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第三系

更新时间:2022-01-02 10:41

老第三系是老第三纪形成的地层,自下而上包括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均以陆相沉积为主,并伴有火山岩(玄武岩)。

基本形成

仅在中国边缘地区如台湾、西藏、新疆、海南岛等地见有零星海相沉积,后又在江汉平原、苏北、山东等地见有有孔虫化石。由于四川运动(白垩纪后)的影响,古第三系与下伏岩层有显著不整合。因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地面隆起,古第三系上面有清晰侵蚀面,可与新第三系分开。

分类

按地质沉积环境不同,中国老第三系可分如下类型。

①山间盆地堆积:四川运动后,气候干燥,在山间盆地沉积有红色砂岩、砾岩,有时夹石膏层、泥灰岩及灰岩。岩层倾向盆地呈15—20度角。如山东的官庄组(始新统—渐新统),湖南的东塘组(古新统),山西的垣曲群(上始新统至下渐新统)等,最厚达1000米。泥灰岩中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及淡水平卷螺化石。

②褐炭相沉积:气候湿润条件下,盆地形成煤层,同时伴有玄武岩喷发。如辽宁抚顺煤田煤系厚达1000米,底部有凝灰砂岩、砾岩及页岩。玄武岩之上为主要煤层。

③蒙古地区准平原湖相堆积:自白垩纪至老第三纪,蒙古地区均有规模不大的湖泊密布地带,沉积有黄色砂页岩及泥灰岩。产哺乳动物化石。

④山麓堆积: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如天山南北山麓堆积厚达千余米,以淡紫褐色砂页岩为主,下部为泥灰岩,含石膏,含油苗丰富。1987年,中国已探明塔里木盆地有较大的良好储油构造。

分布

此外,喜马拉雅地槽老第三系分布明晰,可分东、中、西北三段。

东段:地槽发育典型,但缺失古新统,始新统与下伏白垩系呈不整合接触;纯碎屑岩,厚近万米。下部砾岩及页岩中含腹足类化石。中部砂岩含货币虫。上部砂岩产哺乳动物化石。

中段:厚度锐减,含石膏及煤层,属中、下始新统,其上地层缺失,与中新统呈不整合接触。

西北段:始新统,产货币虫,粘土夹石膏层及煤层。中国西藏地区始新世海相沉积广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