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9 19:39
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心肌纤维化(或称硬化)。为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其临床特点是心脏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因此与扩张型心肌病破为相似,故称为“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
概述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心肌纤维化(或称硬化)。为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其临床特点是心脏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因此与扩张型心肌病颇为相似,故称为“缺血性心肌病”。
心血管内科
一、心脏增大 患者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病史,常伴有高血压,心脏逐渐增大,以左心室为主,可先肥厚,以后扩大,后期则两侧心脏均扩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史。
二、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多逐渐发生,大多先呈多心衰竭,然后继以右心衰竭,出现相应的症状。
三、心律失常 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这些心律失常一旦出现将持续存在,其中以期前收缩(室性或房性)、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为多见,阵发性心动过速亦时有发现,有些患者在心脏还未明显增大前已发生心律失常。
心肌纤维化(或称硬化)。为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
心脏增大,有心力衰竭者尤为明显。心肌弥漫性纤维化,病变主要累及左心室心肌和乳头肌,可波及起搏传导系统。患者的冠状动脉多呈广泛而严重的粥样硬化,管腔明显下,但可无闭塞。纤维组织在心肌也可呈灶性、散在性或不规则分布,此种情况常由于大片心肌梗死或多次小灶性心肌梗死后的瘢痕形成,心肌细胞减少而纤维结缔组织增多所找到,此时冠状动脉可有闭塞性病变。
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主要依靠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和摒除可引起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检查除可见心律失常外,还可见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变化,包括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QT间期延长、QRS波群电压低等。放射性核素检查示心肌缺血和室壁运动异常。二维超声心动图也可显示室壁的异常运动。如以往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则有助于诊断。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确立诊断。鉴别诊断要考虑与心肌病(特别是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心脏病、内分泌病引起的心脏病等相鉴别。
预后:有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预后差,故在心脏增大而未发生心力衰竭的阶段中宜避免劳累,尽量保护心脏功能。
治疗在于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的营养,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应用洋地黄时宜选作用和排泄快速的制剂,如毒毛花甙K、毛花甙丙、地过辛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而有Adams-Stokes综合特征发作者,宜及早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如考虑转复窦性心律,应警惕其同时存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能,避免转复窦性心律后,心率极为缓慢,反而对患者不利。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除药物治疗外,还可考虑用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治疗。
亦可以平时采用中医的穴位按摩法进行适当保健。
预防在于积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1.心肌病是一治疗较为棘手的心脏病,以渐进发展的心功能不全为临床特点。病情较轻者,可以中医辨证治疗;较重者,必须及时加用西药治疗,直到病情稳定。
2.针对心肌病的主要原始病因,如病毒感染进行防治,平素注意衣着冷暖,起居有序,防止外邪侵袭。避免长期劳累过度及不良情绪刺激。妊娠高血压症要及时治疗等。
3.心肌病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并宜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注意低盐饮食,忌生冷辛辣、油腻及烟酒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