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1-27 18:44
羔雁是汉语词汇,拼音是gāo yàn,释义:1、指用作征召、婚聘、晋谒的礼物。2.古代用为卿、大夫的贽礼。
亦作“ 羔鴈 ”。
1、用作征召、婚聘、晋谒的礼物。
2.古代用为卿、大夫的贽礼。
《后汉书·陈纪传》:“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每宰府辟召,常同时旌命,羔鴈成群。”
晋 傅玄 《艳歌行有女篇》:“媒氏陈素帛,羔雁鸣前堂。”
唐 杨炯 《杜袁州墓志》:“ 太丘 之门,执其羔雁。”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芝兰有秀,羔鴈成行。”
清 龚自珍 《与人笺》:“然犹有可言者,曰致其羔雁,而甲乙其时艺,则亦举业之师也。”
《周礼·春官·大宗伯》:“卿执羔,大夫执雁。” 郑玄 注:“羔,小羊,取其羣而不失其类。雁,取其候时而行。”
汉 班固 《白虎通·文质》:“卿大夫贽,古以麑鹿,今以羔雁。”
按:这是现有辞书的解释。著名词典学家、语言学家王光汉《词典问题研究-辞书编纂与食古泥古》指出:“雁”与“ ”今已按异体合一为“雁”,其实它们本是词义不同的两个字。按《说文解字》,前者指的是候鸟大雁,后者指的是家禽鹅。但典籍中“ ”作“雁”者甚多,牵涉到的词目如“雁币”、“木雁”、“羔雁”、“禽仪”、“委禽”、“禽妆”等。今天的辞书多将其中的“雁”或“禽”解释成大雁。如“羔雁”,《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便俱释为“小羊和雁。”而且后面还都赘了一句,说是古代卿大夫相见时的礼品。所引书证或为《礼记·曲礼下》:“凡贽,天子鬯,诸侯圭,卿羔,大夫雁。”或为《周礼·春官·大宗伯》:“卿执羔,大夫执雁。”《汉语大词典》“雁”单字下引《庄子·山木》:“命竖子杀雁而烹之。”诸典把以上诸例中的“雁”都解释为大雁。这些都是把古词当作今词来解释。“雁”在现代汉语中是指候鸟,而以上书例中的“雁”,本字则当是“ ”,指的应是鹅。据《礼记·曲礼下》孔颖达疏言:“羔雁生执”,假如编者能据此作逻辑推理,则不能不想及古代卿大夫是否只在秋季大雁南飞时捕捉活着的大雁以后才能相见?如此相见,谈何容易:春夏不见大雁,自无雁以执;秋冬虽有,又必不能以弓箭射得,因弓箭射得者,若无更羸之技,则必死无疑。由此而想,所释不无荒诞。《左传·定公八年》:“夏……公会晋师于瓦,范献子执羔,赵简子、中行文子皆执雁。”此夏时执雁,非大雁可知。至于上面说到的《庄子》例,其为家禽,更是无疑,因文中明言它是庄子朋友家养之物。 、鹅,古音相近,皆疑母,歌部。《尔雅·释鸟》云:“舒 ,鹅。”李注:“野曰 ,家曰鹅。”《方言》云: 、鹅,方言之异。古人于此陈述甚多,几本辞书对以上词语中之“雁”竟异口同辞都把它说成为候鸟之名,竟没有一本辞书说到“ ”还有“鹅”的意思,实在令人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