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朗山

更新时间:2023-07-11 10:10

缪朗山(1910年—1978年),男,广东中山人。著名的西方文学及西方文艺理论研究学者。

人物简介

1934年至1936年,任法籍教团开办的圣罗撒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36年至1942年,自设“灵春学舍’,讲授英语和西方文学。1942年参加文艺界抗敌协会,同年,开始发表作品。1944年后历任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香港大学英国文学系教授、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文艺理论组和西方文学组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教授。

1961年秋,缪朗山到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任教。人民大学停办期间,调往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从事联合国资料的翻译工作。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他又重回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在人民大学工作期间,他承担了讲授西方文艺理论史的任务,在我国高等学校开辟了第一个西方文艺理论史的课堂。他治学严谨,立足于掌握第一手材料,著述所需文献资料大都根据原文亲自翻译。他注重钻研原著,惯于独立思考,从不随波逐流,而是力求有所创见。他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功底得到了学生和学界的肯定。

1978年8月2日与世长辞,享年68岁。

出版图书

人物作品

遗稿

缪朗山逝世后,其遗稿经学生整理编订,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他给“文研班”和进修班上课用的讲稿,整理成《西方文艺理论史纲》,于1985年出版,并于1987年列入首批《中国人民大学丛书》;他译自希腊文、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的文献资料,编订为《缪灵珠美学译文集》,分四卷于1987年至1991年陆续出版。

译著

缪朗山在革命和教学之余,还翻译出版了许多部世界名著,如:《古希腊史》、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大部分、希腊悲剧《奥瑞斯提亚三部曲》,高尔基的《俄国文学史》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论文选》等,还编写了《古希腊文学史》初稿,在我国翻译领域都占有和重要的地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