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7 20:25
1974年开始自学摄影,1976年拍摄“四五运动”、“力挽狂澜”获四五摄影一等奖。
先后在科学出版社、中国新闻社任摄影记者,台湾《大地地理杂志》驻京特约编辑和签约摄影师,1979年至今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理事。
1976年,拍摄“四五运动”,作品《力挽狂澜》获“四五摄影”一等奖;
1978年,《人民的悼念》编辑组成员;
1979年,“四月影会”发起人之一;
1979年—1989年,担任中国新闻社摄影记者;
1984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罗小韵个人摄影展”;
1987年,出版《中国青年摄影家—罗小韵》;
1987年—2005年7月,担任台湾《大地地理杂志》驻京特约编辑、签约摄影师;
1988年,出版《中国摄影家罗小韵作品集》、《边疆之旅》;
1990年3月,在美国纽约举办“中国人”摄影展;11月在美国纽约大学等四所大学举办“中国当代摄影艺术”讲座;
1992年,出版《大西北纪行》;
1994年,出版《我看美国》;
1998年,出版《罗小韵的天地有情》;
2006年,出版《自然与人文的交响诗—三江并流》;
2007年,出版《难忘1976》;
2007年—2009年,策划并实施:“高原精灵”在青藏铁路线,在北京—拉萨火车上展出“自然精灵”、“绿色家园”、“抗震救灾与大熊猫同在”、“高原精灵”、“熊猫宝宝成长记”、“野性秦岭”摄影展,在北京地铁五号线的站厅展出;
2007年至今,担任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首席摄影师(有几百篇专题报道在中国大陆及海外刊登, 并主编过上百本人文地理图书);
2008年8月,主编:《守护大熊猫》、《震中熊猫影像日记》、《魅力四川》、《万里长江》。
2009年12月,摄影集《西部记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认为,摄影的功能有几种:自娱自乐的兴趣爱好、职业性质的记录工作、艺术创造的表现手法、社会责任感的表达方式。但如果摄影人只是为了迎合评委的口味去拍照,拍照仅仅是为了拿奖,那就失去了摄影的本真。
纯粹的摄影是用来记录历史、表现真善美、揭示丑恶、引发人们关注或思考甚至行动的……而摄影圈内谈论最多的不是人文关怀,而是“奖金的高低”和其他一些东西。各种名目的摄影展和摄影节也不再是单纯的提高技艺和增长见识的交流,而成了一些人们的商业炒作,为的是经济上的利益。
我曾在不同场合发出同样的一个倡议,今天,我依然要郑重地将这个倡议写在这里:善待自然,善待土地,善待人民,善待艺术,用每个摄影人的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还摄影艺术原本应有的纯粹!
《西部记忆:一个女摄影家三十年的足迹》:这是一部聚焦西部人文地理的图文并茂的纪实摄影图书。罗小韵以女性的细腻敏感捕捉到了三十余年间西部变迁的魅力细节,用纪实摄影的手法艺术而又忠实地记录了这些珍贵的瞬间,并辅之以凝练朴实的文字记述。镜头内外和字里行间都充溢着罗小韵坚忍勇敢的艺术探索步伐和理性的人文关怀,同时也留驻了多彩而浪漫的少数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