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伯象

更新时间:2024-08-06 15:55

翦伯象,男,1963年生,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中共党员,教授。

人物简历

1981.9~1985.7 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9.9~2002.7 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85.7~2007.7 在常德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讲授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学等课程,同时在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担任社科版执行编辑。2007.9 调入五邑大学文学院,讲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宋词研究等课程。

1995年评为讲师,2001年晋升副教授,2006年晋升教授。

学术成果

在《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界》《中州学刊》《学术交流》《华南师大学报》《贵州社会科学》《学术论坛》《河南大学学报》《求索》《湘潭大学学报》《东方丛刊》《语言与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1篇,CSSCI源刊6篇;独立出版学术著作1部,参编著作、教材2部。目前的科研方向有四个:其一是宋元词学理论研究,其中重点是“张炎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是专著《张炎词学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35万字,2006年7月出版)。其二是宋词演进中的矛盾运动研究,其中重点研究词在悲剧性生存状态下与社会、时代、诗教、政治由矛盾达成和解的历程,研究成果是系列论文:《悲剧性和解:北宋词的生存策略》、《宋词演进中的和解策略及其文化意义》、《北宋词“悲剧性和解”现象论》。其三是古代都市文化研究,其中重点研究汴京文化对宋词的影响,主要成果有:《汴京的词学史地位》、《论汴京的词学背景功能》、《略论汴京词人群》、《宋词汴京意象论》。其四是词体美学研究。其研究成果是系列论文:《北宋词的审美悲剧意识》、《北宋词的悲剧精神及其消解》、《北宋词的悲剧美学特质》。

获奖情况

主持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主持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主持学校科研项目2项;参与湖南省社科联重点科研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级成果鉴定1项:科研成果“宋词悲剧性和解及其文化意义研究”(系列论文)被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鉴定为 “国内先进水平”(2006年),顺利通过省级成果鉴定。论文《北宋词的审美悲剧意识》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J2《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第6期全文转载,论文《文心雕龙风骨说的人格论视阈》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3)文摘。2006年,论文《宋词汴京意象论》被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评为论文类一等奖;2007年,系列论文“宋词悲剧性和解现象与意义研究”获常德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