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莲花

更新时间:2024-04-13 09:39

黄莲花(Nelumbo lutea (Willd.) Pers.):亦称美国莲花,是双子叶植物纲、莲科的一种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植株大型。立叶由黄绿色逐渐变为墨绿色,高39厘米,直径34厘米×37厘米。花梗高64厘米,花径21厘米。花单瓣,花瓣数12-20枚。花态先杯状,而后飞舞状。花深黄色,艳而不俗。花瓣先端圆,匙状。雌、雄蕊正常,能结实,常作为育种材料。始花期7月上旬,着花较密。

植物学史

命名

黄莲花的属名来自僧伽罗语,种名来自拉丁语单词“luteus”,意为黄色,是形容黄莲的颜色。在1799年,卡尔·路德维希·韦尔登诺将黄莲命名为“Nymphaea lutea”,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珀森在1806年将黄莲花改为“Nelumbo lutea”。虽然该学名曾存在争议,但一直沿用至今。

演化

在一亿多年前,莲属植物约有10-12种,只有2种莲属植物——(Nelumbo nucifera)和黄莲花存活下来,属于“植物活化石”之一。最初瑞典植物学家林奈自在18世纪将莲属列入睡莲科,但是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植物学家发现莲属具有原始植物的性状特征,其在形态学、胚胎学和细胞学等方面与睡莲科其它属均无共同点,亲缘关系很远,因此认为莲属应该与睡莲属分开,独立分类。根据化石证据,这两种莲花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在约300万年前,基于地理隔离和形态特征的不同,这两种莲花被分为同一属的两个单独物种。但它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

形态特征

黄莲花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横生,肥厚,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道,节部缢缩,上生黑色鳞叶,下生须状不定根。叶圆形,盾状,漂浮,大(超过60厘米),叶柄长在叶片中央,叶柄长度可达2米或更长,末端是宽而圆的大叶片,直径50-80厘米。

花艳丽芬芳,雌雄同体,直径达25厘米,高出水面1-1.5米。花瓣12-20枚,长1-13厘米,最外层1-5枚花瓣保持得较为长久。花药长1-2厘米,离生心皮多数。花态先杯状,而后飞舞状。花蕾长桃形,先端圆,绿色。花深黄色,艳而不俗。花瓣先端圆,匙状。雌、雄蕊正常,能结实,常作为育种材料,在选育黄色品种及改观荷花叶色方面“功不可没”。根状茎在泥中横生, 黄玉色,短圆筒形,表面光滑,上有褐色斑点, 须状不定根,白色,着生于地下茎的节间。花期春末至夏季,着花较密。花色为白色至淡黄色。每朵花都有一个独特的莲蓬头状的中央反圆锥形花托,直径5-8厘米,由雌蕊含腔组成。每朵花开放约三天,每天早上开放,晚上关闭。开花后,坚果状的果实开始形成,嵌入花托的平坦表面。木本的质感像蜂巢一样变硬。最终,花托脱落,落入水中,在慢慢分解的过程中漂浮在水面上,一边传播种子。果实多数,球形,长10-16毫米,宽8-13毫米。

近种区别

参考资料

生长环境

黄莲花与荷花一样是挺水植物,种子生长于野生池塘、牛轭湖和河流泥坑,主要生长在河流的泛滥平原、池塘、湖泊、沼泽和沼泽中的水塘以及水库的回水区;海拔高度0-400米。

分布范围

国家

分布于美国(阿拉巴马州、阿肯色州、康涅狄格州、德尔西州、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爱荷华州、堪萨斯州、肯塔基州、洛杉矶、缅因州、马里兰州、马萨诸塞州、密歇根州、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州、密苏里州、内布拉斯加州、新泽西州、北卡罗来纳州、俄亥俄州、俄克拉何塞州、宾夕法尼亚州、田纳西州、德克萨斯州、 弗吉尼亚州,威斯康星州)、加拿大(安大略省)、墨西哥、西印度群岛(古巴、牙买加和伊斯帕尼奥拉)和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哥伦比亚、古巴、多米尼加。

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引进黄莲花品系,首先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种植,后被其他单位陆续引种并应用到育种中。中国主要分布在湖北、山东等省市,主要由植物园等科研机构培育。

地理

黄莲花主要分布在西半球,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南部开始,经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等地,南至南美的圭亚那、哥伦比亚及委内瑞拉;美国是其世界分布中心,在美国的分布从加利福尼亚州东至缅因州。

生长习性

根茎陷在淤泥中,但花和叶挺立在水面上。非常喜光,生育期需要全光照的环境。极不耐荫,在半荫处生长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趋光性。该物种有时是一种侵略性的,难以根除的池塘、湖泊和水库杂草。

伴生植物:水车前草、莎草、芦苇、水芹、箭竹、芦苇、猫尾草、野生稻、狐尾藻、豆瓣菜、大浮萍、睡莲、芦苇、刺猬草、箭竹和水芹。

繁殖方法

自然

黄莲花的花期为春末到夏季,果期为夏季。黄莲花的主要生长期在春夏两季,主要的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为其传粉的主要包括蚤蝇科(双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的昆虫。黄莲花以异花授粉为主。授粉后,果实开始形成,嵌入花托,花托逐渐变硬、脱落,掉入水中,在水面上漂浮,一边慢慢分解,一边传播种子。种子在水面上发芽后,发育良好的幼苗漂浮在水面上,随着水波漂浮,最终漂到较浅的水边生根。

人工

黄莲花可采用播种繁殖(有性繁殖)或分藕繁殖(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繁殖,分藕繁殖较为普遍。播种繁殖时,种子要进行筛选,留下沉入水中的种子,丢弃漂浮在水面的种子。种子划破或切口后放入水中,保持室温27摄氏度及以上,会在4-5天内发芽,幼苗在两周龄时可进行移植。分藕繁殖时,应使用前一年生产的莲藕,且至少有两端完整的节点。将莲藕以15度的角度植入在饱和的介质中,并在基质下面埋置5厘米的枝条分生组织。

栽培技术

黄莲花通过根状茎和种子繁殖,黄莲花常与莲花杂交,产生了很多杂交种。种子可以通过划破种子尖端的种皮后浸泡在水中来繁殖,或者是通过分割根茎的方法来繁殖。

黄莲花在阳光充足的平静水边,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容易生长。只要根部不结冰(也就是说,水不会冻结到根部),就可以进行冬季抗寒。对于水上花园或小池塘,可将此种的根茎种植在大容器或盆中,盆顶覆盖着高达60厘米的水。容器种植的植物更容易控制,如果需要,可以转移到其他地方。为了移植到更大的池塘中,根可以直接锚定在靠近水边的泥泞底部,一旦在那里建立,它们将扩散和定居。在秋季,浸没在非常浅的水中(小于15厘米)的容器应移到较深的水中或带到室内(地下室、根窖或其他无霜区)越冬。

病虫防治

没有严重的病虫害问题。蚜虫红蜘蛛螨是偶发的害虫(然而,鱼类可以帮助控制这些害虫)。小心枯萎病

黄莲花没有严重的昆虫或疾病问题,但偶尔会受美洲莲螟、红蜘蛛螨、睡莲蚜虫和二斑叶螨的侵害。在种植的水里饲养鱼类,可以帮助控制虫害。此外,需要注意枯萎病,黄莲花的病虫害均可用相应的药物按说明进行防治。

主要价值

观赏

中国对莲花观赏品种选育的主要标准有花色、花姿、花型、花果的密度,其次是株型、抗病、抗逆性。黄莲花的香味浓郁,花朵颜色为黄色,黄莲花的引种弥补了中国莲花只有红、白、粉等颜色,而缺少黄色花朵的缺憾,且莲和黄莲花没有生殖隔离,可培育多个杂交品种,黄莲花及其杂交品种都具有极佳的观赏价值。

食用

中国对莲花食用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有高产、品质育种。黄莲花的块状茎藕含淀粉,嫩叶及柄、种子均有食用价值,美国原住民印第安人有食用习惯。莲是中国栽培面积最大、品种资源最丰富的水生经济作物,中国对莲的需求量较大。莲藕、莲子供不应求,所以引进、种植黄莲花,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中国居民的食用需求。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5年ver3.1——无危(LC)。

种群现状

该物种被Nature Serve(2014年)列为全球“安全”物种,但美国某些州和加拿大各省的种群被列为“极度濒危”或“濒危”。加拿大濒危物种保护委员会 (CESCC 2011) 将该物种归类为“可能处于危险之中”(仅限加拿大)。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