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3 23:33
罗圈组,是以组为岩石地层单位的地层结构。1961年刘长安、林蔚兴命名。该组主要由一套碎屑岩和泥岩组成。其砾石成分主要来自下伏岩层的石英砂岩、粉砂岩,其次是燧石岩、白云质灰岩、页岩(或泥岩)。其地层接触关系为底部与下伏董家组呈假整合接触,上部与上覆东坡组整合接触。本组星罗棋布地分布在东秦岭北坡的广大地区。
1961年刘长安、林蔚兴命名。命名剖面位于河南临汝县蟒川乡罗圈村,参考剖面位于宜阳苗村。
本组为1958年杨志坚在临汝发现并命名为“临汝冰碛层”,并将其划归震旦系下统大石门组。1959年,中国科学院地质所沉积室磷矿队,李世麟(1964)、关保德(1986)、王曰伦等(1980)、牟用吉等(1981)在此进行过较详细的工作。
正层型 河南临汝县蟒川罗圈村罗圈组剖面,关保德、耿午辰等,1988,河南东秦岭北坡中—上元古界。
该组主要由一套碎屑岩和泥岩组成。其砾石成分主要来自下伏岩层的石英砂岩、粉砂岩,其次是燧石岩、白云质灰岩、页岩(或泥岩)。在冰水河流成因的碎屑岩中,偶尔可见到极少量与下伏岩性不一致的变质岩砾石(黑云片麻岩、大理岩等),砾石的滚圆度差别较大,以次棱角状、棱角状为主,次滚圆状次之。在冰水成因的碎屑岩中,以次滚圆—滚圆状为主。砾石表面常可见到磨光面,具擦痕、压坑、压裂缝及新月形断口、裂缝等冰蚀特征。冰碛岩的胶结物成分为石英砂为主,其次是碳酸盐岩、或与砾石成分相同的碎屑及少量的长石等。从罗圈组冰碛岩胶结物中发现微古植物,主要属种有:Leiopsophosphaera infriata, L. Pellucida, Trachysphaeridium rugosum, T. Incrassatum, T. Planum, T. Aff. Laminaritum, Stictosphaerdium sp., Tasmanites sp., Laminarites antiquissimus, Taeniatum crassum; 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 T. Minutum 等。
本组厚180m,底部以淡灰色块状含砾泥砂岩与下伏董家组呈假整合接触。上部以紫红色、暗紫红色粉砂质页岩与上覆东坡组整合接触。
本组星罗棋布地分布在东秦岭北坡的广大地区。东自安徽淮南, 径河南确山、舞阳、鲁山、临汝,宜阳和灵宝朱阳,向西到陕西洛南及山西永济等地。
编撰者:高林志
作者1:刘长安
年份1:1961
作者2:林蔚兴
年份2:1961
作者3:牟用吉
年份3:1981
系名 新元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