝陆地的一面把城市围住。至于朝向大海的一面,比布鲁斯赖以为基础的岩崖已为之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

地理气候

得土安位于非洲西北端,西濒浩瀚的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守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门户。地形复杂,中部和北部为峻峭的阿特拉斯山脉,东部和南部是上高原和前撒哈拉高原,仅西北沿海一带为狭长低暖的平原。最高峰图卜加勒山脉海拔4165米,乌姆赖比阿河是第一大河,长556公里,德拉河是最大的间歇河,长1150公里。主要河流还有木卢亚河、塞布河等。北部为地中海型气侯,夏季炎热乾燥,冬季温和湿润,1月平均气温12℃,7月22~24。降水量为300-800毫米。中部属副热带山地气侯,温和湿润,气温随海拔高度而变化,山麓地区年平均温约20℃。降水量从300到1400毫米不等。东部、南部为沙漠气侯,年平均气温约20℃。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南部不足100毫米。夏季常有乾燥炎热的“西洛可风”。由于斜贯全境的阿特拉斯山阻挡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热浪的侵袭,摩洛哥常年气候宜人,花木繁茂,赢得“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摩洛哥是个风景如画的国家,还享有“北非花园”的美称。

经济状况

资源

磷酸盐为主要资源,储量1100亿吨,占世界储量的75%。其它矿产资源有铁、铅、锌、钴、锰、钡、、盐、磁铁矿、无烟煤、油页岩等。其中油页岩储量1000亿吨以上,含原油60亿吨。年消费石油1000万吨,其中97%依靠进口。

工矿业

工业不发达。工业企业主要部门有:农业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纺织皮革、采矿和机电冶金工业。2001年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约占16.9%。磷酸盐是摩洛哥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2001年磷酸盐产量2200万吨。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位置,主要产品有毛毯、皮革制品、金属加工品、陶瓷和木制家具。

农牧渔业

2001年农牧渔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约占15.8%,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45.2%。可耕地828万公顷,已耕地666万公顷。目前有蓄水坝90座,可灌溉土地100万公顷。粮食作物占地面积551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水果、蔬菜等。农业靠天吃饭,起伏较大。1999、2000年受旱灾影响,粮食产量仅为370万吨和194万吨。2001年粮食产量453万吨。

草地和牧场2029万公顷,适合牧业生产。2001年有牛250万头,绵羊1500万只,山羊500万只。

渔业资源极为丰富,是非洲第一大产鱼国。现拥有近海渔船2609艘,远海渔船421艘,另有几千艘小船。从业人员40万人。2001年捕鱼量97.85万吨,其中沙丁鱼产量76.37万吨。摩沙丁鱼出口居世界首位。

旅游业

旅游业发达。2001年,共接待境外旅游者197.4万人次,旅游收入为288.32亿迪拉姆(约25.36亿美元)。2001年,全国共有各级旅馆590家,总床位9.7万张。国家旅游局在国外设有17个代表处。主要旅游点有:拉巴特、马拉喀什、卡萨布兰卡、非斯、阿加迪尔、丹吉尔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