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3 11:55
《老那》是由刘浩执导并担任编剧,牛恩普、姜美华主演的剧情电影,于2010年10月18日上映。
早在《老那》还在剧本创作阶段时,就曾经荣获多项国际殊荣。刘浩也将于近日携带拷贝前往西班牙,并将与争夺“金贝壳”奖。与此同时,片方公布了两款国际版海报,这两款海报也将同时在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正式使用。从曝光的海报中,影迷们也能更直观地通过画面去了解电影要传达的温暖。
剧本曾荣获6项国际殊荣
《老那》经过三年的筹备、拍摄、制作,前后耗费了主创的大量心血。在影片未开拍之前,《老那》剧本就已获得了含釜山国际电影节在内的多个国际殊荣。2007年,韩国釜山电影节组委会评委就给过“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表达老年人的生活、爱情以及疾病。让尊严成为故事的中心,并交织着父母、儿女与邻居之间的关系。摆脱了一般沉重严肃的调子,《老那》充满幽默感,它具备能感染全球观众的力量”的高度评价。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在看完《老那》粗剪片后盛赞“《老那》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当代中国城市电影。”他也一直希望《老那》参加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但遗憾的是,因为后期制作等原因,《老那》没有赶上这届威尼斯电影节。
作为欧洲四大电影节之一的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史成立于1953年,这个最高荣誉名为“金贝壳”奖的电影节,一直保持着自己精准独到的电影审美标准。而今年的电影节,更是云集了瑞恩·墨菲(《美食、祈祷和恋爱》)、费利佩·卡萨尔斯(《大漠雄风》)等大导演携带自己的新作参与角逐“金贝壳”,如此激烈的竞争,《老那》最终能否有所斩获?一切将在西班牙当地时间9月25日正式揭晓。
捕捉那些曾经的温暖岁月
在出发去西班牙之前,刘浩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他特意强调《老那》不是文艺片路线的电影,“这是一部小成本的温情商业片。”
对于这部前后经历了三年多时间筹备、拍摄和制作的电影,刘浩认为《老那》更是表现出自己的情感:“我想写一部、拍一部有关老年人不一样的片子,他们可以任性地对待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像孩子那样四处去‘顽皮’、‘嬉闹’,即使出发点是为了小辈,担心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唯恐打乱他们平静的日子;即使他们是在和时间赛跑;即使他们是在和即将逝去的记忆争分夺秒……”
创作《老那》,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刘浩一直试图去寻找、捕捉那些曾经温暖过的岁月,并借此唤起人们心中对责任、道德、伦理更多地关照。现实是老年人始终处在一个弱势的群体,相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是没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是在等待时间无情的宣判,导演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拍出一部电影,去偿试唤起一种关注,一种打破所谓“正常”:“我希望《老那》这部电影,像秋天那样稳重,即使落叶深黄,但依然美丽。”
温情商业片填补市场空白
《老那》策划人郎启波是云南籍作家,同时也是知名影评人。对于参与这部电影创作,他说自己和刘浩是七八年的老朋友,一直想找机会合作。3年前,一起聊到《老那》这个故事时,大家都很兴奋,“中国这些年来电影市场都被一堆‘大片’拥挤着,而小成本电影却大多又去走文艺路线了,我们做《老那》,尽管也是小成本电影,但是我们要摒弃文艺片的路线。谁说小成本就不能做商业片?小成本可以在题材和用心上去下功夫,一样可以拍出优秀的作品来。”郎启波认为,现在很多电影都在追求短平快的大投资大制作,这对电影市场而言是不健康的,“中国电影市场需要更多像《老那》这类有诚意的小成本商业片,当此类影片能更多涌现时,对于市场和创作者而言都才是真正的好时候。我更希望这一空白的填补是从《老那》开始的。”
老那,广州作家,湖北麻城白果人,生于六十年代, 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现供职于广州海关。从北大出来进海关学校,到码头,再到机关,生活中的老那现在还在这条道上行走着,创作中的老那,也这么走着。二000年开始小说创作, 2001年出版了第一本长篇小说《生死海关》(曾在《信息时报》连载),已出版小说《生死海关》、《面朝大海》、《城市蜿蜒》、《触摸黑夜》、《幸福生活》等多部作品
老那的小说风格被业内人士称为“生活流”,他试图将知识分子的理想和市井生活“中和”在一起,用诗意的语言叙述市民的世俗故事,在平淡的叙述中展示生活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