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裕庭

更新时间:2024-09-27 11:40

罗裕庭,1888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道林乡梨园世家。

人物经历

罗裕庭,从小耳濡目染,随父罗德明学唱湘剧,吹拉弹唱,无一不精。他有天赋的洪亮噪音,专演以唱工见长的紫脸戏。罗裕庭的唱腔雄浑高亢,表情豁达大度,动作稳健优美,善于把人物悲歌慷慨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形成湘剧紫脸独特风格而驰名三湘艺坛。曾与他的老艺人谈起罗裕庭的演唱技巧,总是津津乐道。

抗日战争初期,湖南文化艺术界特别活跃,仅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下的抗日团体就有数十个。罗裕庭是湖南戏剧界抗敌后援会常务委员并兼任戏剧编纂委员会委员。他凭着精通湘剧艺术的有利条件,编辑了十余个湘剧剧本,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小戏《讨学钱》。

原本《张先生讨学钱》是湘剧、花鼓戏常演常新的地方戏,在湖南城乡流传最广,罗裕庭以《张先生讨学钱》的表演艺术、唱腔,配上抗日救亡的新词,形成新剧《讨学钱》。戏剧作家田汉对此剧本很欣赏,特发表在他主编的戏剧月刊《戏剧春秋》创刊号上,推荐给各地抗日宣传队演出。

自编自演,是湘剧抗敌宣传队的特色,尤以罗裕庭、徐绍清领导的湘剧第二队,更为突出。第二队的剧本,几乎全是田汉、罗裕庭新编或改编的剧目。经他们改编演出的剧本有《琵琶记》中的“闹荒”,《白兔记》中的“打猎回书”,《目莲记》中的“老汉驮妻”,都加上了抗日的新内容。

旧剧《世隆抢伞》改编为《骂汉奸》,新剧《土桥之战》是田汉根据明末清初史可法督师扬州的故事编写的,全剧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罗裕庭在戏中扮演镇守使黄德功的母亲,向儿女晓以民族大义,外侮当前,不应同室操戈,引古喻今,情真意深,场场获得观众的喝彩。

罗裕庭率领湘剧第二队在湘桂城乡转战5年,宣传抗日,振奋民族精神,做出了贡献。1944年农历四月,罗裕庭在耒阳涌金戏院演出时,突遭日军和汉奸围困,整个戏班和他一家全被扣留。日军强迫他删掉戏里的反日唱词为其演出,遭拒绝。汉奸供出罗裕庭是编写抗日剧本的作者,是戏班的领班人,遂遭日军严刑拷打、关押。罗裕庭在日本强盗不屈不挠,他不但没有屈服,而且横眉怒骂,继而绝食抗议。凶残至极的日军将他及侄儿罗洪元(湘剧著名老生)惨杀,他的妻子、侄媳也病逝于日军监狱。

1948年6月,田汉回湘探访湘剧老艺人,听了罗裕庭牺牲的惨状,泪如泉涌,挥毫赋词:“梨园自有寸凡丹,百战罗、吴数二难;歌舞何须唱消歇,精忠今已照人间”。

事后又作《湘剧忆事》:“日寇侵中国,铁蹄入庭户。作为全民战,动员到鞠部。武汉方不守,长沙委一炬。文章下乡村,戏剧结队伍,舞台作讲席,振耳发聩鼓。饥饿与转徙,曾不以为苦。浅识狃小胜,摧残新乐府。……寇氛逼耒水,裕庭罹肉罟。骂贼长桥畔,生气犹虎虎。普林归醴陵,遇贼板杉铺。铁铲何足惧,剧人不可侮。……”字里行间,罗裕庭等著名湘剧演员的崇高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跃然纸上。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