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

更新时间:2022-09-15 12:20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是翁方纲在参与四库全书编纂时,负责校阅各省采进图书时所撰札记与案语的手稿,著录的图书1000余种。

内容介绍

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图书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下召设立“四库馆”,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第一部《四库全书》抄成入藏文渊阁,期间众多著名学者参与是役,为《四库全书》的编纂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翁方纲就是其中一位,并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珍贵的《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以下简称《提要稿》)。

本书是翁氏负责校阅各省采进图书时所撰札记与案语的手稿,著录的图书1000余种。

翁氏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包括:校阅外省采进之书及奉命协助查阅文渊、文源、文津、文溯四阁抄本中的错误。通计前后,翁氏参与《四库全书》编纂近20年。

由于《四库全书》成书后,可以反映其编纂过程的原始数据或遭销毁或已散佚,而《提要稿》幸存至今,使人们对《四库全书》编纂初期的部分工作可以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包括:如何取舍采进之书、撰写提要初稿的格式、反复修改的情况、纂修官的分工等;有助查考明末清初佚失的图书文献,以及了解总纂官纪昀等人与翁氏在学术观和政治观上的差异等,对《四库》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出版经过

清末,《提要稿》曾经南海伍氏粤雅堂、贵池刘氏玉海堂等分藏,民国初年归于江南著名藏书家吴兴刘氏嘉业堂,20世纪40年代初再自嘉业堂流出。

直至1942年,《提要稿》为张叔平所得,但随即转售给朱鸿仪。

1945年,张氏又将《提要稿》从朱氏手中索回。20世纪40年代后期,张氏将此书自上海寄往香港。

1950年,旅居澳门的葡萄牙学者白乐嘉(José Maria Braga)购得此书,并于1958年再售与何东图书馆(现属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澳门中央图书馆辖下分馆)。书内钤有:“文渊阁校理印”、“张叔平”、“朱嘉宾”、“贵池刘子”、“世珩审定”、“刘葱石藏”等印鉴,见证了此书这200多年在京、粤、江南、沪、港、澳等地辗转流传的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提要稿》在何东图书馆沉寂了数十年,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澳门中央图书馆前任中文图书组组长沈振辉发现馆中有嘉业堂的藏书,并通过澳门文化广场邀请当时在香港中华书局古籍部任职的一位先生来澳门,鉴证其真伪。

1989年5月,前馆员邓爱贞(现任澳门大学讲师)带同此书的部分复印件四出走访,印证真伪,幸得已故前上海图书馆长顾廷龙、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的何槐昌、华东师范大学周子美协助辨证,确定为真本。

20世纪90年代末,此书为澳门中央图书馆所藏的消息渐为外界知晓,慕名前来观赏及探究的学者渐多,来访者莫不希望该馆通过整理出版,将之公诸于世。有见及此,该馆前馆长邓美莲两度与上海图书馆合作,先于2000年出版可反映翁氏手稿原貌之影印本供读者鉴赏,继而于2005年出版《提要稿》的排印本,使这部手稿得以流通传播,方便学者研考。

2007年,国家启动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制度。2008年澳门文献信息学会特邀李致忠等古籍专家来澳考察,一致认为《提要稿》具备申报条件,其后学会积极推动本馆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提要稿》于201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为0813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