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欣然

更新时间:2022-10-31 17:25

罗欣然,又名增喜。1903年生于广东省大埔县古桂镇培尾管理区宫前村。父亲医术颇精,医德甚好。罗欣然在父亲言传身教下,从小懂得要关心群众疾苦的道理。

人物简介

在高陂仰文中学读书时,正值国共合作实现,革命开始高涨。他经常阅读进步书刊,受革命思潮的影响。1926年冬,参加北伐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受党派遣回大埔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9月,为策应“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南下粤东,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中共大埔县委成立了暴动委员会,他就任县暴委委员,率领农军、学生举行高陂暴动。暴动成功后,他被选为中共大埔县委委员、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五团参谋长。1928年5月,他又率革命武装,东渡韩江,举行百候暴动,使武装斗争的烈火燃遍韩江两岸。在艰苦曲折的斗争中,他锻炼成长为智勇双全的东江特委、军委的领导人。1929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奉命挺进东江,他被中共东江特委任命为驻红四军前委代表,负责向红四军前委朱德等领导人详细介绍东江的敌我态势,并参与制订红四军的进军方案。同年11月28日,他以东江特委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在福建省长汀县召开的由毛泽东主持的红四军军委扩大会议。1930年5月,他出席东江工农兵代表大会,当选为东江苏维埃执行委员、军委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不久,由于“左”倾军事冒险主义干扰,强令红十一军3次出击潮安,致使十一军遭受重大损失。红军被迫撤离潮安,转移梅埔丰边区坚持游击战争。1931年,罗欣然壮烈牺牲于大埔县南部和丰顺县东部边界的赤色山村。

人物生平

罗欣然(1903~1931),又名增喜,大埔县古野镇培美村宫前人。在高陂仰文学校读中学时,欣然与旅穗进步学生多有书信联系,还阅读革命书刊,开始接受革命思想。民国14年(1925),他弃学从军,北征入闽。后回大埔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16年,国共分裂,国民党右派势力肆意捕杀共产党人、革命分子。欣然被派往韩江中游、埔西农村,秘密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军、农会。“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闽西、粤东,他遵照党的“组织暴动,迎接起义军”的指示,参加领导高陂暴动,旗开得胜后就任高陂区革命委员会委员兼财政部长。朱德等率部在三河坝与国民政府军血战数昼夜。他组织农军、学生、妇女等做好筹粮解款、探送情报、运送弹药、送水做饭、救护伤员等支前工作。朱德部撤往饶平后,欣然等撤到埔丰边的凤凰山。民国17年元旦,他再度发动高陂暴动,几天后,潮汕国民政府军反扑高陂。他率部西渡韩江,指挥农军、赤卫队突袭银江警察所,攻克洲田团防,出击上坪。接着,他率部渡江东进,捕捉战机,突袭百侯国民政府区署。大埔县当局大为震惊,一面迫令各地抓丁建民团、筑炮楼,一面电请省府“派兵剿共”。闽粤二省饶平、平和、大埔三县之国军联合一千余人分三路围剿。欣然执行“分兵三路,冲出包围,分散游击,扎根山村”的决议,带领农军复渡韩江,西进到梅县、大埔、丰顺边界的明山、铜鼓嶂等山村,扩建游击队、区联队;打土豪,开仓济贫,发动夏收斗争;成立区委,开辟游击区。欣然领导武装游击战争,声震韩江两岸。国民政府以几百银元悬赏缉捕“土共甲等首要罗欣然”。他虽身处险境,时东时西,晓宿夜行,乔装改扮,经历了一次次的危难。

民国17年,中共东江特委为加强领导,派欣然等为粤省西北七县巡视员。欣然贯彻党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和实行土地革命”的方针,参与组织和指导梅县、兴宁、五华、丰顺、大埔等七县的秋收和年关斗争。次年春,他发动了震动东江的丰顺大暴动。东江西北七县的联合斗争和西南部遥相呼应,斗争范围和革命区域不断扩大。欣然重点巡视和指导梅埔丰等县农村的斗争,由抗租、减租进入没收分配土地,摧毁国民政府政权,成立工农民主政府,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壮大了红军、赤卫队和区联队。

民国18年秋天,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执行“打通闽西和东江地区的联系,与中央苏区连成一片”的战略任务。时任中共东江特委委员、军委委员、秘书长的欣然受命为驻红四军前委代表。他跋山涉水,奔抵红四军前委,向朱德、陈毅等人介绍东江地区的国共态势,共商军事机要。在红四军径返粤东北部的征战中,欣然协助筹集军粮、款物;配合朱德、陈毅指挥作战,处决要犯和打开监狱,释放在押人员;召开群众大会,筹组东江革委会。期间,他不顾劳累,2次及时用书面向东江特委、广东省委报告军情,圆满完成重任。

为解决党、政、军的给养,欣然布置东江红军和游击队驻扎在韩江西岸的坑口、宫前两地渡口,设立临时税收站征收商船货物税,筹集了一批粮款物品。同时,发放部分税粮、食盐等物救济贫苦人民,密切军民关系。民国19年5月,中共东江特委在八乡山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东江苏维埃政府、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欣然当选为东江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并被委任为军委委员、十一军政治部主任。是年秋天,革命又遭受挫折。欣然率军部、政治部指战员转战梅埔丰地区,坚持战斗在崇山峻岭中。

人物事迹

1924年,他在高陂仰文中学读书。时值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他和旅穗的进步学生建立了书信联系,同时认真阅读进步书刊,受到革命思想影响,立下献身革命的志向。

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潮汕、兴梅地区。他加入革命洪流,弃学从军,北征闽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国民党蒋介石公开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罗欣然回到大埔,被中共大埔组织派到韩江中游、山高林密的埔西农村,秘密开展农民运动。他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在石洞里,在山林中,召开工人、农民座谈会,用革命的道理重新点燃革命火种。他对工友、农友们说:“工人农民因受军阀统治,地主富豪剥削,所以做牛做马,挨冻受饿!”“大家只有齐心结团体,眼着共产党干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才能有饭吃,有衣穿!”通过宣传发动,大埔西部的农会、妇女会以及工农武装逐步恢复活动。

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南下粤东,又一次推动了大埔县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了执行中共大埔县委关于“组织暴动,迎接起义军”的指示,罗欣然以县暴动委员会委员的身份率领埔西工农武装和群众,参加高陂暴动,后兼任高陂区革命委员会委员、财政部长。

10月上旬,部分南昌起义军在朱德指挥下,于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与国民党反动军队血战三天三夜。战斗期间,罗欣然组织当地群众参加筹备军粮、探送敌军情报、运送弹药、做饭送水、救护伤员等支前工作。朱德部队撤离大埔后,他与起义军留大埔的李井泉、黄让三、李西亭等人、大埔县委部分成员以及东路工农革命军第十五团一起,转移到大埔南部与丰顺县交界的凤凰山区休整。

11月,罗欣然出席了于大埔县桃源对门村召开的中共梅埔丰边县委扩大会议。会议依据中共南方局、广东省委联席会议精神,做出了“继续实行暴动,转入农村、坚持革命武装斗争”的决议。罗欣然被选为中共大埔县委委员,并出任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五团参谋长。不久,他又调任中共东江特委委员、丰顺县委书记。他参与指挥了1928年元旦的大埔县高陂镇武装暴动。当潮汕国民党反动军队反扑高陂时,他便带领第十五团西渡韩江,指挥工农武装突袭大埔县银江警察所,出击坪上,攻克洲田民团;接着东进袭击百侯国民党区署。连战皆捷,凯歌频传。

此时,大埔县反动当局也大肆强抓壮丁,建立民团,修筑炮楼,并与广东饶平县、福建省平和县联合出兵3000人,分三路围剿“赤色乡村”,企图消灭工农武装。大兵压境,罗欣然等革命军领导人毫不畏惧。他们分析了敌情之后,制定了“工农武装兵分三路,冲出强敌重围,分散游击,扎根山区”的决策。罗欣然和李明光、丘宗海等率领第十五团向西发展,转移到梅县大埔丰顺(简称梅埔丰边县)三县边境的明山、铜鼓嶂、九龙嶂等地活动。他们扩建游击队,区联队;打土豪,开粮仓、济贫民;发动复收、秋收斗争;组建工农民主政权,并与边区县革命人员联合斗争,开辟赤色游击区域,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928年上半年,在强敌重重围困中冲杀出来的罗欣然、古大存刘光夏、黎夙翔、郑天保等各县领导人,陆续转移到九龙嶂大山中,组成“五县暴动委员会”,罗欣然任委员。他们团结协作,联合斗争,发动暴动攻克梅州城,鼓舞了大埔等五个边区县广大工农大众的斗志。后来,五区县暴动委员会改组为“七区县联合行动委员会”,统一领导揭阳潮安大埔梅县丰顺五华兴宁边县的武装斗争。

不久,罗欣然调任中共东江特委西北七县巡视员。他参与指挥了颇有声势的“秋收斗争”、“年关斗争”。1929年春天,发动了震动东江的丰顺县大暴动,掀起了第二次武装斗争浪潮。东江各地的革命斗争遥相呼应,斗争范围和革命区域不断扩展。罗欣然重点巡视和指导的梅县、大埔县、丰顺县边县农村,对这些地方革命斗争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罗欣然等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斗争,声震韩江两岸。国民党政府发布通缉令,重金悬赏捉拿罗欣然等人。罗欣然虽身处险境,但早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对付敌人的通缉,他时东时西,晓宿夜行,乔装改扮,机智与敌周旋。

一个夏天的夜晚,罗欣然头戴竹笠,肩背箩筐,身穿农服,从饶平县北部绕过敌军岗哨,潜渡韩江,回到离故乡仅一里之地的大埔县古桂乡富洲村歇脚。他用暗号叫开了张坤的家门。罗欣然说了:“老朋友,我几餐未吃饭,几天未洗澡了!”张坤赶紧把他迎进屋里,并生火做饭。张坤正在为他做饭之里,忽然村里狗吠声起,罗欣然警急提枪,飞步上楼,隐于暗处,只见20多名敌兵荷枪披弹,沿着河畔,向他的故乡窜去。罗欣然下楼用饭,对张坤说:“可能是刚才我途经高陂镇或渡河时被敌人发觉,即追捕而来了。”张坤惊魄稍定,敬佩地说:“增喜呀!你临危不惧真是好汉!”罗欣然吃完饭稍作休息后,便翻山越岭,继续前往梅县南部山村开展工作去了。

1929年初春的早晨,大埔县高陂镇和三州村两路反动武装合围罗欣然的家乡,敌军进村后,砸开罗欣然的家门,大肆抢劫财物后,纵火烧房。其他村民的财物也未能幸免,被洗劫一空。罗欣然获悉敌军的暴行后,非常气愤,及时派人返回家乡抚恤安民;并致信乡亲,以“倾家荡产不用愁,革命成功建高楼”,“家散人亡莫悲伤,反动敌人命不长”;“杀头好比风吹帽,黑云散去见日头。”等词句勉励乡亲的斗志。

在残酷的斗争中,罗欣然全家十二口人,各散西东,被反动派逼得家破人亡,但他矢志不改,坚持斗争。

1929年秋天,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为执行关于“打通闽西和广东东江地区的联系,与江西中央苏区联成一片”的战略任务,奉命挥戈福建西部,向粤东挺进。中共东江特委委员、军委委员、秘书长罗欣然,受命派任驻红四军前委代表。他日夜兼程赶赴广东省平远县境,向工农红军第四军前委领导人朱德、陈毅等人简要介绍了东江地区当前形势,共商进军东江的计划。在红四军往返平远、梅县、丰顺、大埔等县的征战过程中,罗欣然积极协助筹集粮饷,配合朱德、陈毅指挥战斗。红四军进占梅城后,他协助起义军打开国民党监狱,释放在押政治犯;召开民众大会,筹组东江革命委员会等,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罗欣然还出席了在福建长汀举行的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和古田会议。在此期间,他曾两次向东江特委和广东省委报告军情,提出加强红军领导力量和充实干部等正确建议。为了解决红军的供给问题,罗欣然部署东江红军和游击队,驻扎在韩江中游两岸,设立坑口、宫前等渡口临时税收站,以征收商船货物税,用以解决部分军需给养。同时,他还发放部分税粮、食盐等,救济贫苦人民,密切军民关系。

中共东江特委于1930年5月上旬在丰顺县八乡山举行东江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东江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罗欣然在大会上作了“东江工农红军建军工作”报告。会上,罗欣然当选为东江苏维埃执委常委、军委委员、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会后,他积极贯彻红四军古田会议精神,努力加强人民军队的政治建军工作。

是年秋季,东江地区因受李立三“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使革命遭到挫折。罗欣然率领第十一军军部、政治部等机关人员共200多人,艰苦转战于梅埔丰边县地区。途经丰顺县潭江的畲族山村时,他动员大埔南部赤卫队员40余人,归编第十一军,扩大了红军队伍。

1931年,罗欣然壮烈牺牲于大埔县南部和丰顺县东部边界的赤色山村。他为革命血染青山、英勇献身,为建立东江革命根据地和梅埔丰苏区,坚持工农武装斗争,做出了贡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