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5 09:20
驴(学名:Equus africanus asinus),是非洲野驴(Equus africanus)的驯化亚种,隶属于马科(Equidae)马属(Equus)。驴的平均肩高在110至140厘米之间,体重约为305至335千克。它们通常呈现灰色,腹部、嘴部、耳部周围、眼部周围以及腿部内侧的毛色较浅,背部有一条深色条纹,腿部则有黑色的水平条纹。驴驹和成年驴的毛色一致,与马相比,驴体型较为单薄,缺少鬃毛,皮肤较为松弛,尾部末端毛发较短。驴拥有发达的肌腱和韧带,颈椎和尾椎灵活,但腰椎只有五块,横突短而厚,这使得它们非常适合驮运,驴蹄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善于以侧对步快速行走。成年驴的牙齿数量在36到40颗之间。
马属动物最早出现于约450万年前的上新世时期,以上新马为代表,是现代马(Equus ferus)、驴(Equus africanus asinus)和斑马(Equus ippotigris)的共同祖先。大约在200万年前,驴和斑马的祖先穿过白令海峡并先后两次穿越欧亚大陆抵达非洲,分别形成了现在的亚洲野驴(Equus hemionus)、非洲野驴和斑马。147~175万年前,驴的祖先分化形成非洲野驴和亚洲野驴,亚洲野驴在26.6~39.2万年前分化成中亚野驴和西藏野驴,家驴和野驴的分化时间约为12.6~18.8万年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驴的种群数量相对稳定。12.5 万至 3 万年前的间冰期,尽管马属动物迅速扩张,但细纹斑马和索马里野驴的扩张信号最弱,藏驴甚至没有群体扩张信号。
驯化前,驴是早期猎人的食物来源,在叙利亚中部的艾尔科姆盆地,研究者发现了一具距今5万年的非洲野驴骨骼,其颈椎上嵌有一枚石质箭头。驴的驯化始于公元前4000年以前。 公元前3400年,埃及西部出现了驯养驴的石雕。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驴在埃及被用作驮畜,随后逐渐传播至中亚、南亚和中国新疆。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印度和巴基斯坦也先后出土了驴的骨骼。驴先沿地中海传播至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后至巴尔干半岛,并逐渐扩散至其他欧洲国家。随着殖民者的迁徙,驴也出现在美洲和澳洲。
驴的肩高为110~140cm,体重为305~335kg,公驴和母驴在体重和毛色上相似。 驴的背部毛发较长,但质地和长度有所差异。 驴驹和成年驴毛色相同,下腹部、嘴部、耳部、眼部周围毛色主要为灰色,耳部内侧和腿部皮毛为白色,背部有一条深色背条纹,腿部有黑色水平条纹。此外,驴保留了许多热带动物的特征,例如体型较为单薄、肌肉不发达、没有门鬃、皮肤比较松弛以及尾根没有长毛。
成年驴拥有36~40颗牙齿,由白垩质、珐琅质和象牙质构成。 其中,白垩质起到填充和固定的作用,珐琅质呈青白色,质地最为坚硬,而象牙质呈浅黄色,内部含有血管、神经及其他软组织。 驴的牙齿咀嚼力强大,切齿与臼齿之间留有空隙,便于在装勒时放置衔体以供驾驭。
驴拥有发达的肌腱、韧带以及灵活的颈椎和尾椎,使其在奔跑过程中能够有效保持平衡。 驴的腰椎共有五块,胸椎和腰椎强度高,适于运送重物。 驴还善于走侧对步,且喜欢快走。
驴蹄具有缓冲作用。由于下肢肌肉组织较少,当驴蹄踏在地面上时,有助于将血液从腿部泵回心脏。
驴性格温顺胆小,缺乏自卫能力,对疼痛的忍耐力强,即使受伤也表现得不明显,肢体语言相对较少,公驴具有极强的领地意识,有时会通过留下粪便堆的方式来标记领地,相比于马,驴在感到威胁时的防御行为更为温和,可能只是转头或侧身走开。但如果其防御行为被忽视,可能会出现激烈的反应,例如用后腿向前踢。
驴是食草动物,主要以各种草类为食,常见的粗饲料是秸秆和青干草。驴对饲草品质要求不高,食量比同体重的马少30%~40%,但对粗饲料的利用率却比马高30%。青绿饲料和青贮饲料可以有效促进驴的营养吸收和消化。
但由于青贮饲料带有酸味,驴可能并不喜食,因此需要添加一些精饲料进行引喂。常用的精饲料包括各种谷物及谷物副产品,例如高粱、谷子、稗子等。在精饲料中添加食盐、骨粉等物质,可以为驴补充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驴主要通过行为、声音和气味来表达自身的情绪。在行为方面,驴通常用耳朵和尾巴来表达情绪:耳朵向后表示愤怒,向前表示警觉,一只耳朵向前一只耳朵向后则表示好奇;尾巴快速来回摇晃则表示烦恼。
驴营“一夫多妻制”,母驴全年可发情,发情旺季为3~5月,6~7月受胎率因炎热天气而下降,9月气候适宜时发情次数再次增加。母驴发情周期平均21天(18~30天),发情持续期平均5~8天。公驴通过视觉、肢体接触和声音吸引配偶,其中声音最为有效。发情期的母驴会主动吸引公驴,表现为抬起尾巴、张开后腿、肚子向下、张开嘴巴并伸长脖子,有时还会踢公驴。准备交配时,公驴会骑上母驴,嗅闻其生殖器区域,并轻咬母驴身体的不同部位。。
驴驹出生1~7天内萌发乳门齿,14~43天后萌发乳中间齿,8~11个月大时长出乳隅齿。换牙顺序为门齿、中间齿、隅齿。可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判断驴的年龄。驴驹出生后第一个月,母驴会一直陪伴在旁哺乳;一个月后,母驴开始逐渐远离驴驹 (约10米),使其逐渐独立。驴的性成熟期一般在18月龄。圈养条件下,驴的最长寿命可达47~50年。
在人工选择、自然选择和基因变异三者共同作用下,驴形成了体型外貌、生产能力、适应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群体,如果按照体型区分,则可以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驴,如果按照需求区分,则可以分为皮用、肉用、奶用,观赏用及乘用和役用等。
马和驴交配产生的混血后代有骡与驴骡,公驴和母马产生的后代称为骡,而公马和母驴产生的后代称为驴骡。由于驴和马之间染色体数量差别较大,骡基本是不育的。
传统的驴训练方法主要依靠惩罚和鞭打,但现代动物福利理念强调采用更人道、更有效的方法。建议如下:
在调教过程中不要鞭打,日常训练时可用抚摸、刷拭和给予好吃饲料等鼓励方式培养对人的感情。根据动作难度和强度,规定训练科目和进度,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机制,在驴疲倦时让其去休息在学习新动作前需复习巩固之前的动作,避免混淆驴的记忆。
驴通常在一岁后开始适应各种鞍具、挽具及常用口令,并可根据其未来用途进行针对性训练。
选址
养殖场选址应远离水源和主干道200米以上,远离村庄、学校等居民生活集聚区500米以上,远离工厂矿区、医院、畜禽交易集贸市场、屠宰场等1000米以上。
饲喂
避免饲喂潮湿、霜冻和霉变的饲料,此类饲料可能引发驴胃肠道疾病。饲料种类及喂食习惯的突然改变会导致驴产生应激反应,应根据驴的不同品种,逐渐调整饲料种类及喂食习惯。不同驴群应分开饲喂,避免因争抢导致采食不均或意外发生。夏季应提供凉水,冬季应提供10℃~20℃的温水。
卫生
每日清扫圈舍,清除粪便,清洗饮水器具。夏季应做好驱蚊工作,并经常刷拭驴体,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生长。
驴最常见的皮肤病就是由疥螨引起的肉驴疥癣病,主要表现为患处掉毛,全身发痒,外敷1%的敌百虫溶液在患处可治愈。在驴消化不良时,可以给驴服用450g口服健胃散或60~100g生理盐水。在春季,给驴注射炭疽芽孢菌疫苗可以预防炭疽病。在驱虫时,可按照驴的体重给其服用虫克星粉剂或片剂,阿苯达唑片及复方片剂也有驱虫效果,口服小苏打也有利于排出驴的肠道虫体。
驴可作为役畜用于货物运输,亦可作为护卫动物,保护牲畜免受食肉动物侵害。
驴奶成分接近人乳,脂肪含量更低,易于消化吸收的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更高,乳糖含量高于牛奶,富含维生素 C 和有益脂肪酸。驴肉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优质肉品。
驴在非洲、亚洲、美洲数量最多,在欧洲较少。驴在北非被较早驯化,可作为劳动运输的工具,在北非驴不可以被宰杀,死后也不可被食用。在中南美洲和亚洲驴不仅作为运输工具和劳动,驴奶也是当地居民们必不可少的食物,他们认为驴奶可以辅助治疗感冒。在欧洲驴的产业并不大,主要被用来观赏、游乐和做研究用,驴也常被当做宠物饲养。在澳大利亚驴繁殖量过大形成“驴灾”,想出口到中国变废为宝。在美国,驴的地位很高,更多是作为竞赛和游乐用。
驴在东西方文化中均占有一席之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驴的形象也频繁出现于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