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戈

更新时间:2023-01-05 12:56

羽戈,青年学者、作家。皖北人,生于1982年,2004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致力于政治学与中国近代史研究。撰有《从黄昏起飞》穿越午夜之门——影像里的爱欲与正义》《百年孤影》《酒罢问君三语》《少年游》《岂有文章觉天下》《帝王学的迷津:杨度与近代中国》《鹅城人物志》等。

思想之门

从黄昏起飞

《从黄昏起飞》是“枭声文丛”之一。收录了青年评论家羽戈有关文化批评、时评、电影、法学诸方面的代表作。内容涉及谭嗣同、李敖、鲁迅、高阳、哈维尔、富歇、加缪、昆德拉、格拉斯、佩索阿、尼采、萨德等名人。作者基于爱与正义的理性立场,叙述温和沉静。既具有思辨的魅力,也具有生动机智的可读性。它的出版,标志着“80年代”人思想者的破土而出。

电影评析

穿越午夜之门

爱与正义,是羽戈看电影的两个精神基点。由此出发,他展开了对《鹅毛笔》、《肖申克的救赎》、《美国往事》、《盲井》等数十部经典电影的评析。他一般极少从技术角度评论电影的优劣,而是以一种六经注我的方式“在光影的暗角运思爱欲与正义的真谛”。与其说羽戈是在看电影,不如说是通过电影观察这个多元而开放的世界。所以,这本书既可视作一个人的电影史,亦可视作一个人的精神史:一个惶惑的青年,如何迷失于光与影的战场,他与电影的斑斓边界作战,更是与自己的有限性作战——他能否找到世界午夜的精神迷宫的出口,穿越那道通往伊甸园的蓝色之门?

出版图书

历史之旅

百年孤影

对真相与正义的热爱促成了羽戈的历史之旅。他不是历史科班出身,对历史哲学从不感冒。他更习惯从常识、常理和常情入手,像一条明察秋毫的猎犬,一个锲而不舍的侦探,埋首故纸堆中,穿行雾霭深处,小心翼翼分析、存疑,推理,求证,剥茧抽丝,步步为营,一点一点逼近他所追寻的被九重火漆包藏的真相与正义。对真相与正义的追逐,并未减损他对历史的温情与挚爱。在羽戈笔下,近世人物绝非冷若冰霜的待解剖物,而是活色生香的有机生命。尽管作者的历史叙事秉持一种中立、冷静的风格,在此背后,却处处可见书写的激情、热切、虔诚。张佩纶们的感情有多么缠绵,作者的笔调就有多么悱恻;谭嗣同们的义举有多么壮烈,作者的笔调就有多么决绝。从文本的清理走向历史现场的打扫,再从历史现场的审视回到对文本的质疑,历史研究的这两条路径阡陌纵横,贯穿了此书。依循作者的指引,我们得以看见:张佩纶与李鸿章女儿的结缡纯属政治婚姻;谭嗣同过于操切的性情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一大要因;1900年前后的梁启超曾经在改革与革命两大阵营之间徘徊不定;杨度一生纠结于帝王术与宪政梦的致命冲突,其晚年入党属于政治投机主义;袁世凯最大的罪孽不在称帝,而是此前对宪法的僭越;吴经熊受困于法律与信仰之争,过早终结了法律生涯……这一幕幕历史剧,似传奇,似史诗,一演就是百年。再回首,只余一片孤影。

十年历程

《酒罢问君三语》

这本书是青年学者、作家羽戈近十年来的精神历程之记录。羽戈年少成名,二十文章惊海内,如今三十而立的他,已经在评论、历史、政法等领域卓有建树。他从不承认自己是天才,而自道“生性愚钝”、“资质平平”,那么,在青春的暗夜,哪些学者与思想家的作品曾赐予他光亮,引导他前行?从诗歌到评论,从政法到历史,从文本到现实,是什么促成了他的突围与转型?他如何在一个惶惑的时代战胜惶惑,在一个虚无的国度克服虚无?以及,他如何处理与爱情、政治的关系?于是便有了这本问题之书。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这是一份思想病历,一份饱含青春与时代之温度的精神标本。同为80后作家、学者,同样被人称为“公共知识分子”,韩寒的表达是戏谑式的,甚至有点玩世不恭的味道,而羽戈却不同,他的风格是严谨的、内敛的,甚至带着苦难般的苦涩。他不是旁观者,而是见证者;他的文字不是防空洞,而是舞台和战场。《酒罢问君三语》的随笔,直接而清晰地映照出他的内心世界,尤其是那些为公共领域而作的文字背后的困惑、探索和希望。与前两本书《从黄昏起飞》和《穿越午夜之门》相比,《酒罢问君三语》似乎显得更加随性和私密,却更清楚地展露了羽戈“起飞”和“穿越”中的那些怕和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