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9 23:19
披针叶胡颓子(Elaeagnus lanceolata Warb.)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常绿直立或蔓状灌木。株高可达4米;
经检查兰坪胡颓子(Elaeagnus lanpingensis C. Y. Chang)的主模式(蔡希陶56264,兰坪),其主要特征是叶片薄革质,叶柄长5-10毫米,萼筒圆筒状漏斗形,长约5.5毫米,萼裂片长2.5-3.5毫米,花梗长3-6(8)毫米(原始描述中记载的花梗长度为3毫米),花柱疏生星状毛,超过雄蕊等,这些特征未超出披针叶胡颓子(Elaeagnus lanceolata Warb.)的特征范围,故归并。
常绿直立或蔓状灌木,高4米,无刺或老枝上具粗而短的刺;幼枝淡黄白色或淡褐色,密被银白色和淡黄褐色鳞片,老枝灰色或灰黑色,圆柱形;芽锈色。叶革质,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5-14厘米,宽1.5-3.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稀阔楔形,边缘全缘,反卷,上面幼时被褐色鳞片,成熟后脱落,具光泽,干燥后褐色,下面银白色,密被银白色鳞片和鳞毛,散生少数褐色鳞片,侧脉8-12对,与中脉开展成45度的角,上面显著,下面不甚明显;叶柄长5-7毫米,黄褐色。
花淡黄白色,下垂,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褐色鳞片和鳞毛,常3-5花簇生叶腋短小枝上成伞形总状花序;花梗纤细,锈色,长3-5毫米;萼筒圆筒形,长5-6毫米;在子房上骤收缩,裂片宽三角形,长2.5-3毫米,顶端渐尖,内面疏生白色星状柔毛,包围子房的萼管椭圆形,长2毫米,被褐色鳞片;雄蕊的花丝极短或几无,花药椭圆形,长1.5毫米,淡黄色;花柱直立,几无毛或疏生极少数星状柔毛,柱头长2-3毫米,达裂片的2/3。果实椭圆形,长12-15毫米,直径5-6毫米,密被褐色或银白色鳞片,成熟时红黄色;果梗长3-6毫米。花期8-10月,果期次年4-5月。
披针叶胡颓子与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 Thunb.)相近,区别在于该种的叶片椭圆状披针形,侧脉8-12对,与中脉开展成45度的角,网状脉在上面不明显,花柱多少被星状柔毛;幼枝淡黄白色或淡褐色而不同。
大披针叶胡颓子(Elaeagnus lanceolata Warb. subsp. grandifolia Serv.)与原亚种的区别在于本亚种幼枝锈色;叶片椭圆形,下面淡褐色,具较多的锈色或褐娜色鳞片,叶柄长10-15毫米;花梗长6-8毫米,萼筒长6-7毫米,裂片长3-4毫米,花柱疏生柔毛。分布于中国四川、贵州、云南;生于海拔1400-2900米的山地林中或灌木丛中。
红枝胡颓子(Elaeagnus lanceolata Warb. subsp. rubescens Lecomte)与原亚种的区别在于本亚种幼枝密被锈色鳞片;叶腋具长1-4厘米的刺;叶片厚革质,矩圆状披针形,边缘波状。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2200-2900米的山区。
分布于中国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生长于海拔600-2500米的山地林中或林缘。
随采随播。条播,行宽为20厘米,沟深4-6厘米,种子点播,株距2-3厘米,覆土厚度为2-3厘米,用手轻轻压实。
春季出圃,苗木高度30厘米以上,地径0.4厘米以上,根系长10厘米以上。
随采随插,5~6月。直插,插入土中1/3插穗长度,插后立即浇透水。株行距为2厘米×10厘米。
春季出圃,苗木高度30厘米以上,地径0.4厘米以上,根系长10厘米以上。
其根、叶、果均可入药,果实药用,可止痢疾,果实可以提取红色素。披针叶胡颓子是优美的观叶兼观果灌木,在园林绿化中适宜做球类造型,也可片植或簇植于绿地、庭院,是中国北方地区不可多得的常绿阔叶树种。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