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工具

更新时间:2023-12-11 09:48

翻译工具是指为方便译员翻译活动而开发的工具,可以实现译员在线翻译,译员交流,翻译资源分享,翻译服务等功能。

翻译工具重要性

据统计,有高达73.7%的中国网民依靠在线翻译工具来进行英文翻译类的活动,这反映出使用在线翻译服务的用户正在不断增长当中。根据中国最大的在线多语言翻译服务提供商有道的调查,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在2012年超过了5.38亿,而超过一半的人为了祝福、聊天和介绍等目的倾向于将中文的短语或句子翻译成英文。

发展历史

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人提出利用机械装置来进行语言翻译的想法;然而,只有在计算机问世后,机译的梦想才逐渐变成现实。被誉为机译鼻祖的美国数学家、工程师沃伦·韦弗(Warren Weaver)于1947年的各类交谈和信件中多次提到机译的设想,并于1949年7月发表了其有着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备忘录——《翻译》,正式提出了机译问题。此后的60多年中,机译研究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发展历程,有成功和兴奋,但更多的是挫折和困惑。

1954年,美国乔治敦大学在IBM公司协助下,用IBM-701型计算机首次完成了英俄机译试验,向公众和科学界展示了机译的可行性,从而拉开了机译研究的序幕。随后苏联、英国、中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相继进行了机译试验。机译研究一时出现热潮;在这个时期,机译虽然刚刚处于开创阶段,但很快就进入了盲目乐观的泡沫期。

当时由于人们忽略了自然语言和翻译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机器自身的局限性,机译系统的翻译质量很差,还闹出了不少笑话。最著名的例子是,当英语谚语“心有余而力不足”翻译成俄语时,其意思却变成“酒是好的,肉变质了”。1964年,为了对机译的研究进展作出评价,美国科学院成立了语言自动处理咨询委员会(ALPAC),开始了为期两年的综合调查分析和测试。ALPAC于1966年11月公布了一个题为《语言与机器》的报告;该报告全面否定了机译的可行性,并建议停止对机译项目的资金支持。这份报告的公开发表给了正在蓬勃发展的机译当头一棒,各国的机译研究陷入了近乎停滞的僵局。

翻译工具的用处

术语

在翻译工具和术语表之间来回切换查术语会很烦,尤其是有多个术语表的时候。如果你将术语表做成术语库,那么CAT工具就会自动显示句中的术语,你可以方便地将这些术语插到翻译中。你还可以轻松地编辑术语表,或添加新术语到术语库。

一致性

即使文本不是重复的,一致性依然很重要。翻译工具中的相关搜索(记忆库搜索)功能,可以用来查先前翻译的词和短语。在没有术语表的时候,这个功能很有用。

质量控制

如今,翻译工具提供越来越多的质量控制选项。您可以使用QA功能检查拼写、数字转换、标记和术语一致性。如果你像我一样,喜欢将数字弄错,例如,1956 译成 1965。那么你现在不用担心,在你犯错时,你的翻译工具将会提示你。

格式

翻译工具可以将抽各种文件中的翻译内容抽取出来,将格式信息转换为标记。翻译完成后,转换回的目标语言文件可以很好地保留原文件的格式信息。这样就不用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重新排版文件。

备份

你翻译的内容都保存在记忆库中,即使你的Word文件、甚至系统崩溃了,你也不用担心会丢失翻译的内容,你只需用记忆库预翻译原文件就可以了。

进度控制

翻译工具可以告诉你完成了多少内容/百分比,这样的功能对大项目非常有用。

翻译工具种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