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2 09:59
羽毛未丰(拼音:yǔ máo wèi fē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战国策·秦策一》。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西汉·刘向编《战国策·秦策一》)
后人将“毛羽不丰满者”简化为词语“羽毛未丰”或“羽翼未丰”。
战国时期,苏秦以合纵而出名。但是,最初他却是一个主张连横的人。他到秦国对秦惠王进行游说,希望秦惠王重用他,以便在秦国实行连横的政策。他说:“您的国家地理条件非常好,地形险要,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秦国的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人民富足,军队训练有素,将、兵能征善战,加之秦王您十分贤能,完全可以将其他各诸侯国吞并过来,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
可是,苏秦来的不是时候。在秦国的内部,当时新旧两派势力的斗争正在急剧变化。自从将实行变法的商鞅车裂以后,对于外来的游说之士,秦惠王是不轻易信任的。同时,他对秦国当时的实力的了解也不象苏秦所说的那么乐观。虽然秦国有不少优越的条件,但是,统一全中国的条件还没有成熟。时机还没有到。因此,秦惠王非常客气地回绝了苏秦。他说:“我听说有这样几句话:羽毛没有丰满的小鸟不能高飞,没有好的法令不能随便处罚人,道德不高的人不能统治百姓,逆入心的人干什么也会十分困难。您不远千里来我这儿给我以指教,我非常感谢。可是,我们的力量目前还不够强大,希望让我们再准备几年,等翅膀长硬了,再向先生请教。”
虽然苏秦再三说明自己的看法,并且多次给秦惠王写信,但是,秦惠王始终不肯任用他。最后,随身带来的钱用完了,只好离开秦国,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结果,又遭到了全家的白眼。苏秦羞恨交加,决心要与秦国作对。于是他发愤读书,使自己大大长进。进而说服其他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一度使秦国十分头疼。
就自身发展的观点来看,处在一个竞争力相对大的社会中,很难表现自己。所以必须要与时俱进,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发展自己,适应当今社会的生存之道。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填补自身的不足。或许有人好高骛远,追求更高的目标,但也要认识到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学习,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发展自己,反之,假若不自量力,或太过急切地想要证明自己,做起事来,只会适得其反,到头来反而害了自己。所以说,根据实际情况来发展自己,做事实事求是,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羽毛未丰”比喻尚未成熟或尚未强大。可用于个人、国家或集体。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中性。也说“羽翼未丰”。
明·张景《飞丸记·赏春话别》:“我羽毛未丰,恐网罗之易及。”
鲁迅《二心集·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但这好象“中日亲善,同存共荣”之说,从羽毛未丰的无产者看来,是一种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