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4 18:24
《美芹悲黍》,为一楹联,作者是郭沫若。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郭沫若(1892年—1978年),四川乐山沙湾镇人,汉族,原名郭开贞,文学家、诗人等。是我国新诗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领袖。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当时词人柳永;“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评《金戈铁马辛弃疾》
辛弃疾,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他是自我们学习诗词开始就耳熟能详的一位词人。我们喜欢阅读他那豪气冲云天的诗词,同时又喜欢细细体味他诗中的坚定与信念乃至一丝丝的悲苦与无奈。喜欢在这个传奇人物的身上看到历史传奇的色彩。
他与李清照被称为济南“二安”,一个是豪放派的代表,另一个则是婉约派的代表。可是稼轩词中却于豪放中见温情,易安诗中于温情中显豪放。“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就是易安望见满目苍夷的故国时心中的哀叹。或许,于那个时代,任是英雄豪侠都会抛弃以往哀愁,转而走向英勇的一面吧。
稼轩也是生不逢时,年少时耳熟目染祖父的谆谆爱国直言,于此,便成为了终身报负。他英勇,文武双全,却屡遭嫉恨。他渴望实现辅助君王,成就一番事业,恢复中原,却因君主无能,国家破败而成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哀叹。
赵晓岚教授所讲述的《金戈铁马辛弃疾》充满了重重疑云,重重传奇色彩,将这个生不逢时的军事家、政治家的多姿多彩的不同面娓娓然地叙述了出来。当然,百家讲坛的讲述方式一向是浅显易懂,用我们的大众语言来替代晦涩难懂的学术语言。同时又以我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所变现出来。如同古代的说书,快板一敲,一场精彩的好戏就开始了。也如同新东方英语地教学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教授最全面的知识,积极地调动起了现场气氛。
不同的是,赵晓岚教授的讲述既不是易中天讲三国时的诙谐幽默,也不是刘心武讲红楼时的精辟见解,而是以一个重视学术研究又不乏枯燥的形式为我们架构了辛弃疾的一生。人们平时最喜读八卦,赵教授就以疑团的形式层层揭开了辛弃疾不平凡的一生,让观众既可见八卦的样式,又可见学术的真实。同时以诗词的讲解作为辅助,又撑起了学术的威严。
不过,作为辛弃疾这样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一生豪气奔波,又一世英名流芳。作为金国与南宋战争交际的动乱年代,辛弃疾无疑是悲剧的,他的忠君思想作为南宋帝王来说似乎是不值一提,大宋的江山在风雨中摇摆不定,将帝王的野心与收复中原的信心一扫而空,这样,作为有抱负有理想的辛弃疾来说无疑是一层打击,得不到帝王的信任,也难怪他发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哀叹了。这样,作为他曾经的丰功伟绩似乎在实现不了的愿望之前也不算得什么了,所以他内心地不平与忧苦蕴藏于诗词之中,借此表达自己的豪气与壮志雄心。可是江山无望,英雄无名,对于祖父从小培养的他来说,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心碎悲哀的事情啊。
所以,只能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了。
罢罢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